言之有理则写之有物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滕昌恩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怕写作文,老师费时费神改作文。不管老师在作文方面投人多大的精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都不明显,且毛病多多。 这个令人不满意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教师们急于求成,不管训练什么文体的作文,均作统一要求,棍扫一大片,结果花很多的时间,真正能收效的作文做不了几次,欲速则不达。其次,学生作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一个学期只有有限的6到8次单一的“写”的作语文训练,而没采取其他辅助的手段,学生的作文肯定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作文。再者就是学生畏惧写作文,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每次作文,老师的条条框框很多,且要求面面俱到,学生的作文就怎么会有质的飞跃呢?再加上每次作文得到老师的评价不高,做事情没有成功感和喜悦感,学生就难免产生恐惧或对抗的心理。最后是受“应试教育”的左右,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急于功利,学生寻找捷径,但求应付。长期如此,学生对作文就产生厌烦的情绪,越想写好作文越写不好,越写不好作文越厌烦,形成恶性循环。 要走出作文教学这一困境,我们认为,利用课前三五分钟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说话能力就是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交流思想,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把思想内容用外部语言和体态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运用口头语言说出一段畅通、合乎情理而又合乎文法的文字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言之有理”。那么他们写文章时就会叙事清楚,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大有东西可写,也就是说做到了“写之有物”。那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哪些重要性呢? 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训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复述成语故事或一些情节简单的小故事的训练,学生必须用心看、用脑记,必须做到“默而识之”,容不得他们有任何私心杂念;再比如听录音然后复述或评述录音内容的训练,学生们要想准确、完整地复述或评述录音内容,除了要求他们专心致志地听以外,还要求他们用脑记,而这个过程实质是也是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的过程。课前三分钟,虽然时间是短了一点,但是,如果我们是经常性长期性的开展这个活动的话,那么,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口头表达训练,他们的记忆能力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们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必须要时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人、景物等,然后才能把观察到这些事、人、景物的特征按照老师的要求描述出来。而教师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用指定的形式,现场指定观察某人、事、景物,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口头描述。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再过渡到课前课后教师随时提问,学生即时口述的阶段。我们知道,学生在不知道老师要求说什么内容的情况下,要想完整而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某个内容,事先如果不强迫自己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那是办不到的。慢慢学生就会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说话就是要求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它运用口头语言当众进行即兴式成套讲说的一种说话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所命的题目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腹稿,然后说出一段或一篇中心突出、首尾连贯、语言准确的话来。当然,结合作语文的说话训练,可以先说后写,也可以先写后评,其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说话时要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意思集中,前后一,不散慢、不离题;用词妥贴,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没有语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要求。学生们要想有条理地口头表述某一个内容,就必须认识思考即打腹稿,而打腹稿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组织过程。要想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四、可以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观察事、人、景物时,要求他们口头组织文字表述的时候,如果他们只是“照葫芦画瓢”,则不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希望得到的结果,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能够睹物思人、见人想物、触景生情、因事而感,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过程。我们认为,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他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同样是强的。因为他能借助于联想和想象能力,把握材料的价值,确定说话的中心,在具体表达过程中能灵活多变地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优化思想的“物质外壳”,使说话的内容切合实际,不囿于条条框框,不人云亦云,富有创新风格。 因为说话能力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说话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里主要是要求我们教师在给学生作训练之前,要制订一个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比如:一段时间内主要训练描写类的内容,之后一段时间又训练成语故事复述类的内容等等。而当我们训练一段时间后,若发现学生有明显问题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延长一段训练的时间。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实施这项工作的同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学生参加升级考试服务。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注意连续性和长期性。如果有人认为说话能力的训练能够急于功利的话,那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靠连续不断地和长期地培养而养成的。可以想象,要想让学生能将一个人描写得栩栩如生,仅有的一次或几次训练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必须得连续进行训练,即在练中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提高。其它类型的说话能力的训练同样具有这个特点,这里无须详述。 三、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作家的写作素材来自生活,学生的作文和说话内容同样来自生活,为了使学生的说话内容源于生活的实际,把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见解传达给别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影视传媒中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关注生活、锁住生活”尤为重要。语文老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时,训练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些学生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内容的复述,向其它同学讲述自己本人或家庭成员的故事,介绍自己的一个小制作等,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学生肯定“言之有物”、“言有理”。而游离在学生生活之上的东西,只能让学生“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从而导致说话训练变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的空壳,失去其具有的目的和意义。 四、说话能力训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我们老师们在做这个训练的时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比如复述故事、背诵一些精彩片断、看图说话、当天新闻播报、自我介绍或描写班上的某个同学的肖像、辩论赛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训练除了改变学生的口味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具体描述事物的能力,说理能力,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我们认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能产生巨大的作用。“言之有理则写之有物”,说话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之一,写作能力的优劣也直接反映说话能力的高低,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市三十五中 滕昌恩) 来自:《柳州教育》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