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七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总分120,时间90分钟)一、基础积累(18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环谒(yè)子曰(yuē)谥号(yì)B.拯救(zhěn)宦游(huàn)金溪(xī)C.论语(lún)燕山(yān)华歆(xīn)D.期行(qī)城阙(què)贬谪(zhāi)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试题预览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题
(总分120,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积累(18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环谒(yè)       子曰(yuē)      谥号(yì)    
B.拯救(zhěn)     宦游(huàn)     金溪(xī)
    C.论语(lún)      燕山(yān)      华歆(xīn)
D.期行(qī)       城阙 (què)     贬谪 (zhāi)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高的人)        不逾矩(法度)
B.下车引之 (牵引,拉)               本所以疑(怀疑)
C.友人惭(感到惭愧)                  歆辄难之(当即)
D.未尝识书具(曾经)                  环谒于邑人(拜访)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尊君在不        D.元方入门不顾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B.歆辄难之(难,形容词作动词,为难。)
C.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对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下车引之
B.学而不思则罔           三十而立
C.必有我师焉             问焉
    D.六十而耳顺             正为此耳
6.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被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C.《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D.“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 .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6分)
    (1)                 ,寒梅着花未?
(2)数声风笛离亭晚,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曲折地 表现出双方的惜别之情,又排除了儿女情长,表现出鼓舞对方的英雄之气的句子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5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                                  ,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2分)
    9.一首诗出现两次“巴山夜雨”,你认为有重复之感吗?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0~12题。(8分)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 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不善者/而改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则语录讲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B.第三则语录讲了学与思的关系,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思与学应并举,不可偏废。
C.第五则语录主要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
D.第六则语录主要讲学习方法的问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3~16题。(13分)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 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则是无信(信用)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一起)  有一人欲依附(投奔)
C.王欲舍所携之人(携带)         遂携拯如初(救助)
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确认)   友人惭,下车引之(牵引,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5.友人面对陈太丘离去,该不该愤怒地骂陈太丘?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6.《乘船》一文最后写道:“世以此定 华、王之优劣。”请你简析一下这两个人。(4分)
王朗:                                                          
华歆:                                                          
(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7~19题。(10分)
伤仲 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8.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19.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五)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22题。(9分)
其实每个人的内在都是个天才
蔡真妮
①台湾作家卢苏伟,小时候得了脑炎,他父母都是矿工,没有文化,以为他得的是普通的感冒,直到一个多月后他病危才被转到医院救治。医生说他的脑子已经化脓坏死了,即使救过来也是个植物人。……救过来之后,他果然像植物人一样,无法自己大小便,无法自己吃饭……后来情况慢慢好转,他渐渐地可以控制肢体,自己大小便,慢慢地生活也能自理了。  
    ②到了五年级,他父母坚持让他上学。他回到学校,整整一年都在学写自己的名字,直到小学毕业,他还常常把名字中的“苏(蘇)”字里的“鱼”和“禾”写反。有一次一个老师对他说:“卢苏伟你是猪吗?老师讲了十多遍,就是猪也听明白了,可你还是不懂!”而他听老师提到“猪”,却高兴地问:“老师,猪在哪里?”老师气得七窍生烟。放学时,姐姐来领他回家,老师还没有消气,又把他姐姐骂了一顿,姐姐当场就被骂哭了。  
    ③回到家里,姐姐对爸爸说:“老师今天骂弟弟是猪。”爸爸说:“如果弟弟是猪,那他就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猪。”他爸爸挂在嘴上的话是:“阿伟你很聪明,你越来越聪明,全世界你最聪明。”   
    ④他每次考试都是零分,有次破天荒地考了个10分回来,他爸激动地冲出屋子大喊:“快来看!”全村人都围过来看那张10分的考卷,他班上班长的父亲很不以为然地对他父母说:“哪有你们这么宠孩子的?你们没看过真正的分数吗?”妈妈说:“我们就是没看过才高兴嘛!”她当时正好拜土地公回来,立即砍下一只鸡腿递给儿子以示鼓励。  
    ⑤班长在班上考了第一名,他的父亲拿出他的考卷给大家看:“100分的考卷你们看没看过?你看这科是100分,不好意思你看这一科还是100分……”可到了第四科,他生气地问:“这科怎么只有90分?那10分跑到哪里去了?”那个父亲当场翻脸,抽出皮带打了班长屁股10下。这件事情定格在:考了三科100分、一科90分的孩子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考了10分的孩子蹲在一旁兴高采烈地大啃鸡腿。  
    ⑥而现在,卢苏伟成了作家,出版了《看见自己的天才》《赏识自己》《看见孩子的叛逆》等十几本书;同时他也是职场激励专家;他还在法院担任少年调查官一职,做犯罪青少年的 感化工作,并被邀请至世界各地演讲,感染和鼓励无数的人活出自我,找到自信。  
    ⑦以世俗的眼光看,卢苏伟是成功的。他从一个白痴小孩成长为一个鼓励别人的智者,靠的是父母对他始终如一的接受、鼓励和无条件的支持。卢苏伟的智商很多次被评定都只有70,但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凡事他都敢想,敢试,他觉得自己都可以做成。因为从小他的父母都给他灌输这个观念。  
    ⑧卢苏伟曾说:“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个天才,只是天才的地方不一样。今天学这东西不会,并不表示没有这个天赋,也许只是方法不对。同时我们的天赋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不足又如何呢?我们应该去看我们会的是什么,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我们会的能力。”
(摘自《格言》2012年第6期,有删改)
    20.下列卢苏伟父母的言行中,与仲永父亲“不使学”的做法截然相反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五年级,他父母坚持让他上学。
B.他爸爸挂在嘴上的话是:“阿伟你很聪明,你越来越聪明,全世界你最聪明。”   
C.妈妈说:“我们就是没看过才高兴嘛!”
D.(妈妈)立即砍下一只鸡腿递给儿子以示鼓励。
2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说明卢苏伟的父母没有文化,并且对孩子不关心。
B.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老师气得“七窍生烟”的原因是卢苏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
C.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卢苏伟他爸“激动”的原因是在卢苏伟的努力下,其成绩有所提高,这对于一个特殊的孩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D.第⑤段中的画线句,那个父亲“当场翻脸”是因为他的孩子有一科没考满分,打了“10下”,是因为他的孩子只考了90分,丢了10分,说明父亲打孩子的目的性很强。
22.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要嘲笑那些比自己笨的人,因为他们或许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强。
B.不要苛求孩子做什么事都很完美,因为世上无完人。
C.凡事都要相信自己,要敢想,敢试,相信自己定能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
D.要认清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7分)
 23.下面是李涛同学在不同的场合中说的话,他在说话中都引用了古诗文,其中引用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同学小菲请教李涛一道题的解法,李涛也不会,他说:“这道题我也不会,不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咱们一起问问别的同学吧!”
B.同学严波要到外地读书,李涛 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个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C.同学张海学习后不善于思考与总结,李涛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李涛在一次考试中没考好,好友激励了他,他说:“‘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来,咱们以水代酒,我敬你!谢谢你的鼓励,我不会再郁闷了!”
24.2013年5月,中翔初中七年级一班针对“解决学习难题的办法”这一话题做了一个调查表,调查学校800名同学在遇到某一难题时采取的解决办法。请阅读下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解决办法 请教老师 请教同学 自己结合书本探究 搁置不管
百分比 13% 24% 11% 48%
我的探究结果:                                                                    
四、作文(50分)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1)学习了《期行》和《乘船》之后,我们懂得了为人处事要讲诚信,我们懂得了一诺千金的道理。请以“诚信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2)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①故事和人物形象要基本符合原作;
②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一些;
③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参考答案
1.C(A.“谥”应读“shì”;B.“拯”应读“zhěng”;D.“谪 ”应读“zhé”。)
2.B(“疑”在这里是“犹 豫不决”的意思。)
3.D(A.“说”通“悦”;B.“有”通“又”;C.“不”通“否”。)
4.B(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为难。)
5.A(A.代词;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语气词/代词;D.名词/语气词。)
6.C(应为“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7.(1)来日绮窗前(2)君向潇湘我向秦(3)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4)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8.孤寂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的怀念  来日重逢的情境
9.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重复之感,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后一句的“巴山夜雨”就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情谊。
10.C(应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1.D(第六则语录的第一句讲了学习态度的问题,后面几句讲了学习的效果。)
12.(1)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2)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13.C(A.顾:回头看。B.依附:依赖。这里引申为“搭船”。D.定:评定。)
14.(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2)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15.不该。因为首先是他自己违反了约定,不应骂别人,反而应该向友人陪不是才对。   
16.王朗:表面上大方,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他就露出了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华歆: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会遵守。
17.(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8.外部环境影响了他,他的父亲没有培养他,只是把他的聪明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内部自身的因素,他没有要求父亲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   
19.他的父亲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懂得教育孩子的人。
20.A
21.A
22.C
23.B(句中说严波要到外地读书,因此不能用“同是宦游人”,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较为恰当。)
24.在遇到某一难题时,有37%的人会向他人请教,约有十分之一的人会自己深入探究,而有近一半的人不会请教他人,也不会自己探究,他们选择了放弃。
25.作文略。 (122.240.206.14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语文版(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  下一个『高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训练30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