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一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制卷人:苏瑞审核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
试题预览
  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制卷人:苏瑞   审核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时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欲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食,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载。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威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其余。当弗,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佛泽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利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从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蛋沙、鹅半吹起,失血余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易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此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据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的思路和途径选择。
(编自张玮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易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 判处徒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代政府注意到产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 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政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基于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 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人们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4~9题(18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4、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 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5.找出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
  6、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 语文』  下一个『江苏省泰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