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云鬓(ìn)花颜  九重城阙(quē) 渔阳鼙(pí)鼓B.鸟萃蘋(píng)中 流水潺(chán)湲 桂栋兰橑(lǎo)C.玉盘珍馐(xiū) 镜中衰(suāi)鬓 惟有鹧
试题预览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鬓(bìn)花颜  九重城阙(quē) 渔阳鼙(pí)鼓
B.鸟萃蘋(píng)中   流水潺(chán)湲 桂栋兰橑(lǎo)
C.玉盘珍馐(xiū)   镜中衰(suāi)鬓 惟有鹧鸪(gū)
D.红藕(ǒu)香残   未雨绸缪(móu) 吞声踯(zhí)躅
【答案】 D(A阙:què;B蘋:pín;D衰:shuā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一项是(  )
A.停杯投著   长风破浪   酌酒自宽
B.金屋妆成  池苑依旧  仙袂飘飘
C.楼阁玲珑  宛转峨眉  云栈萦纡
D.虚无缥渺  为连理枝  芷葺荷屋
【答案】 B(A著—箸;C峨—娥;D渺—缈)
3.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24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4
【答案】 C(C项,诗句是诗人借酒浇愁。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P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r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q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0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M
【答案】 C(C项中高适属于边塞诗派,而非山水田园诗派。)3
二、(9分)K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题目。M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3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B
虞兮虞兮奈若何!2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F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d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q
5.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M
A.项羽诗的首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的英雄形象。u
B.项羽诗的二、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感受:失败是天时不利,战马不肯奋勇向前。K
C.刘邦诗的首句,用象征手法,描绘平定黥布叛乱的大军凯旋时的自然环境。2
D.刘邦诗的第二句叙述自己身登帝位,第三句抒情,表达了没有勇士守边的忧虑,有求贤之意。g
【答案】 C(C项错在“象征”描绘“自然环境”。“象征”什么呢?当然不是象征“平定黥布叛乱的大军凯旋时的自然环境”,而应该是如实地描绘“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自然环境,暗含着平定黥布叛乱。)=
6.对这两首诗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即兴之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B.项诗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悲歌,刘诗是英雄得志的凯歌。
C.项诗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刘诗表达了他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概。
D.两首诗的风格都豪放,只是在感情的用词上略有不同。
【答案】 D(D项错在后半句“在感情的用词上略有不同”。恰恰相反,这两首诗在感情的用词上都用“兮”字来作停顿,语气舒展,感情充沛。)6346561
7.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A.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失意宫女生活的悠闲舒适和心情的孤独凄凉。
B.第一句写秋夜微弱的烛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幽冷的色调,“冷”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C.古诗常用秋扇比喻弃妇。这里“轻罗小扇”也象征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D.这首诗采用景物烘托的手法,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宫女的心情。
【答案】 A(A项说法矛盾:这首诗如果表现失意的宫女心情孤独凄凉,那么她的生活就不会“悠闲舒适”)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③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 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頮:(huì),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   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四方   浮游:漫游
【答案】 C(转侧:来往,辗转迁移。)
9.下列句中的“之”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
①白之生,母梦长庚星
②因以命之
③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④见郭子仪,奇之
⑤力士素贵,耻之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B(①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郭子仪;⑤代脱靴之事。)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
①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②为任侠,轻财重施
③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④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⑤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⑥益骜放不自修
⑦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⑧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⑥⑧   D.①⑥⑧
【答案】 C(全都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谪仙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骜放不自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稍微加以学习,可以比得上司马相如。
(2)你是谪降人世的神仙啊。
(3)更加傲慢放任,桀骜不群,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他的祖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到西域,神龙初才回来,客居在巴西。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梦到长庚星,因此用来给他命名。十岁,通读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是益州长史,见到李白,十分惊讶,说:“这孩子天生的才智出众,小的时候稍微加以学习,长大比得上司马相如了。”但是他却喜欢交际,击剑,轻财重施。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和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徕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一天)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写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不修养自己的品德了。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当初,李白游并州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8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湘夫人》中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__________________,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3)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登白 兮骋望 鸟何萃兮 中 罾何为兮木上
(2)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3)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五、(22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4.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案】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15.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答案】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行
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16.“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这首诗的颔联也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手法,试对此作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句中的“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眼前;对句中的“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两句诗都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颔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美的境界。
17.这首诗的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描写了一幅诗人邂逅卖药材归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的场景。流露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
六、(15分)
18.请以“微笑”开头,再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基本相同,感情色彩一致。
微笑是一阵雨/一阵温润的雨/它会在我们心中/展开杨柳依依  
仿写:
【答案】微笑是一缕风/一缕柔和的风/它会在我们面前/幻出蓓蕾朵朵
19.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个能与之构成排比的分句。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的。譬如在冰天雪地里行走,蓦然见到一株灿烂怒放的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譬如凝望初春杨柳那光秃的枝条 偶然发现一片泛着浅黄色的嫩叶
(2)譬如在漫天黄沙中跋涉 骤然看见一棵昂首挺立的仙人掌
(3)譬如在青草丛中漫步 忽然闻到一股悠然恬淡的花香(任选两个)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骑自行车,车向前走是发展,人坐在车上不被摔倒是平衡,发展与平衡就是这样的简单和平常。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会遇到发展与平衡的问题。学生读书求学,是发展自己,各学科之间是否平衡,至关重要。发展经济,有个地区平衡的问题,社会发展有个物质和精神是否平衡的问题。在人生旅程中,你碰到过平衡与发展的问题吗?有何经历或感受?有何疑问与思考?
请以“平衡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要开拓思路,首先应当对概念进行厘定。比如发展,就有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与畸形异常的发展之别,有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之分。比如平衡,就有积极平衡和消极平衡之异,有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之判。从二者的关系看,发展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故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发展需要牺牲一点平衡,但不平衡一旦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就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吗?重理轻文,结果理科的学习也受到影响,这样的教训还少吗?我们要在发展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谋求发展。不能等绝对平衡了才去发展,也不能抛开必要的平衡去搞发展。个人的发展内部各要素之间要平衡,整个社会各个发展要素之间也要寻求平衡,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就要兼顾,不可畸轻畸重,顾此失彼。 (222.86.16.12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质量检测.』  下一个『山东济南长清一中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