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精选试题


鐠猴拷闂佹彃绉堕ˉ濠囧箳閵娿劌绀冮柨娑欒壘椤︻剟骞嬮敓锟�2021闁挎稑鐭傞悵顕€鎳撻崘褏顏遍弶鐑嗗枛椤﹀弶绋婇悩渚殧闁哄倸娲╅惁顖涳紣濡搫鐎荤紒顐ヮ唺缁楀懏娼敓锟�      鐠猴拷2021濡ゅ倹枪閳ь剙鍟╃粩瀛樻姜椤旂⒈妲诲☉鏃傚Т閹洜鏁崼锝庡敼閹煎洷鍐ㄥ赋閻犳劗顢婇惁顖炲触椤掑﹦绀夌紓鍐╁灩缂嶅繘骞嶉埀顒勫嫉婢舵劕娅㈤梻鍛⒔閸嬶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一精选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必修一精选试题《沁园春•长沙》作业试卷一一、基础知识(40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沁园春()峥嵘()百舸争流()携()百侣曾游()橘子洲()挥斥方遒()浪遏飞舟()怅寥廓()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谁主沉浮()漫江碧透()峥嵘岁月稠()怅寥廓()浪遏飞舟()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必修一精选试题
                        《沁园春•长沙》作业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峥嵘(    )百舸争流(     ) 携(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
谁主沉浮(         )  漫江碧透(          )  峥嵘岁月稠(         )     怅寥廓(       )浪遏飞舟(      )  激扬文字(         )  挥斥方遒(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3.背景知识填空:《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____________,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_____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___________,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课内阅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0分)
漫江:______________          击:______________                                               
翔:______________             霜天:______________                                               
2.“看”字引出的意象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浮”同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25分)
(二)  ①忆秦娥          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②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______。
霜晨____,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__。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___。
从头____,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_。
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4.默写毛主席另一首同词牌词作。



参考答案:
一、1.沁qìn,峥嵘zhēng  róng,舸ɡě,携xié,侣lǚ ,橘jǘ,遒qíu , 遏è ,怅寥廓chànɡ  liáo  kuò。
2.略
3.1925年晚秋  长沙秋景的描绘  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4.略
二、1.满江 鹰飞得矫健有力 鱼游得轻快自由 秋天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做此题不能望文生义,不能认为“漫江”就是“漫漫长江”,“霜天”就是“挂霜的天空”,“击”就是“击打”,“翔”就是“飞翔”。从上下文看,“漫江”当解为“满江”才合题意,“击”当解为鹰飞得矫健有力,“翔”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才合情理。“万山红遍”指的是枫叶,枫叶经霜变红,自然在秋天,所以“霜天”即“秋天”。
2.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万类 
点拨:此题考查上下文的关系。这一段文字写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景物。这些意象都是“看”的内容,也就是说,“看”与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是一种领起与被领起的关系。 
3.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 
4.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但是在这里,它不能作这样的解释。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蹂躏,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地思考,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 
5.升沉 盛衰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查《辞海》,“沉浮”有两义:①在水面上出没,②比喻盛衰、消长。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意思相近。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这样一来,“沉浮”一词是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应是它的比喻义。 
三、1.月、咽、越、血
作业试卷二
一.填空
①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浙江杭县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_______》,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_______》,因此有“_______”之称。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950年在北京病逝。
②徐志摩,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_______代表诗人,_______成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艾青,原名_______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1932年在上海加入_____________,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二.给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
彷徨(     )徘徊(       )彳(     )亍(     )惆怅(      )颓废(    )颓唐(     )颓圮(     )迷茫(     ) 芒(    )刺在背   雨巷(    ) 巷(    )道  走尽(     )尽管(      )  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
三.课内阅读:
诵读《雨巷》,回答下列问题:
1. 说说第一节的意境特点。


2. 分析第一节中彷徨一词的作用,说说悠长/悠长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再说说逢字的表达效果。


3. 说说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4.默写
①撑着油纸伞,独自_______、_______,又寂寥的雨巷
②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_______。
③像我一样地_______。  冷漠,凄清,又惆怅。

默写《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8.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9.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答案】

1、《我的记忆》、《雨巷》雨巷诗人《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新月派 新月诗社  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 沙扬娜拉
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2、彷徨pánɡ huánɡ 徘徊páihuái彳chì亍chù 惆怅chóu chànɡ 颓废tuí颓唐tuí颓圮tuípǐ 迷茫mánɡ 芒mánɡ刺在背 雨巷xiànɡ 巷hànɡ道走尽(jìn )尽管( jǐn)
1. 第一层(第一节):描绘孤独忧郁的诗人在寂寞、阴暗的雨巷,追求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凄迷朦胧的意境。
2. 意境特点:朦胧凄清。表达诗人失落忧伤,又满怀希望的矛盾痛苦心情。
3. 彷徨这一叠韵词的作用是:用动作来表现心理,写出女子郁闷愁苦的心理。悠长/悠长采用了反复的修辞,它的表达效果是:渲染雨巷的寂寞,悠长的寂寞的雨巷的环境,烘托了诗人失落迷茫的心理。表现手法是烘托,也是情景交融。悠长寂寞的雨巷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感受。是景,也是情。逢着的逢字说明受伤的我,不敢奢望,只能靠运气了。写出诗人可怜的情状,无奈的心理。
4. 刻画 我在雨巷中追求想像中的姑娘形象。
5. 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也采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默默彳亍的细节动作描写,极力表现女子寂寞惆怅的内心世界。
6. 全诗描绘诗人在阴暗、孤寂、迷蒙的雨巷中,我满心欢喜的追求一个美丽而孤傲冷漠的冷美人的美好情景和只能与之擦肩而过的悲哀结局。
7.答案:①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②结着愁怨的姑娘 。③ 默默彳亍着

8.三个  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9.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10. 抚养、喂养    养活、供养
11. 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    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12. 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13. 谐音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相替换,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雷雨》一课中,写鲁侍萍责问周萍时说的:“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运用的就是谐音修辞格。歇后语中经常运用谐音,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纳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等等。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试卷三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同“   ”)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通“   ”,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通“   ”,   )
4.失其所与,不 知 (“   ”通“   ”,   )
5.夫晋,何厌之有(“   ”通“   ”,   )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4.亦去之
古义:               今义:往,到
三、一词多义

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      )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      ) 
4.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      )     
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
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      )
3.不辞劳苦。       (      ) 
之 
1.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
2.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     (      ) 
3.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      )
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      )
说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      )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      )
3.神仙诡诞之说。《梅花岭记》    (      )
4.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      ) 
5.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      )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      )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      )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      )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      )
翻译:                                                                
2.夫晋,何厌之有? (      )
翻译:                                                                
3.以其无礼于晋。 (      )
翻译: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翻译:                                                               
五、常识填空:
《左传》亦称《          》或《          》,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相传是春秋末年所撰,与《          》、《          》 合称“春秋三传”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    (2)与郑人盟 (      )
2.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 (      )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     )     (2)既东封郑 (      )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 (    )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2.形容词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  (2)因人之力而敝之 (     )
(四)数词 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且贰于楚也 (      )
六、语句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翻译: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翻译: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分为   、      、       、     、    五部分,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_____通史。
2 分别写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借字和本字。
(1)距关,毋内诸侯  (    通    )(    通    )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通    )
(3)张良出,要项伯  (    通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通    )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通    )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俘  (    通    )
(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通    )
3.翻译句子: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答案解析

1. (代词,你。)))2.(假如。)3.(似乎,好像。) 4.(动词,比得上)     
辞 
1.(推辞)2.(告别)3.(推托) 
之 
1.(往,到。动词)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 3.(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说 
1.(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陈述,动词)3.(说法)4.(shuì劝说) 
5.(通“悦”,喜欢,高兴。)
鄙 
1.(边境;边远的地方。)2.(鄙陋;目光短浅。)
3.(边境,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 
微 
1.(假如没有,假如不是。) 2.(暗暗地。) 3.(稍微,略微。)
五、答案:1.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
2.宾语前置句 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3.状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省略句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六、答案: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采分点:古今异义词:以为、东道主、行李;通假字:共;活用:乏困)
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采分点:敝、与、易、其;判断句式)
七.左氏春秋传  左氏春秋  编年体史书  左丘明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1 本纪、世家、列传、书、表3000年    纪传体
2 “距”通“据” “内”通“纳”
   “蚤”通“早”    “要”通“邀”
 “倍”通“背”         “郤”通“隙”
 “不”通“否”     “内”通“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精选试题
                        《沁园春•长沙》作业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峥嵘(    )百舸争流(     ) 携(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
谁主沉浮(         )  漫江碧透(          )  峥嵘岁月稠(         )     怅寥廓(       )浪遏飞舟(      )  激扬文字(         )  挥斥方遒(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3.背景知识填空:《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____________,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_____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___________,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二、课内阅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0分)
漫江:______________          击:______________                                               
翔:______________             霜天:______________                                               
2.“看”字引出的意象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浮”同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25分)
(二)  ①忆秦娥          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②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______。
霜晨____,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__。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______。
从头____,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_。
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4.默写毛主席另一首同词牌词作。



参考答案:
一、1.沁qìn,峥嵘zhēng  róng,舸ɡě,携xié,侣lǚ ,橘jǘ,遒qíu , 遏è ,怅寥廓chànɡ  liáo  kuò。
2.略
3.1925年晚秋  长沙秋景的描绘  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4.略
二、1.满江 鹰飞得矫健有力 鱼游得轻快自由 秋天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做此题不能望文生义,不能认为“漫江”就是“漫漫长江”,“霜天”就是“挂霜的天空”,“击”就是“击打”,“翔”就是“飞翔”。从上下文看,“漫江”当解为“满江”才合题意,“击”当解为鹰飞得矫健有力,“翔”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才合情理。“万山红遍”指的是枫叶,枫叶经霜变红,自然在秋天,所以“霜天”即“秋天”。
2.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万类 
点拨:此题考查上下文的关系。这一段文字写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景物。这些意象都是“看”的内容,也就是说,“看”与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是一种领起与被领起的关系。 
3.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 
4.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但是在这里,它不能作这样的解释。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蹂躏,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地思考,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 
5.升沉 盛衰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查《辞海》,“沉浮”有两义:①在水面上出没,②比喻盛衰、消长。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意思相近。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这样一来,“沉浮”一词是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应是它的比喻义。 
三、1.月、咽、越、血
作业试卷二
一.填空
①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浙江杭县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_______》,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_______》,因此有“_______”之称。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950年在北京病逝。
②徐志摩,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_______代表诗人,_______成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艾青,原名_______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1932年在上海加入_____________,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二.给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
彷徨(     )徘徊(       )彳(     )亍(     )惆怅(      )颓废(    )颓唐(     )颓圮(     )迷茫(     ) 芒(    )刺在背   雨巷(    ) 巷(    )道  走尽(     )尽管(      )  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
三.课内阅读:
诵读《雨巷》,回答下列问题:
1. 说说第一节的意境特点。


2. 分析第一节中彷徨一词的作用,说说悠长/悠长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再说说逢字的表达效果。


3. 说说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4.默写
①撑着油纸伞,独自_______、_______,又寂寥的雨巷
②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_______。
③像我一样地_______。  冷漠,凄清,又惆怅。

默写《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8.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9.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答案】

1、《我的记忆》、《雨巷》雨巷诗人《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新月派 新月诗社  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 沙扬娜拉
蒋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2、彷徨pánɡ huánɡ 徘徊páihuái彳chì亍chù 惆怅chóu chànɡ 颓废tuí颓唐tuí颓圮tuípǐ 迷茫mánɡ 芒mánɡ刺在背 雨巷xiànɡ 巷hànɡ道走尽(jìn )尽管( jǐn)
1. 第一层(第一节):描绘孤独忧郁的诗人在寂寞、阴暗的雨巷,追求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凄迷朦胧的意境。
2. 意境特点:朦胧凄清。表达诗人失落忧伤,又满怀希望的矛盾痛苦心情。
3. 彷徨这一叠韵词的作用是:用动作来表现心理,写出女子郁闷愁苦的心理。悠长/悠长采用了反复的修辞,它的表达效果是:渲染雨巷的寂寞,悠长的寂寞的雨巷的环境,烘托了诗人失落迷茫的心理。表现手法是烘托,也是情景交融。悠长寂寞的雨巷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感受。是景,也是情。逢着的逢字说明受伤的我,不敢奢望,只能靠运气了。写出诗人可怜的情状,无奈的心理。
4. 刻画 我在雨巷中追求想像中的姑娘形象。
5. 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2015年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宁夏平罗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缂備胶濯寸槐鏇㈠箖婵犲洤宸濇俊銈囩檨闂佹寧鍐婚幏锟�8487054 閻庣敻鍋婇崰鏇熺┍婵犲洦鏅柨鐕傛嫹13958889955 闂佹椿婢€缁插鎯佹禒瀣櫖闁跨噦鎷�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