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
(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试题预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字数多少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火势蔓延 漫无边际
B.苛政如虎 百舸争流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C.苍茫大地 苍海桑田 天下苍生 满目疮痍
D.鱼翔浅底 安祥自在 材料翔实 吉祥如意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评卷人 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B.越国以鄙远 以:把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
5.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①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②,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
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 ;漫江碧透,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 ;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
侯德云
新居比旧居敞亮多了,也雅致多了,这是我和妻子精心设计的结果,也是瓦工和木工师傅们辛苦劳作的结果。住在里面,挺舒服。
也有不太舒服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看见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条长凳,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
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
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
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
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
“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
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
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
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
“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
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
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
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干着手中的活。
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
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
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
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
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
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
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
“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
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队长就看着我。
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
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
“没借。没借。”
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
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
“我……”
“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
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来。心里直骂,真见鬼!
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
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
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
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冬之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要“我”去弄木板的瓦工,原本就知道到别的工地弄块木板是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才提出这个让“我”颇感为难的要求。
B.这篇作品情节设计精当,有些看似无意的地方很具匠心,尤其是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全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C.如果不是那满脸皱纹的老头提醒,“我”就不会遭遇还木板时的种种尴尬。本文实际是借一块木板的故事批评那老头。
D.“我”去还木板时,老胡说没有借给“我”木板,还着力辩解,对此,队长有些生气,因为他认为老胡说的是假话。
E.文章结尾说以凳的形式放在楼道里肯定不是这块木板的最终存在方式,意在表明“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
(2)文章不以“我”借木板的经历开头,而是从住在新居中的矛盾心情说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我”最后“总算明白了”什么呢?为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规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场“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份”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已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皇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⑴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B.林则徐在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曾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文中“土地改革”的双引号可以去掉意思不变。
C.文章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目的之一是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
D.文章第三段说:“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这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目的是突出林则徐的这一功绩巨大。
E.本文虽然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但未融入作者的情感,传主的精神没有较好感染读者。
⑵ 本文主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除标点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⑶ 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⑷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母亲大学学的是冶金专业,后来一直从事相关工作。陈宁宁从小耳濡目染,明白了钢铁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B.表演《天鹅湖》的演员们,动作娴熟,舞姿优美,对剧中人物的性格有深刻的理解,表演得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D.很高兴有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周末小聚,为了欢迎各位好友的光临,我们略备薄酒,借花献佛,希望各位开怀畅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B.我们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和法规,研究非法网站的特点和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特点。
C.虽然枸杞子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并非适合所有的人服用,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的人最好别吃。
D.今年3月25日,因为叙利亚没有签署阿盟提出的和平调解协议,阿盟拟定了对叙利亚的一系列制裁办法,包括对叙利亚央行实施交易禁令。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一排精美的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隔成南北两部分。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中国旧俗,女眷不能在外客前露面,狭窄的北部就是专为女眷而辟。
①故布置十分讲究
②并严格按制陈设
③南部宽敞明亮
④家具用材均选名贵楠木及具有天然图案的瘿木
⑤供桌左右两把太师椅是上座,专为园主和上宾而设
⑥旧时为宴饮会客之处
A.③⑥①④②⑤ B.⑤④②③⑥①
C.③①⑤⑥④② D.⑤②④①③⑥
16.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九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浙江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要求:句式工整、对仗;不超15字)(5分)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资源》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坚韧是大伞,助你抵挡挫折的风雨;
坚韧是暖阳,助你融化困难的寒冰;
坚韧是云梯,助你攻破失败的堡垒。
仿写:
评卷人 得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场马拉松赛在英国东北部城市桑德兰展开。赛事全程42公里,全市有5000人报名参赛。然而,由于主办方疏漏,跑在队列第二、第三位的选手行至光明体育馆附近区域时选错了路,而他俩身后的参赛选手也跟着跑错了。最终,除一直跑在首位的选手外,其余参赛者都因少跑了264米路程而失去比赛资格。赛后,主办方发表声明称,该事件是由主办方“调度失误”导致的,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有网友发表观点认为,参赛选手在赛前应该对比赛线路做足功课,这次事故不能完全归责于主办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A慢—曼 C苍海—沧海 D安祥—安详
3.C “不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A“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是“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是“那人,指秦穆公”。今义是“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B 以:目的连词,相当于“而”。
5.D ①说亡郑对秦无益。②说亡郑只能对邻国有益。③说保留郑国对秦国有益,这几句话都是说服秦穆公退兵的理由。④说秦穆公对晋文公有恩惠。⑤说的是说服秦穆公的结果,均不是说服秦穆公退兵的理由。
6.C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晋惠公不讲信用,不报答秦穆公的恩惠,并非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7.(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译出大意给3分;“东道主”“行李”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译出大意给3分;“微”“夫人”,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2分)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
9.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从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2)丁香一样的芬芳 哀怨又彷徨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选B给3分,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D、E不给分。(C.本文内涵相当丰富,不只是在批评那老头。D.从上下文看,队长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认定老胡说了假话,而是因为有人还木板生出了事端。E.文中找不到“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这一信息。)
(2)这样写避免了作品的平直,呆板,无趣。“我”住在新居的矛盾心情,使作品产生了悬念,很吸引人,让人生出强烈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也更强化了这块木板所反映出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引人深思。
(3)“我”是一个正直、善良,办事有原则,讲信誉的人。“我”思想纯真,一点也不世故;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知之甚少,完全没有油滑之气。
(4)“我”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最后明白了隐藏在这件事之后的,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自私自利的表现。对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没有正义感,没有公德心,这是可悲的。广泛存在的这种态度对他人、对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任其发展下去,很可怕。但“我”对此似乎又无可奈何,所以明白这个问题后,只能是“叹一口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选A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选B、D不给分。(B、林则徐将土王霸占的土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不能等同后来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所以原文的引号不能省。D、“对比”错,应为“衬托”。E、“未融入作者的情感”错,应为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传主的精神没有较好感染读者”不当,应为较好感染读者。)
(2)“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两个角度。(答“罪臣”“功臣”亦可)
(3)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判,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
(4)①建议屯田固边,协助垦荒;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
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卷
』  下一个『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