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4届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閲嶇鎺ㄨ崘锛氬鎴�2021锛岄珮鑰冧竴杞涔犺鏂囪瘯棰樺垎绫讳笅杞�      路2021楂樿€冧竴杞涔犲悕甯堣搴у厤璐硅瘯鍚紝缃戠綏鎵€鏈夐噸闅剧偣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4届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4届10月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复辟/开天辟地 累赘/硕果累累躯壳/金蝉脱壳风靡/奢靡浪费B.扛活/力能扛鼎症结/对症下药树冠/衣冠楚楚伺候/伺机报复C.铜臭/乳臭未干逾期/瑕不掩瑜泥淖/桂棹兰桨镣铐/夜色撩人D曲艺
试题预览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4届10月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复辟/开天辟地        累赘/硕果累累     躯壳/金蝉脱壳     风靡/奢靡浪费 
  B.扛活/力能扛鼎          症结/对症下药      树冠/衣冠楚楚      伺候/伺机报复
  C.铜臭/乳臭未干          逾期/瑕不掩瑜      泥淖/桂棹兰桨      镣铐/夜色撩人 
  D曲艺/曲径通幽         弄堂/舞文弄墨     癖好/穷乡僻壤    露脸/原形毕露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级党政干部中开设微博的已有近3万余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官员已有33位,但许多官员对微博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朱市长在调研教育卫生工作时强调,政府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举措,进一步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D.针对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不断蔓延,江苏省公安厅将加大力度清理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并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4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海拔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在这里发射卫星,既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以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同时坚实的地质结构,对地面发射设施设备、跟踪测量、通讯布网有利。这里,晴好天气多,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交通通讯方便,为运输火箭、卫星和燃料提供保障。因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被称为“天然发射场”。
  
  
4.广东惠州一名人故居题写了这样一副楹联:“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5分)
⑴ 这是          的故居,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散文《            》。该文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强调人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制约。(2分)
⑵ 请分析这副楹联的艺术特色。(不超过60个字)(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曾巩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故今为濮阳人。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沿、转运使李紘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
    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伎,以啗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竞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斤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周京家,而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迁尚书刑部郎中,浚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熙宁五年终于私第,享年八十有二。
    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然君在撼顿颠疐(zh i,跌倒)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季避乱家濮阳     季:朝代末年      
   B.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     当:判处
   C.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     按:依照
   D.君要谕之日     要:约请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逵为官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君行令事,大去旧弊     ②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
  ③君笑日:“吾知去恶人耳。”     ④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
  ⑤欲以功名自显     ⑥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逵聪慧机敏,好学上进,不仅得到姜遵的任用,还得到王文康等多人的推荐,皇上也破例任用他主持地方事务。
   B.虽不止一次因小错而触犯刑法获罪,但王逵才华出众,曾经让南方少数民族归顺,也不止 一次受到过朝廷的优厚赏赐。
   C.李京曾经上奏弹劾王逵,因此事被放逐为鄂州税监,听说王逵担任转运使,称病不出,但王逵不计前嫌,与之相处甚欢。
   D.王逵志趣胸怀宽广博大,不愿无所作为地度过一生,但在那个时代,天下持久太平,世人谨守法度,他的才能不能完全从行事中显现出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4分)
    (2)又力周京家,而奏官其子。(3分)
    (3)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  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                 ,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2)                 ,            ,用心躁也 。     ( 荀子《劝学》))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阳  光
彭学明
    ①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②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③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事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⑥ 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选自2012年第5期《文苑•经典美文》)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12.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七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1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阳光”为题的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精英与荣誉
                                         梁文道
  在“我爸是李刚”那件事刚传出来时,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学飞车撞死人的年轻男子出事之后,马上下车查看情况,然后说的不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是“大家赶快帮忙救人,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整件事的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这么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象中的那句“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其实也很符合“常理”;只不过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
  李刚也算社会精英了吧。自古以来,各个社会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权;但这种特权不是没有代价的。去过剑桥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见过他们纪念二战阵亡校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华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荫广被的权贵之后。本来等着他们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战火一启,他们要率先参军,在长空与怒洋间抵抗纳粹,为国捐躯。
  这正是古代贵族传统的最后霞光。那些贵族平日养尊处优,接受平民献税纳贡,战时就得挺身上马,迎敌护国。这种传统没有中西之别,我们的“士”比这些欧洲贵族还要古老。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凭什么你不用付出?
  这不只是赤裸的交换,它还演化成了荣誉的一部分。著名伦理学家阿皮亚在其近著《荣誉规条》中定义荣誉为“值得尊敬”,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尊贵的”或者称他“有荣誉”的时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具体表现为一套规范、一组规条,凡是享有荣誉的人都应遵从这套规条,并做到最好。那都是些什么样的规条呢?英国绅士阶层一向被认为是有荣誉且值得尊敬的,身为绅士,他就应该诚实不欺、保护弱小、尊重妇女、言行得体……只有完全达到这些标准,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绅士,不辱家声,也不负他人的尊重。
  假如有人指控他违犯规条并且全都属实的话,他就应该感到羞愧;要是他人的批评乃无中生有的诽谤,他就得奋力捍卫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决斗。历史上大部分的绅士决斗都和荣誉受到冒犯相关,而不是通俗剧中常见的感情纠葛。
  看似卑之无甚高论,阿皮亚对荣誉的定义却点出了关键,那就是荣誉与尊敬的关系。财富、权力甚或直接的暴力都能胁迫他人对你折腰,你应该晓得这个不叫作荣誉。“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人对精英荣誉的讲究甚至更加严苛,哪怕是到了别人根本看不见你在干什么的境地,君子仍要“慎独”。
  然而,从“我爸是李刚”到一连串精英后代惹出的祸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番完全不合理想的景象。这批中国精英不讲究荣誉,却期待尊敬;他们拥有配得上精英身份的财富和权力,却不具备精英引以为荣的品质.
15.“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试分析两者依循的逻辑有何不同。(6分)

文章以英国权贵之后和绅士为例,并两次提到中国的“士”,有哪些作用?(6分)

17. 本文围绕“精英与荣誉”展开论述,作者对此表明了哪些主要观点?(6分)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10月质量检测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2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4分)

                                                                                

                                                                                                                                  
4.
   ⑴ 这是          的故居,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散文《            》。(2分)
   ⑵ 请分析这副楹联的艺术特色。(不超过60个字)(3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5                       6                       7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2)                                                                 

   (3)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                                        (2)                                      

    (3)                                      (4)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12.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七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1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阳光”为题的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试分析两者依循的逻辑有何不同。(6分)
                                                                                       

                                                                                                     

16文章以英国权贵之后和绅士为例,并两次提到中国的“士”,有哪些作用?(6分)
                                                                                   

                                                                              

17. 本文围绕“精英与荣誉”展开论述,作者对此表明了哪些主要观点?(6分)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高三10月质量检测
                                (语文附加)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请写出文中“鲁直”的姓名,他是宋代哪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王若虚诗歌创作的主要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蜀汉第一次北伐时,马超曾经献策,愿意率领五千人从子午谷奇袭  长安,因诸葛亮过于谨慎,担心遇伏挫伤锐气而作罢。
  B.《边城》中,翠翠因为“梦摘虎耳草”错过了听二佬的歌的时机,而她“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也暗示了他们的爱情只会无果而终。
  C. 《天狗》以奇异的想象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喷发出“五四”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表达了破旧迎新的主题。
  D.老人圣地亚哥在梦中和想象中多次见到年轻时闯海见过的狮子,表明了他对自己精神旺盛的年轻岁月的无比怀念和年老力竭的极度悲悯。
  E.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为优柔寡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己中剑而亡;情人奥菲莉娅因为遭到抛弃和父亲被杀而发疯,最终溺水而死。
23.简答题(10分)
(1)《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简述葛朗台第三次请客的缘由。(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有些研究者在争鸣中很喜欢用“造谣”一类的词,先将对方置于不义之地,然后再作批判。学术研究中如果材料本身符合学术规则,论述符合常识性逻辑,那么,得出的结论可以存在不同。就是作者使用了假材料(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也只能说这个学者的学术水准不够,或学术品格有问题,但不宜称其为“造谣”。
  其实我们要养成在学术研究中尊重不同观点的习惯。学术的发展和繁荣一定是建立在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存在基础上的,没有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学术机构在学术研究中可以获得道德或者政治上的优先权,以绝对预设天然正确来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任何学术争论的发生,只与作者本人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相关。在学术研究中,求同存异是常态,学术定论只能在学术争鸣中产生,而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强加给学者。
  另外想再强调的是,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一定要以原刊的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不能以吸引眼球的网络“标题党”来判断文章的性质。对于复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标题党”往往简要陈述各家对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判断,但这些陈述未必就是原作者本来的观点。
24.划线句子中,假设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论证了什么观点?这样论证有什么作用?(4分)
  
                                      
25.为什么不能以网络“标题党”来判断文章的性质?(4分)
  
                                      
26.合理的学术争鸣应该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材料,概述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D(A,bǐ/pǐ,léi         qiào        mǐ  míB. Káng gāng  zhēng / zhèng     guān      cì/sìCXiù    yù/yú   nào/zhào   liào/liáo      D qǔ /  qū  lònɡ/,nònɡ         pǐ/、pì lòu/lù)

2. C (A项, 自相矛盾,“近”与“余”矛盾;。B项“领略”和“民居建筑”搭配不当,D 成分残缺,可在不断蔓延后加“的趋势”;”)
3.①地理位置②地质结构(③气象因素)④交通通讯(每点1分)
44. (1)苏轼 前赤壁赋 (2)化用苏轼《赤壁怀古》的词句与关于苏轼风格的典故来表现苏词特点,运用比喻(“孤鹤”句)形象地表现苏轼贬谪的境遇。

.5、C(按:查办)
6、A(③表现其不畏权贵;⑤表现其志意广博)
7、C(李京被放逐为鄂州税监并非因弹劾王逵)
8、(1)恰逢冯士元有罪被网禁于牢狱,王公惩处他,追究这件事,牵扯到这些显贵之人(关键处;系狱、治、竟、及)。(2)(王公)又尽力接济李京一家,并且上奏朝廷让李京的儿子做官(关键处:力、周、官)。(3)志向气节更加坚定,不曾有忧愁悲伤、不能忍受的神色(关键处:弥厉、忧戚、不堪)。(评分要求:每个关键处1分;关键词语正确,关键词语所在句子大意正确,才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六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下一个『黄冈市团风县十力中学2013年秋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绠$悊鍛楺Q锛�8487054 寰俊锛�13958889955 鐢佃瘽锛�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