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二(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二姓名(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 一、识字写字与综合性学习(1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熹(xǐ)微和煦(xù)翌(yì)日姹(chà)紫嫣红B.篝(gōu)火哈(hǎ)达眩(xuàn)目引吭(háng)高歌C.绮(yǐ)丽璀璨(càn
试题预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二
姓名                      
(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识字写字与综合性学习(1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熹(xǐ)微   和煦(xù)   翌(yì)日     姹(chà)紫嫣红  
B.篝(gōu)火     哈(hǎ)达   眩(xuàn)目   引吭(háng)高歌
C.绮(yǐ)丽      璀璨(càn)  希冀(jì)     唾(tuò)手可得
D.抖擞(shǒu )   倔(jué)强   坚韧(rèn )   矢(shí)志不移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秀颀   逶迤   花团锦簇   眼花潦乱
B.腼腆   矜持   忍俊不禁   笑容可拘
C.山岚   穹隆   波光粼粼   流连忘返
D.皎结   澄清   瞬息万变   复想联翩
3、写字题:练钢笔字乐在其中,一笔一划助你成功。本题免做,考察方式为:全卷查看。评分标准为:字体美观、工整、大方,卷面整洁。(3分)
联合国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正像水的问题一样,许许多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成了社会发展的新的危机,可以这样说,环境问题已经警钟长鸣。(2007年中考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你所在的学校为此举办了“环境保护周”系列活动。
4、学校团委结合“环境保护周”活动,举办了一次以“要不要节约用水”为话题的辩论会。会上,反方代表说:“我们这里水资源那么丰富,不用它也会哗哗地流掉,没必要节约用水。”假如你是正方代表,请你加以反驳。
你说:                                                                            
                                                                                (3分)
5、学校为了开展经常性的环保活动,向全校师生征集“环保主题活动”方案。请你选择一个切合实际活动主题(除节约用水外),并列举活动的主要内容。
主题:                                                                           (1分)
内容:                                                                              
                                                                                (2分)
二、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4分)
6、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B、周瑜――赤壁之战
C、林  冲――单打二龙山          D、杨志――汴京城卖刀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是苏轼消极的一面,但他在更多的是豪迈振作、奋发进取,如《浣溪沙》中的词句                         ,                             。休将白发唱黄鸡。
⑵人们常引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                         ,                             。来赞扬那些视死如归、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
⑶人们常常引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⑷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8题。
8、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首句对“白日斜”的描写,融情人景,表现诗人仕途失意的伤感。
B、“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诗人坐着马车离京东行,很快就可以回到他远在天边的家乡。
C、“落红”“护花”表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歌手丛飞生前资助失学儿童,死后捐献眼角膜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
D、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辞官还乡的郁闷心情,后两句则表达诗人愿竭尽余力为社会作贡献的情怀。这两种情感在诗中有先后之别,却没有主次之分。
E、诗启示我们:面对命运的不公,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明智的选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相与步于中庭。
B、入则无法家拂士。/月色入户。
C、必先苦其心志。/其乡人曰。  
D、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既克,公问其故。
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文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段列举了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B、选文第二段中“苦”“劳”“饿”“空乏”“乱”这些词语意思虽然不同,但用法一样,都译为“使……怎么样”。
C、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就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法家拂士”,一个是有“敌国外患”。
D、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动心忍性”说的。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寻人启事    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①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长椅子,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女孩一直以为,母亲不疼她,除了挣钱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苛求她,必须这样,不准那样,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结论,并将这作为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她留下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了现实:“妈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 读着留言,女孩感到了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如愿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很痛快。你永远找不到我。②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③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到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有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女孩离家后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她的工作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的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寻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了,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④寻母,速归。
                                                        (选自《时文鲜读》,有删改)
12、从全文看,标题“寻人启事”的具体含义是:(回答限在45字以内)(4分)



13、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和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的主人公是“女孩” ;小说通过记叙女孩由出走到寻母的变化,反映了年轻人由迷惑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B、本文明写“女孩” ,其实“母亲”才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主人公;小说从侧面描写母亲寻女的急切与坚定,赞颂了母爱的深沉、无私与执着。
C、主人公是“女孩”和“母亲” ;小说表现了血浓于水的母女深情。
D、主人公是“母亲”和“女孩” ;小说反映了两代人的代沟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
14、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①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女孩此时“寒冷而郁闷”的心情。
B、②句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怨恨和出走的坚决。
C、③句暗写女孩的心理变化,是全文的转折之笔。
D、④句以女孩寻母作结,既照应前文母亲寻女,构思精妙,又留下悬念与余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                        
(二)人在风中
刘心武
①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与她交谈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象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 
②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 
③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毒品,以便“丰富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
④妙龄少女很多,即使同是城中白领型的,看来差异也很大。那看去清纯的,却正处在可能失纯的边缘。那望去扮‘酷’的,倒心里透亮,不但不需要我的忠告,反过来还给我以哲理启示。 
⑤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条旧裤子。我回想起那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讨到手的。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么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20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那时我已经38岁,却沉浸在“青年作家”的溢美之词里,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那位提携我的前辈,也就是,如今穿松糕鞋来我家,征集我对他的感念的那位妙龄女郎的祖父;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只是,但是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叽声。 
⑥人在风中,风来不可抗拒,有时也毋庸抗拒。风有成因。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风就是风,它来了,也就预示着它将去。凝固的东西就不是风。风总是多变的。风既看得见,也看不见。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有的风,专与夕阳做伴。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这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有的风,
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于是又想起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他?接着有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
15.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人在风中”的“风”,是指社会的时尚、潮流。
B.④段的“哲理启示”应是;事物的表面与本质往往并不一致,看人遇事如果只看表面现象,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和判断。
C.⑥段中“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一句的意思是:有的时尚是一种新生的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有着光明而美好的前景。
D.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体味”(体验领会)体现在(1)、(2)、(3)、(5)段,而“深思”体现在(4)、(6)段。
16.请你就第⑤段末划波浪线的一句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3分)
答:                                                                                                                                                                         
17.作者对风的态度在文中的前后发生了变化。下列不是作者态度变化原因的两项是(    )(    )(4分)
A.少女……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
B.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
C.一条还是八成新的军绿裤,………我怎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
D.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E.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
18.作者认为“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有时也无所谓道理。”请你针对前一句的说法,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4分)
                                                                                                                                                                            
四、写作与修改。(59分)
(一)文章修改(9分) 
妈妈炒菜
    ①妈妈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农民,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着。对于家务活,她几乎样样精通。但提到炒菜,我们全家就要皱眉头了。因为她炒菜的时候手忙脚乱的,把菜做糊了。
    ②一天早晨,大阳刚露出半边脸,厨房里便丁丁当当地响开了【。】A妈妈正在做菜呢!
    ③“哦,你起来了,拿个板凳坐那儿吧。”哎呀,妈妈的眼可真尖,我才探出头就被她发现了。妈妈左手提着水壶,右手拿着勺子,正要烧水。我找个小板凳坐在了门后。“妈,锅里是什么?有股怪味儿!” “哎呀!鱼!快拿水来!鱼糊了!”她一边挥着勺子一边喊。“给!”我把水递过去,往锅里一看:啊?!原来完整的一条鱼已四分五裂,锅里黑糊糊的,难看死了。
    ④“咝——”,锅里冒出一阵白烟,把我呛得够呛,“快出去!”妈妈捂着鼻子大声喊。
⑤等我再进来,锅台上已是油迹斑斑。妈妈正在找锅铲,“锅铲放哪儿了?放哪儿了呢?” 她东转西转,急得直跺脚。“不是在你手里吗?” “什么?!”她嘴张得大大的,一副吃惊不小的样子。“拿盘子来!”“哦,来啦!”“这个能吃吗?”“怎么了,不好好学习,天天让你吃这个!”“什么呀【,】B
扯到哪去了!”
   ⑥得,今天的早饭又没吃香!
   ⑦“喂狗吧【!】C又没有人吃!”弟弟不高兴的撅起了嘴。“你怎么知道没人吃?我还吃呢!” “把鱼烧成这样,怎么吃啊【?】D” “还说呢,光坐着不动,谁让你不帮忙烧水呢……” 瞧,我刚说了一句,妈妈就向我开炮了!
    ⑧妈妈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忙忙活活,但她并不为我们不爱吃她炒的菜而生气,因为她太爱我们了!
19、对文中方框内标点符号的评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A处的句号改为破折号最恰当,表示下文是对上文的解释;也可以改为逗号。
B、 B处的逗号应改为感叹号,也可以改用问号。
C、 C处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
D、 D处使用问号未尝不可,但改为感叹号更恰当。
2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工作”改为“忙碌” ,才与整篇语言风格更一致。
B、①段“把菜炒糊了”前边应加上“经常”,否则说法太绝对了。
C、③段、⑦段的“的”均应改为“地”。
D、⑥段画线句表意不明,按作者本意,应改为“得,今天的早饭又不好吃!”   
21、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课堂练笔。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优点写 50—80字的评语。(4分)




(二)写作(50分)
22、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日子组成的。寻常的日子似乎平静无波,单调无奇,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日子注定会因为一些不寻常的事、不寻常的人,牵动我们的情感,撞击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镌入我们生命的年轮。
请以“一个让我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表示情感的词语,如“自豪”、“悲伤”、“感动”、“振奋”、“懊悔”等,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1、B2、C4、略5、略6、C(鲁达)7、略8、BD 9、C 10、略11、D  12、母亲登报寻人启事寻找负气离家出走的女儿;女儿受母亲感召回家后登报寻找卖屋外出寻女的母亲。  13、B  14、B  15.(3分)B   16.(3分)点明评价对象(“老前辈”不满“我”的穿着但忍住批评不作声)评1分;表明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评1分;说明理由(根据文章或自己干悟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评1分。17.(4分)D、E(答对一项评2分)
18.(4分)句出好风或恶风的事例评2分(列举无所谓道理的“一阵风”的事例不给分);说出风起的道理,原因评2分。19、B  20、C   21、例如:①选材好:选材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②构思新颖:通过写妈妈的“缺点”来表现妈妈的爱,打破了一般的写作模式,极其独特。  
③描写生动: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都十分真实生动,使妈妈显得亲切可爱。  
④语言口语化:摆脱了学生腔,有个性特色,显得活泼、自然。 (113.15.30.2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一』  下一个『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