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闁荤姷灏ㄩ幏锟�闂傚倷鐒﹁ぐ鍐矓閸泙澶嬬節閸パ咁唺闂侀潧枪閸斿瞼绮堥崘顔界叆婵炴垶鐟ㄦ竟妯汇亜閿旇澧存鐐差儔閺佹捇鏁撻敓锟�2021闂備焦瀵х粙鎴︽儗閸岀偞鍋熸い鏇楀亾闁硅櫕鎹囧畷妯款槾妞ゅ繘浜跺鍫曟倻閸℃鐏堝銈忕畱瀵墎绮欐繝鍥ㄥ亹濞撴凹鍨板▓褔姊洪崫鍕偓绋棵洪埡鍛剨妞ゆ牗鍐荤槐锝嗕繆椤栨碍鎯堥柣搴ゅ吹缁辨帡顢曢妷顔兼暯缂備焦顨呴幊蹇撫缚椤忓牊鏅搁柨鐕傛嫹      闁荤姷灏ㄩ幏锟�2021濠德板€曢崐瑙勭仚闂侀€炲苯澧柛鐔叉櫇缁晝鈧稒蓱婵粍銇勯弮鍌楁嫛婵¤尪顕ч埥澶愬籍閸屾銏ゆ煙椤旇姤绀堥柡渚囧櫍瀹曞ジ鏁愭惔鈩冩毉闂佸湱鍘уú鐑藉礃閵娿儴绁撮梺鑽ゅУ閸旀銆佹繝鍥ㄥ剨妞ゆ牜鍋涚憴锔姐亜閹烘埊鍔熺紒鈧径宀€纾介柛鎰ㄦ櫅閻忊晝绱撳鍛妤犵偛绉归崺鈧い鎺戝鐎氬顭块懜闈涘婵炲懌鍨藉濠氬川椤撶偐鎸冮梺绋款儜閹凤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徽省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1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
试题预览
安徽省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1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又都在寻求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宏观上,愉快教育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愉快教育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障。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愉快教育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日趋完善。
1.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它具有时代的特征。
  B.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D.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时期。
2.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B.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使学生身心健康。
  C.能够使劳动技术教育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的辩证统一。
  C.愉快教育就是趣中养德,乐中启智,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  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任:堪,胜
  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引:率领
  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勤:劳苦
  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谢:辞别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译文:
  ②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分)
  译文:
  ③蛮貊之人,尚犹嘉子  译文:
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子《劝学》)
  (3) 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 ________________,化为狼与豺。             (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6)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史字,完成11-14题。

半份儿礼物
罗伯特•巴里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在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和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在他们一起生活的这些年中,父亲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不负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我答道。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父亲说:“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随着,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不,”我说,“我没有这么想过。不过,我的礼物会弥补这个不足的。”
    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我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尼克找我商量该买些什么礼物。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尼克说。他是见我总也拿不定主意,等得实在不耐烦了。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
石一般。尼克很赞赏我的礼物,但却不愿说出他买的是什么。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
    “什么时间?”我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
    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
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便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去。他在哭着。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我们又上到楼上。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尼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羞愧得满面通红。“是的,啊,是的。”他声调不高但却热切地说。
    母亲体恤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①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这样你的手就可以保持干净,你的膝盖也不会被磨破了。”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父亲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呢?”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②“一半儿清洗桶。”我悲苦地说。尼克以同情的目光望着我。
11.小说以“半份礼物”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小说中划线①处说:“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请问父亲的聪明体现在哪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释小说中划线②处句子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中母亲曾经说;“唉,女人可真蠢啊!”你认为母亲蠢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小说以朴实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而令人称道。你的看法呢?请从这四颂中任选一项,结合文本和个人体验加以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亵渎  赎罪  初生之犊  穷兵黩武
  B.敕造  不啻  整饬纪律  叱咤风云
  C.锃亮    逞能  惩前毖后  游目骋怀
  D.婢女    裨将  稗官野史  刚愎自用
16.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当今正在开发的虚拟技术。
  ①你面对镜子站在这一侧,正窥视虚幻世界的“那边”,
  ②如果设法让你闯入“那边”的世界去,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③镜子里的人是你,可你并不在镜子里。’
  ④而且,你得到的是在你神志完全清醒情况下的感觉。
  ⑤而“那边”的“你”不会有任何感觉。
  ⑥现在,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模拟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③①⑤⑦  C.②③⑤①⑥④  D.③①⑤⑥②④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经过多年的政务历练,对外交事务可谓是了如指掌、信手拈来。
  B.为了提高本刊质量,给本刊撰稿一定要有具体而微的问题,能有亲身体会更好,切忌空泛冗长。
  C.当年他独自下海,身无长物,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领域创下辉煌的业绩。
  D.他是一位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学者,在诗歌鉴赏交流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18.下面是某学生写给班主任的一封短信,其中四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
  尊敬的班主任:
    您好!
    ①经过您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②一直以来,我不能严格遵守纪律,多次犯
  错误。③学习方面表现得很糟糕,很多缺点需要改进。④恳请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
  错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⑤从今以后我会认真学习,积极上进,把优秀学生为榜样,热爱集体,关心班
  级事务。⑥我保证说到做到,再也不会给您和其他班级的老师添麻烦。
                                              您的学生X××
                                                                  ×年×月×日
  病句序号 改正




19.下面这段话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摘要,请加以筛选整合,提炼出五个能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或短语。(5分)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体。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揭示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实际上是丢弃语文经验,抽空人生经验。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散文教学的问题,应实施阻截、分流、正面应对这三种策略。
  提炼出的五个关键词语或短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中学举办以“文化滋养心灵、科技启迪智慧、艺术点亮人生”为主题的文化科技艺术节,请你为这个活动
  拟一副对联。(6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混搭”就是混合搭配,原本是时尚界的一个专用名词,指着装时摒弃传统的搭配模式,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行各业都讲究优化组合,很多领域在加强创新力度时都纷纷借鉴时尚界的做法,刮起了阵阵“混搭”风,虽然“混搭”之举成功与风险并存,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  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1.(分值区域0、1、2、3)(3分)
  B【解析】A项忽略了原文中“绝非”“单一”的限制;C项偷换概念;D项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分值区域0、1、2、3)(3分)
  D【解析】原文中D项说马克思的理论是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是愉快教育的作用。 
3.(分值区域0、1、2、3)(3分)
  A【解析】B项中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C项原文中的表述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D项混淆已然和未然。
4.(分值区域0、1、2、3)(3分)
本题欠周全 D【解析】谢,告诉。也可以选B【解析】撤退
5.(分值区域0、1、2、3)(3分)
  A【解析】A项,而:表递进,“而且”;B项,何:什么∕怎么;C项,以:凭∕因为;D项,与:介词,和∕连词,和。
6.(分值区域0、1、2、3)(3分)
  A【解析】“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
7. 
①(分值区域0、1、2、3)(3分)
  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呢?(捐、妻子、“宁……乎”各一分)
②(分值区域0、1、2、3、4)(4分)
  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可怨恨已经产生了;计划尚未实行,可骨肉亲属却已被杀了。这便是我为什么仰望苍天捶胸而泣血的原因。(图、而、“所以”判断句、表达各一分)
③(分值区域0、1、2、3)(3分)
  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尚、嘉、况各一分)
8.(分值区域0、1、2、3、4) 
  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1分) 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 乐景哀情,从反面衬托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1分)
9.(分值区域0、1、2、3、4) 
  这两句诗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合常理,实则曲折巧妙。(2分)
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
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
惹恨,把恨引长。(2分)
10.(分值区域0、1、2、3、4、5)(共5分,每题1分) 
  (1)其叶沃若(2)金就砺则利(3)还顾望旧乡(4)所守或匪亲(5)冰泉冷涩弦凝绝
  (6)托遗响于悲风(7) 衣冠简朴古风存(8)如今有谁堪摘
11. (分值区域0、1、2、3、4、5、6)(6分)
  ①礼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半份”有悖常理,故设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③“半份”本身有两重含义:礼物我和尼克各一半,清洗桶和擦地板的劳动各一半。④暗示主题:最好的礼物是理解、关爱和分担。(前两个要点各1分,后两个要点各2分。)
12.(6分)
(1)(分值区域0、1、2、3) 
 父亲的聪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巧妙化解矛盾,为孩子们解围,也使妻子得到安慰;(1分)另一个是巧妙地教育孩子要理解母亲,替母亲分担家务。(2分)
(2)(分值区域0、1、2、3) 
     我把自己的礼物说成是“一半儿清洗桶”,说明我明白了礼物的真正含义是理解和分担;(1分)我“悲苦”,尼克“同情”,说明我们息息相通,都明白自己在礼物的选择上犯了错误。(2分)
13.(分值区域0、1、2、3、4、5)(5分)
 母亲不蠢。(1分)她是淳朴、勤劳、真诚的母亲。她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毫无怨言;家境不好,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少有欢乐;她热切地盼望着孩子们的礼物;误解了孩子的心意,但能坦诚地自责;但她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们干重活。(第二问答出4点即可得4分)
14.(分值区域0、1、2、3、4、5、6、7、8)(8分)
 考生可以就题干中提示的“朴实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四个方面任选一个加以探究。
答案示例:丰富的情感
这篇小说表面上叙述的是成长故事,实际上展现了复杂的亲情纠葛,体现了“爱的付出”这一永恒的主题。①孩子对母亲的爱,孩子对父亲的爱,兄弟之间的爱。②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对父亲和这个家庭的爱。③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对母亲的爱。④亲情如此,友情、爱情等世间情感无不如此。
15. (分值区域0、1、2、3)  
   B【解析】A项中“赎”读音shú,其他读dú; B项全读chì;C项“锃”读 zèng,“惩”读 chéng,“逞”“骋”读chěng;D项中“裨”读pí,“稗”读bài,其余读bì。
16. (分值区域0、1、2、3)   
   A      
17. (分值区域0、1、2、3)  
   C【解析】C.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此处符合语境。A.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B.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D.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辞。
18.(分值区域0、1、2、3、4) 
   ①删去“经过”或者“使”。 ③“改进”改为“改正”。 ⑤“把”改为“以”或“为”改为“作为”⑥把“其他”删去,或移至“老师”前面。
19. (分值区域0、1、2、3、4、5) 
  散文教学、语文经验、人生经验、建立链接、问题与策略
(提炼出的5个词语或短语与答案语义接近即可。)
20.(分值区域0、1、2、3、4、5、6) 
(示例)上联: 启心灵智慧人生路  下联: 办文化科技艺术节 (符合活动主题、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21.作文(分值区域0至60中的整数)
   参照高考阅卷评分标准

文言文翻译:
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相差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伤痛,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在那个时候,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是只身得免于难(脱逃)。更何况当时的我,岂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啊?(皇帝)手下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子卿您看我,又岂是贪生的官,怕死的人啊?难道有抛下双亲、舍弃妻儿,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吗?而我之不死,是(想)有所作为,于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做些)向皇帝报恩的事啊。实在是认为空死不如建立节操,灭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从前范蠡不为会稽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为句践复仇,(曹沫)为鲁国雪失地之耻。一片忠心,私底下羡慕他们这些啊。何曾想图谋的计划还没有实现而怨恨就已经形成,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为什么仰天(叹息)扎心(疼痛)而哭出血泪的原因啊!
  您从前以孤身出使,到有万辆战车的匈奴,碰上不好的境况,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自杀,颠沛流离历尽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木兰诗》』  下一个『2012届安徽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缂傚倷鑳舵刊瀵告閺囥垹绠栧┑鐘叉搐瀹告繃淇婇妶鍥╂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8487054 闁诲海鏁婚崑濠囧窗閺囩喓鈹嶅┑鐘叉处閺咁剟鏌ㄩ悤鍌涘13958889955 闂備焦妞垮鈧紒鎻掝煼閹焦绂掔€n偅娅栭梺璺ㄥ櫐閹凤拷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