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4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2011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4(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二○一一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四)制卷人:陈场一中九年级语文组吴彬拟题时间:2011年12月15日全卷共分为三个版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用行楷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写在田字格上。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2分)2.下列各项中字的音、形、义全对的
试题预览
二○一一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四)
制卷人:陈场一中九年级语文组   吴  彬
拟题时间:2011年12月15日    
全卷共分为三个版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用行楷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写在田字格上。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2分)
2.下列各项中字的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2分)
A.诘难(jié )     阔绰       不知所措(安排、处置)
B.阐证(shǎn)     糟蹋       开卷有益(书本)
C.咳嗽(sòu)      胆怯       玄虚之至(到、到达)
D.哄笑(hōng)     寒襟       气吞斗牛(指北斗星)
3.古诗文默写。(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
(2)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蒹葭》)
(3)《出师表》中表明“出师”终极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而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景物从视觉上描写边塞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关雎》是《诗经》的首篇。
B.鲁迅的散文《故乡》,以对比的手法塑造了闰土这一重要人物形象。
C.《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包含了丁肇中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及对中国教育更新的理念,顺应国际潮流的期盼。
D.《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论述治国上,最后推出论点。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钟鼓乐之(快乐)               杂然相许(赞同)
B.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C.又何间焉(参与)               谤讥于市朝(诽谤)         
    D.委而去之(距离)               吾义固不杀人(坚持正义)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7.名著阅读。(3分 )
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你们的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1)选文中“如今你们的事发了” ,这里的“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选文节选自《水浒》第17回,根据选文内容,可推知“回目”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从中体现了宋江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8.短文修改。(4分)
①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②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③“给力”在中国网络中意味着“酷”、“真棒”、或者“爽”,在很多媒体报道和网络交谈中被频繁使用。④涵盖全国各个城镇乡村的《人民日报》,其读者范围之广,不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⑤正因为如此,A_________(调整、调节)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对传播的有效度就尤为重要。⑥有网友认为,《人民日报》采用这一“给力”的标题是B_________(顺从、顺应)网络潮流,亲近网民的表现。
⑴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⑵文段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⑶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5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荆楚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⑴过新春——春节有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团圆”之意;年夜饭一定有一道大菜是整条的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这些都运用了谐音的手法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分)
⑵写春联——请你在下面两幅春联的空缺处填入恰当内容,使之对仗工整。(2分)
①八百里洞庭凭___________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②爆竹千声长城内外丰收岁,红梅万枝______________艳阳天。
⑶话春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也有一些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请你举出几种并说说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探究(共40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望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0.词中表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的一个动词是 “__________”。(2分)
11.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B.:“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对前面的悬念做了回答,作者通过写女子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C.“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作者通过写落日流水的有情来反衬所等待之人的无情,表达了女子盼人不归的痛苦心境。
D.这首词风格清新、明快,不到30字却写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①?”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②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③,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④,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⑤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⑥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原文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可得闻乎:可以说给我听听吗?②具:置办。③对:指如实回答。④导亲于父兄:劝导君王亲近自己父兄。⑤四封:四境。⑥维:通“惟”,只。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    所欲有甚于生者     B.据以其所有共我    维据尽力以爱君
C.何爱者之少邪        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D.召晏子而告之   蹴尔而与之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2分)
  ①导亲于父兄    ②有礼于群臣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      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4.内容理解。(4分)
⑴本文主要讲述了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2分)
⑵晏子认为梁丘据对景公不是真正的忠和爱,而是“                 ”。景公最后对梁丘据的丧事采用的办法是“                  ”,可见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用原文作答,2分)
(三)议论文阅读。(12分)
简笔与繁笔
①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③以上是说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④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至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小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⑤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述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⑥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炼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⑦感此,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得多余。
15.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第③④段,具体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阐述“繁笔用得好”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第⑤段中举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意在阐明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在第⑥段中阐述了“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的原因。请你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记叙文阅读(16分)
强求父母装空调     
易云燕
⑴我一直想给父母家装台空调,父母总说乡下比城里凉快,他们早已习惯了。父亲拿来一本健康杂志,说出汗可以排毒,多出汗有益健康。我不再坚持,渐渐地忘了这件事。
⑵去年夏天,母亲因患高血压,特别怕热,我回家照顾母亲的两天里,每每见她大汗淋漓的样子,我又动了装空调的念头。
⑶父亲不再跟我照搬杂志上的介绍,说是家里的电线老化,不好装空调。
⑷直到今年5月,我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等到忙完了,突然记起装空调的事,天气已是高温时节。
⑸那天,在自己家里,晚上酷热难当,儿子半夜醒来,嚷着要开空调。等到空调吹凉房间,小家伙才甜甜的睡着。我一下子担心起远在乡下的父母,他们会不会晚上也热得睡不着?母亲会不会因为难忍高温天气而血压升高呢?
⑹第二天清早,我直奔家电商场,买了一台空调。我把开好的发票送到我父亲手里,他十分惊诧。
⑺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在家里转悠起来,思忖把空调装在哪个位置,他还忙着找电工,更换家里的电线。
⑻父亲一走,母亲小忙翼翼地问我:“现在是空调热销的旺季,空调的价格一定要贵很多吧?”
⑼我笑一笑,说:“再贵也值,只要你们用着舒坦就好。”
⑽母亲说开了:“我们就是怕你们花钱哟,你哥去年才买了房子,家里开销紧着呢,而你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也不容易啊……”
⑾在母亲细细碎碎的唠叨里,满是忧心。他们不愿装空调的真正原因是,怕增加我们的负担。
⑿空调安装得很顺利。邻居都来贺喜。父母忙着招呼他们,见人就喜滋滋地说:“还是闺女孝顺,这不,我们都不晓得,空调就到了家,直是舒服啊……”
⒀我给客人倒水的时候,母亲拉着王婶的手,说:“等我百年了,她可以少哭一点……”
⒁这是家乡的说法,意思是生前对老人好就足够了,等老人不在世后,也不必太伤心。不善言辞的母亲,竟然毫不避讳,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里不是滋味。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儿女着想,我们也傻傻的,不愿“违背”他们的意愿,可是,他们的心里何尝不渴望儿女们“大胆”地表达爱和关心呢?                      (摘自《特别关注》2009年第12期)
19.概括。试简要概括第⑹—⑿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理解。对“我给父母家装空调”的想法,父亲的态度共有四次转变。文中通过对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来进行了揭示。请把这四处句子摘录在下面横线上,并用简洁的词语来揭示父亲四次不同的心理态度。(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1.体会。第⑽段中画线句子隐含着许多信息,透过这句话,你能看出“我”和“母亲”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揣摩。先把第⒁段画浪线句子改成陈述句,然后说说作者在这里使用反问句有何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探究。第⑹段作者的笔触跳跃性太大,买空调、运空调的过程和情景竟然一笔带过,有人说,这是本文明显的缺陷,应该具体、详细地补充完整,你认为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4.请以“学中好景常追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二○一一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试卷四
参考答案
1.略。           2.A
3.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②蒹葭萋萋   在水之湄。
③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B             5.B
6.①我认为大王派遣官吏攻打宋国,是与这有相同的道理。
②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7.(1)劫取生辰纲     (2)宋江私放晁盖    仗义
8.(1)第③句中“或者”前的顿号去掉  (2)A. 调整  B. 顺应 (3)删去“不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中的“不”,或者将“不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 “不是其他报纸所能比拟的”
9.(1)年年有余  (2)①岳阳  ②大江南北  (3)放鞭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原因: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10.倚        11.C
12.C      13.B
14.⑴劝谏景公废除厚葬梁丘据之令(大意相近即可)   
 ⑵防塞群臣,拥蔽君        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
【参考译文】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诚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侯我,因此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你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修造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依据法制各负其责,让群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条文,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原文节选自《晏子春秋》)
15.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2分)
16.一方面是体现“神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是在特定环境、条件、气氛下,表现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全分。意对即可)
17.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3分,意对即可)
18.首先指出现今文学创作上“求长”的不良趋向;接着分析作品过长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强调文学创作要“繁简适当”。(3分,意思正确即可)
19.安装空调
20. 四处原句:
(1)父亲拿来一本健康杂志,说出汗可以排毒,多出汗有益健康。
(2)父亲不再跟我照搬杂志上的介绍,说是家里的电线老化,不好装空调
(3)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在家里转悠起来,思忖把空调装在哪个位置,他还忙着去找电工,更换家里的电线。
(4)父母忙着招呼他们,见人就喜滋滋地说:“还是闺女孝顺,这不,我们都不晓得,空调就到了家,直是舒服啊……”
四次态度: (1)拒绝      (2)推辞      (3)接受      (4)高兴
21. 母亲:  心疼儿女、体贴儿女。不想女儿为自己破费。
“我”: 孝敬父母,宁可自己艰苦点,也要解决父母的困难。
       (非唯一答案,和此类似均可。)
22. 陈述句:他们的心里渴望儿女们“大胆”地表达爱和关心。
        作用: 表达的意思更肯定、明确,语气更强烈。
23.这不是缺陷,不能补充。原文的处理是很正确的。因为买空调、运空调的过程和情境与文章的主题无关。所以只能略写,不能详写。
24.作文范文。
学中好景常追忆
学校生活的记忆在一个如此温柔的角度里被切割,每一天的日光如水银般倾灌而去,填补所有的缝隙,凝固发出镜面的光,反射出一千个世界。一千个世界里,是学中好景,是点点金色印象。
初一的时候,红歌会于所有人都是新鲜的,最后选定《共产儿童团团歌》,还显稚嫩的声音唱起来清脆好听。女孩子穿着蓝底碎花布衣,男孩子穿着灰布衣,第一次上台表演,手心里湿津津的满是汗,老师看出我们的紧张,说:“没事儿,咱们班肯定是最好的。”但是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就像是巨大的“紧张”扑面而来,压住了喉咙里的歌声。于是,那场红歌会,只记得老师的轻叹、同学眼中的自责。
仍是好景,那次好景,我学会面对紧张。
初二的时候,前一次的遗憾在这里我们尽最大力量弥补,唱《少年中国》,女孩子的蓝衫黑裙,男孩子的黑衣,像极了民国时期的学生。尽最大努力唱出动人的旋律,放开声音,八度空间中有我们的位置,只是不想给老师留下遗憾。再次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同学们微笑面对,手心仍是湿的,眼睛却是亮晶晶,自信高歌。那场红歌会,记得老师欣慰的笑颜。
是好景,那次好景,我学会克服紧张。
初三的时候,红歌会已不再举行,听着窗外非毕业班同学的嘹亮歌声,班里是一片羡慕。“我们唱《最美的太阳》吧。”有人提议,有人应和。课前,把老师请进班级,看最后一次表演。歌声因空间的狭小而被放大,是前所未有的震撼。老师鼓掌,眼睛认真的看过每一个同学,突然就开始努力向天花板上看去,眼底是泪光闪烁,眼圈有一点红。“您是最美的太阳。”我在心底说。
如此好景,我学会感恩。
生命本是不可承受之轻,因了心中有别人,才有了重量。同样,因了心中是自己,转为心中有老师,有不想让老师失望的心愿,所做的事才会更出色,只因有责任,路才走得更踏实,为别人,远高于为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即使观众为零,可心中有一份热忱,哪里都是舞台,哪里都可以怒放。
学中好景,教我在成长中自信、一切坦然,也教会我感恩。如此好景,亦思量,亦难忘。时常追忆,暖入心房 (221.233.242.10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史记》选读实词解释及答案』  下一个『南充龙门中学高2014级12月月考试题(语文)必修1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