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古文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一下学期古文练习
(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检测题一.1.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检测题
一.
1.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2.《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体现了
3.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
采 薇
《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
4、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6.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7.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8.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
二.1、给下列字词注音。
姝( ) 俟( ) 隅( ) 见( )
踟蹰( ) 娈( ) 贻( )
彤( ) 炜( ) 怿( ) 女( ) 荑( ) 洵( )
2、找出文中通假字。
爱而不见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3、根据注释试译本诗,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1、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
四、基础知识训练
1、孔子,名丘,字_____,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___创始人。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六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二人。《论语》是______________编集的儒家典籍,共二十篇。内容是记录孔子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的话,也有关于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总体上来说,可称为___ __体散文。章节简短,语言朴素现在常用的成语、格言,有不少是从《论语》中继承而来的,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
千乘( )之国 比( )及 俟( )
章甫( ) 哂( ) 沂( )
喟( )然 雩( ) 冠( )者
五、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 ④安抚 抚慰 ⑤安置,安放 ⑥什么,什么地方 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 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今齐地方千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 ) 2.刎颈之交( ) 3.广成传舍( )
4.缪贤舍人( ) 5.见臣列观( ) 6.相如虽驽( )
7.臣语曰( ) 8.使人遗赵王书( )
9.睨柱( ) 10.秦王不怿( )
八、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谢( ) 2.从径道亡( ) 3.间至赵矣( )
4.臣请就汤镬( ) 5.左右皆靡( ) 6.为赵王寿( )
7.秦王竟酒( ) 8.位在廉颇之右( ) 9.一介之使( )
10.徒以口舌为劳( )
九、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 ) 2.拜送书于庭( ) 3.召有司案图( )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十、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十一。 1. 本文节选自《 • 》,作者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 家。《史记》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体,全书共 篇,包括 、 、 、 、 ,记载了从 到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
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 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写的是 的矛盾,侧重表现 的,后一个故事写的是 的 矛盾,侧重表现 的 精神。
3.文章开头两小段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除了循一般传记的写法之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 。
4.请在本文中找出三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
十二.1.文学常识
(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 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发展为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 ) 蓼蓝( ) 中绳( )
槁暴( ) 参省 ( ) 跬步 ( )
骐骥( ) 埃土( ) 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释义: 。
通 ,释义: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释义: 。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释义: 。
十三.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十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参考答案:
一1.D;
2.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战争场面。 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4,5略
6.答案:爱屋及乌
7.答案:远自郊野赠茅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8.答案:小伙子心理主要有以下内容:姑娘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呢,还是阴晴不定的少女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同时,也借此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程度。
二.略
三.1、C
四、基础知识训练
1、仲尼,儒家学派,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语录体,祸起萧墙、余音绕梁、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子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等。
2、千乘shèng之国 比bì及 俟,音sì 章甫,音fǔ 哂,音 shěn 铿,音kēng 沂,音 yí 喟,音 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五、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B (“因”应为“接着”) 2.C 3.B
4.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5.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七、1.xiào2.wěnjǐng3.zhuàn
4.miào5.guàn6.nú7.yǔ8.wèi
9.nì10.yì
八、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
九、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
十略
十一 1.史记 廉颇蔺相如 列传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思想 太史公书 纪传 通史 130 书 表 本纪
世家 列传 黄帝 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完璧归赵 渑池会 廉、蔺交欢 赵国与秦国 蔺相如 机智勇敢 廉与蔺 蔺相如 爱国
3.突出二人一贵一贱,地位悬殊,为第三个故事的矛盾埋下伏笔。
4.布衣之交 两虎相斗,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完璧归赵
十二.
1. 文学常识
(1)况 卿 儒 制天命而用之
(2)战国末期 32
2.字音
diàn liǎo zhòng gǎo pù cān xǐng
kuǐ jì āi áo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 停止
(2) 合乎
(3) 晒干
(4) 磨刀石
(5) 清楚
(6) 借助,利用
(7)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8) 浮躁,不专心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有”通“又” “輮”通“煣”,使弯曲
(2)“知”通“智” 智慧
(3)“生”通“性” 资质、禀赋
十三.语基检测
1.B(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2. C( 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
3. C(A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4.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5.名句名篇默写
(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十四.1.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2.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3.(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123.150.202.20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沙营中学
』  下一个『
暑期语文阅读写作考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