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二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长白山二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考号              班级                姓名                                    密          封            线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宋传
试题预览
考号              班级                姓名                     
               密          封            线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宋传祥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
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着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2.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影响现代中国人的人生就业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外来的文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4—7题。(本大题共1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乃今得闻教
③今行而无信         ④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划线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7.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第8-9题。(10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
③晚,指晚秋。
8.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至易水上,既祖,取道。_____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4)真的猛士,                     ,                       。
《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依靠
      作者:李洁
老蒋死了。
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老蒋一把年纪了,却以帮人家看牲口为条件住在城西的牲口棚里。现在他死了,那牲口棚的主人自然闹到了老蒋家里。老蒋原先也是有家的,却大约因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开罪了他那刁钻出名的儿媳妇,被从祖传的老宅里赶了出来。
印象中,老蒋的背总像被什么压着似的,佝偻得厉害。但听老人们说,似乎从前并不是这样的。大约是在老蒋还年轻的时候,他总喜欢带着当时只及他腰高的儿子,从村东头踱到村西头,逢人就夸:“我这儿子可出息了,我老蒋后半辈子就指望着他了。”说完便满足地哈哈大笑。那时候,儿子就是老蒋的依靠。
后来,老蒋有了孙子,那时老蒋已经被赶出祖宅,当然这消息也是从别人口里打听到的。不知哪一日,老蒋发现,牲口棚前竟站着一个及他腰高的小男孩,动作、神态竟与儿子当年一个模子。老蒋笑了,露出多年未好好清理的黄板牙,脸上满是陷着泥巴的沟壑。他给小男孩买了当年买给儿子的好多零嘴,花掉了他捡半个月垃圾的所得。但他笑得很开心,他又找到了新的依靠——他的孙子。
他每天带着孙子,趿拉着他开了口的黄球鞋,在他平时捡垃圾的道路上游荡,用力挺直他那变形了的腰板。他是不敢到村东头去的,那里有他刁钻的媳妇,还有他熟悉而陌生的儿子——他曾经的依靠。
直到有一天,小孙子牵着他枯槁的手,在球鞋口一开一合的节奏中,跨越了整座村子,从村西头来到了村东头。他这才缓缓地意识到,有什么要发生了,他的压弯了的背脊僵硬了一下。在众人频频回视的目光中,他看见了他的老屋,看见了那个刁钻的女人正叉着腰站在屋子门前,站在他的屋前。
那女人目光触及他们,短暂的震惊,然后她疯了一样跑过来,劈手从他手里夺过孙子肉嘟嘟的手。尖声的叫骂惊起了老屋顶上的麻雀,路人欣赏似的地听着从她嘴里蹦出的词汇,“老不死”、“穷乞丐”之类不绝于耳。
他浑浊的泛黄的眼开始波动,他的眼前突然漆黑起来:他的依靠在哪里?三十年前,他抱着儿子,跪在这屋前,指着门槛告诉他要光宗耀祖;十年前,他牵着儿子,站在这屋前,看着新娘子告诉他要开枝散叶;而今天,他茫然地伸出手,像一个失去了拐杖的瘸乞丐,在屋前,他再也找不到他的依靠。
老蒋死了。
死在城西的牲口棚里,埋在最偏僻的乱葬岗上,那儿连草也不长,只空旷得令人发怵。
几年后,一个年轻人带着及他腰高的儿子站在老蒋祖宅前说着什么;几十年后,又一个人被葬在那里,人们只说他姓蒋。
老蒋终于有了依靠。
(1).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各有怎样的思想性格?(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写到“老蒋”的“压弯了的腰”,那么到底是什么压弯了“老蒋”的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题目叫“依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依靠”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老蒋”的悲惨经历,你怎样看待,你认为社会应该怎么做。(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  百舸(kě)   浸渍(jìn)  长歌当哭(dàng)    怅惘(chàng)
B.彳亍(chì)  黯然 (àn)   慰藉(jí)    殒身不恤(yǔn)    斑斓 (lán)
C.青荇(xìn)  笙箫(xiāo)  逸乐(yí)  弹冠相庆(guān)  创伤(chuàng)
D.立仆(pū)   喋血(dié)   遏制(è)   博闻强记(qiáng) 攒射(cuán)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惮    微漠    微茫     苟活    阴谋鬼计
B、绯红    攒射    屠戳     惩创    展转反侧
C、虐杀    尸骸    踌躇     羽翼    短小精旱
D、寥落    洋溢    庸人     谈资    黯然泣下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的诗作。
B、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创作了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
D、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5.请根据前后文为下面的短文空缺部分的内容重新排序,只填写序号在横线处即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 ④③②①
16.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建议选择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800字。




























  考号              班级                姓名                     
               密          封            线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纸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
1、[A][B][C][D] 3、[A][B][C][D] 5、[A][B][C][D]
2、[A][B][C][D] 4、[A][B][C][D] 6、[A][B][C][D]
二、把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10分 )
8.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0、(1),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4)                     ,                       《记念刘和珍君》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1、(1).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各有怎样的思想性格?(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写到“老蒋”的“压弯了的腰”,那么到底是什么压弯了“老蒋”的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题目叫“依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依靠”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老蒋”的悲惨经历,你怎样看待,你认为社会应该怎么做。(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8800



800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D。应该是“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2.D. A。“现在已经没有了”绝对化;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C“影响人生就业选择”以偏概全。
3.C。世界文化多元化、一体化,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应该有沟通交流互补,而不是“保护……不受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
(一) 4.D信:信物。5、D乃:才 /竟然 6、B
7. .略
(二)(11分)
8.“悲”“念” (2分)
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之愁、思乡之痛(3分)
9.后两句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烘托作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象,映衬凄寂心情,飘零旅况,映衬旅思乡愁。(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也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手法2分,分析4分)
(三)10.略。6分
11.(1)主要人物有老蒋、儿子、儿媳、孙子。(2分)老蒋:勤劳、善良、淳朴、爱子心切。儿媳:刁钻毒辣、蛮横无理。儿子孙子:不孝顺、不仁慈。(3分)
(2).捡垃圾,辛勤的劳动;失去依靠,失去“拐棍”,腰直不起来;刁钻的儿媳妇的虐待,肉体的和精神的虐待等(三点得6分)
(3).“依靠”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始末;文章就是在老蒋“得到依靠”——失去依靠——得到依靠——失去依靠——得到“依靠”中展开的,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依靠既指儿子孙子这些传宗接代的具体人,也指老蒋的精神依靠;老蒋只有死了以后才能真正得到依靠,讽刺了为人子女的不孝。(任意三点得6分)
(4).开放题,注意理性、道德。(至少两个角度,各4分)
12 .D . 
13.D
14.C 
15.C.②①④③(按照时间顺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为使春色更浓,春色更娇”)
16.电信费、邮资、3月1日起调价、价格有升有降。或3月1日起、邮资上调、电信费有升有降。

17.参看作文评分标准
《山中》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122.140.95.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