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1届高三九校联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辽宁省2011届高三九校联考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辽宁省2011届高三九校联考语文试题请同学们注意:试卷后面附有答卷,请大家复制到WORD文档中,完成后发到本次试卷的评论中。提示:第1题加点的字是:A.强B.累C.削D.血第3题加点的成语是:A.不耻下问B.安土重迁C.无所不为D.淋漓尽致第5题加点的词是:A.而B.聘C.以D.诬命题学校:罗湖外语学校命题人:罗晓云一、本
试题预览
辽宁省2011届高三九校联考
语文试题
请同学们注意:
试卷后面附有答卷,请大家复制到WORD文档中,完成后发到本次试卷的评论中。
提示:
第1题加点的字是:A.强 B.累 C.削 D.血
第3题加点的成语是:A.不耻下问 B.安土重迁 C.无所不为 D.淋漓尽致
第5题加点的词是:A.而 B.聘 C.以 D.诬
命题学校:罗湖外语学校 命题人:罗晓云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强辩 强颜 强人所难 自强不息
B.累赘 连累 累教不改 果实累累
C.削弱 削平 削足适履 悬崖削壁
D.血统 血证 血雨腥风 一针见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蹉跎岁月 耿耿于怀 裨官野史
B.篡位 草菅人命 光风霁月 饥肠辘辘
C.谲诈 目不遐接 怪诞孤傲 风声鹤唳
D.憧憬 朝花夕拾 妍媸毕露 出类拔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起记者的注意。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二.本大题6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滯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连词,而且
B.梁惠王复聘之 聘请
C.君是以不果 介词,因为
D.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辱骂
6.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3分)( )
A.绝粮于邹、薛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C.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8.断句和翻译。(9分)
(1)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则 归 墨 杨 氏 为 我 是 无 君 也 墨 氏 兼 爱 是 无 父 也 无 父 无 君 是 禽 兽 也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9.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破 阵 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
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駮,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作炙。
①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②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3分)
10.默写(14分)
① 曹操在《短歌行》中吟道:“山不在高,水不厌深。 , 。”
② 苏轼在《赤壁赋》中叹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③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④ 《师说》中韩愈认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⑤ 李密在《陈情表》中写道:“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认为:“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⑦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高远而坚定的志向:“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海底: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垃圾场”
众所周知,以煤炭、重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力的同时,又会制造出大量的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碳废气。如果工业社会继续将二氧化碳废气排向大气或海洋,温室效应必将愈演愈烈,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也必将变本加厉。由此,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为掩埋二氧化碳废气寻找合适的“垃极场”。
美国哈佛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史拉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他指出,水深3000米以下的海底,具备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的物理条件:水温仅为2摄氏度左右,而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处于这种高压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即会很快液化。而液态的二氧化碳密度高于水,因而不会上浮,自然也不会自储藏处逸出。他还强调,为排除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二氧化碳废气还应该被深深注入海底以下至少300米的深处,因为该处还可能是海底底层产生汽水化合物的地方,而注入深海地底的二氧化碳与其接触后,就会产生固态结晶体。假若史拉格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二氧化碳重新气化的危险就被全数排除了。这是因为:这种二氧化碳“垃圾场”不仅具有 300米厚且充满孔隙的海底岩石的保护,而且在“垃圾场”顶端还将自行产生犹如密封圈的固体水化物.这也就为二氧化碳废气安全永久地停留在海底深处提供了双重保障。
尽管史拉格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假设阶段,但他断定付诸实施并无大问题.他解释说,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深入海底沉积层数千米以下。此外,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如美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全国所有火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废气,深深掩埋在200海里宽的领海水域的深海沉积层中。虽说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按照史拉格的说法,在最近数十年内,人类“必须”将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深埋于海底,不然地球环境就可能发生“灾难性”污染,此外原有的掩埋废气、废油的垃圾场也早已不敷使用。
至于如何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他也提出了两种设想:一是铺设一条自海岸通向深海底层的导管,将二氧化碳从陆地抽吸至海底;二是将废气装入油轮,再从船上将之注入深海沉积层(油轮将石油自中东运往美国后的返程中,就可顺带将二氧化碳废气装船,再运往深海“垃圾场” ) 。
史拉格透露,他已计划与英国 BP 石油公司等超级石油公司合作,不久之后就要展开第一次的海底现场实验,地点定在墨西哥湾。二氧化碳废气将首次被注入海底沉积层,届时地质学家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如他们设想的那样,“安分”地呆在深海海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迄今为止,史拉格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上,但德国“欧洲大瀑布能源公司”已表示:争取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在海底处理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的“绿色火力发电厂”。
(选自光明网2008 年 01月 11 日)
11.下列与“二氧化碳废气”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二氧化碳废气是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找到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合适的“垃圾场”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B.只有找到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合适的“垃圾场”,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才能被根除,温室效应才不会出现。
C.美国科学家发现海底也许是永久掩埋二氧化碳废气最理想、最安全的“垃圾场”,但目前还没有进行有关的实验。
D.如果二氧化碳废气没有一定的物理条件使它液化的话,那么它在水中就会浮出,也就不可能被掩埋在“垃圾场”里。
12.对“双重保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海海底的水温仅为2摄氏度左右,深海底层的水压非常高,能使二氧化碳液化。
B.密度高于水的液态二氧化碳不会上浮,同时也不会从储藏处气化逸出污染环境。
C.二氧化碳废气必须注入海底以下至少300米的深处,必须使其成为固态结晶体。
D.“垃圾场”有300米厚的海底岩石的保护,其顶端还将自行产生固体水化物。
13.下列说法与原文信息不相符的一项( )
A.今天一些设于深海油田的钻孔,完全有能力深入海底沉积层数千米以下,这表明将二氧化碳废气掩埋到海底的设想付诸实施并无大问题。
B.海底可供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掩埋场”几乎取之不尽,所以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
C.如果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废气不深埋于海底,地球环境就会发生“灾难性”污染.
D.将二氧化碳废气导引至深海“垃圾场”,可以用导管抽吸至海底或从船上注入深海沉积层。
14.联系全文,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研究怎样消除环境污染,使地球更清洁的任务越来越重。
B.按照史拉格的理论,如果将二氧化碳废气埋入海底不到300米深度,二氧化碳就有重新气化的危险。
C.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也许海底才是掩埋二氧化碳废气的最佳场所,这是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共识。
D.史拉格与英国BP公司等超级石油公司合做实验时,地质学家也将参与检验实验结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
邱 敏
①记者:做救助艾滋孤儿这件事,你最大动机是什么?
杜聪: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托孤的感觉。有一次我到一个家庭,一个母亲哭着扑过来,苦苦哀求救救她那个患了艾滋病年仅8岁的儿子。村外农田里的一座新坟头是属于患艾滋病而去世的这个孩子的爸爸。我强忍泪水对那个几乎绝望的母亲说:也许我没有能力为你儿子做些什么,但我要确保你的女儿能有读书的机会。
②记者:你刚刚说到,开始救助之后,你经常在失眠,在睡梦中哭醒,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怎样?需要求助心理医生吗?
杜聪:每一次去那些村庄都会在心里积压上一层负担,一层层积起来,解不开。所以朋友说我应当去看心理医生,但我一直没有去。调适自己,不断排解,我喜欢散步。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记得1997年的时候去西藏旅游,藏传佛教中有两种法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慈悲,我很受启发。
③记者:你的救助工作在一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去了很多的地方,被拒绝了,碰钉了,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其实我们做的工作,中央政府是非常支持的,但地方上有一定的阻力。
④记者:面对这么多困难,你想过放弃吗?
杜聪:确实有时候觉得,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做这个工。有一年我们为了赶路,坐了一个晚上的车,而且那个冬天很冷,整个晚上都在车里面颠簸,而且又是我的生日,我也想念我自己的家人,也是在赶路,很冷,又冷又饿,又是春节,我就哭起来了,觉得我那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但想起那些坚强地面对人生逆境的孩子们,我对人生亦变得更积极乐观。那些孩子真的很坚强,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就是一家之主了。
⑤记者: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多久?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设想的(救助艾滋孤儿)是三年,但现在我们在做未来十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作真的很艰巨。我感觉身边的人都没能看到这一场火将烧到多严重,但我认为是很恐怖的。
⑥记者:我们看到丛飞的例子,会遇到一些道德水平不算很高的对象,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比较灰心的情况?
杜聪:帮助的人里有素质高的,也有不高的,所谓的农村刁民。但大部分我所接触的人都是很好的人。
⑦记者:你现在到处演讲,力图将社会对艾滋病的氛围有所改善,你不觉得以一人之力来面对整个社会目前现状,有一种“唐•吉诃德”的感觉?
杜聪:我经常举海星的例子,可能海滩上有成千上万快要被干死的海星,我们只能一个个把它们抛到海里去,可能对整个海滩上的海星来说,我们只帮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对于被我们抛回海里面的那个海星,它得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帮助,也是因为我们的帮助它能活下来了。每一次讲座我都觉得是有效果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艾滋病的世界,让更多的人来做一点点事情。
⑧记者:中国的NGO(民间组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你怎么看他们的发展,年轻人可以怎样参与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动?
杜聪:中国的民间组织、慈善团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吸引人才,钱和资源都比较少。目前这一些小型的民间组织很难持续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刚毕业可能觉得民间组织工资太低了,其实只要每个人有点回报社会的心,可以做很多事情,小到给艾滋病孤儿们写封信。
附注:十年前,年仅29岁的杜聪已经是一位银行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哈佛的硕士,在华尔街闯荡的岁月,让这个年纪轻轻的香港人当上了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十年后的今天,杜聪总是带着一大一小两个拉杆箱,穿行于艾滋村,本来略有洁癖的他,走进一个个破败的家庭,看着村头田里的一座座新坟。“我从来没见到这么大的苦难在这么小的地方发生。”于是,他辞去年薪百万元的工作,专职救助孤儿。四年里,他创办了智行基金会,已经让4000多名艾滋孤儿回到学校,其中已有400多个考上高中,超过100个考上大学。
(选自2006年12月1日《广州日报》)
15.杜聪“有时会在梦中哭醒”。他为什么而“哭”?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16.访谈中,记者用“唐•吉诃德”比喻杜聪,有人认为这是批评,有人认为这是赞扬。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陈述自己的看法。
17.如果杜聪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访谈内容和附注,撰写一篇颁奖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留不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扇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翚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有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窗是房屋的眼睛,书窗则是心灵的明眸。刘熙《释名》中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8.作者说“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请概述作者的理由。(5分)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两个句子。(5分)
① 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
② 更无闲人读书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20.如果把文章标题改为“那轮明月”,即去掉原标题中“书窗上的”几个字,行不行?请结合文章内容主题等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4分)
① 人的血脉,必须通畅。 ② 中医把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叫血脉, ③ 如果某个部位阻塞了,④ 就会有瘫痪的危险。 ⑤ 文章必须上连下接,⑥ 一气呵成,⑦ 如果文气梗塞,⑧ 即使内容很精彩,⑨ 词句很优美,⑩ 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1)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应该删去第 句。
(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 。
22.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4 分)
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23.下面是一篇“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请你为这篇作品写几句评点的话。(80 字左右)(4分)
山里的母亲
母亲这辈子只识得三个字,那就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赵鑫珊在 《人是什么》 中说: “‘现时’的经验是每人所专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时’。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请以“把握现时”为题,结合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 800
答案:
1a 2b 3d 4a 5a 6c 7b 11b 12d 13c 14c
8.(1)(断句)(3分)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则 归 墨 /杨 氏 为 我 /是 无 君 也 /墨 氏 兼 爱/ 是 无 父 也/ 无 父 无 君/ 是 禽 兽 也
(2)(翻译)(6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翻译:我出了齐国,然而王不追我,我这样子后,浩然有归去的心.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翻译:我在鲁候不遇,是天定的, 臧氏之子在这能使我不遇啊!
9.①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两首诗都以过去的辉煌,风流倜傥和如今的不堪一击,老矣无用作对比,表达诗人们悲叹的心情啊!
②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3分)
答: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的”壮”就”壮”在诗人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豪情万丈,潇潇洒洒的人生情感.如: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豪迈的意气,仿佛壮观就在眼前.
10.默写(14分)
① 山不在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口甫),天下归心。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此予之所得也。
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8.作者说“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请概述作者的理由。(5分)
答:读书本是乐事,因为他能化为智慧,滋润心灵, 将思绪漂白、沉淀.如今许多人把读书当作获取功利的道具,并没有真正读出闲情逸趣.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两个句子。(5分)
① 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
② 更无闲人读书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答:①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月光更加形象真实
②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掬一把月光),和比喻手法(把月光比喻成洗涤心灵的洗涤剂),让月光更贴近我们了.
20.如果把文章标题改为“那轮明月”,即去掉原标题中“书窗上的”几个字,行不行?请结合文章内容主题等简要分析。(5分)
答:不行!指定是书窗的月光,就要把月光与书窗联系起来.书窗上的月光是安静的,不受污染的,如果脱离了书窗,就体现不了读书时那份闲情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4分)
(1)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应该删去第②句。
(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 4 句和第 5 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语文版必修周测题
』  下一个『
九年级中期语文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