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一中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茶陵一中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茶陵一中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7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没有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妍媸(chī)与会(yù)揣着书(chuāi)奢靡之风(mí)B.翩跹(xiān)压轴(zhòu)枸杞子(jí)浑身解数(xiè)C.拓印(tuò)削夺
试题预览
茶陵一中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共7 道大题,21 道小题,共7页。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组中没有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妍媸(chī)    与会(yù)    揣着书(chuāi)     奢靡之风(mí)
B.翩跹(xiān)   压轴(zhòu)  枸杞子(jí)        浑身解数(xiè)
C.拓印(tuò)    削夺(xuē)   晕车药(yùn)       戛然而止(jiá)
D.请柬(jiǎn)   坐禅(shàn)  一溜烟(liù)       一塌糊涂(tā)
2.下面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8岁的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不负众望,赢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金牌。心直口快的周洋不忘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拿了金牌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她的回答受到中国体育官员于再清的批评: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但网民们特别是年轻网民对于再清批评意见的指责却不绝如缕。
A. 不负众望                           B. 心直口快   
    C. 含辛茹苦                           D. 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等,长久以来既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使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了影响社会公正与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D.油价不断上涨引发的节油比拼不但在各种小型轿车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4、下面是王维的七言诗《赠郭给事》,省去了部分语句,请从下面六句诗中找出相应诗句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洞门高阁霭余晖,          。禁里疏钟官舍晚,          。
晨摇玉佩趋金殿,          。强欲从君无那老,           。
①夕奉天书拜琐闱   ②将因卧病解朝衣    ③省中啼鸟吏人稀
④桃李阴阴柳絮飞  ⑤西塞山前白鹭飞     ⑥中原一望使人悲
A、⑤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⑥                          D、⑤③①⑥

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4分;翻译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      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      寻:不久
C.陷于建德      陷:拘捕
D.绩雪涕致辞      雪:擦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使者以绩意闻奏  B.高祖遂归其尸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密后为王世充所破     D.礼成,释服而散
      用之所趋异也         不义而富且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绩原本姓徐,在李密部下谋事。后随李密投唐。李密反叛被诛后,李绩念其旧情,为他厚办丧事,高祖因此被李绩的义气所感动,赐姓李氏,并把他的户籍登入李氏宗室。
B.李绩为人,不但重义轻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上战功赫然。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太宗也赞其“胜数千里长城”。
C.有史书评价《贞观政要》“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本文以时间为序,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去繁就简。语言风格平实而不失精炼,是典型的史传“尚简”笔法。
D.本文既记叙李绩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也记叙他让李密自己来献出“十郡之地”和为李密举办葬礼这样怀念旧主的行为,正体现了作者“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的“直笔”写史书的理念。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隋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3分)
                                                                                             

 ⑵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
                                                                                            

⑶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2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3分)
答: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 5 分,每空 1 分)
(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归园田居》其一)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兰亭集序》)
(3)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  (《菩萨蛮》其二)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12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12—14题。
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
刘洪波
据测算,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仅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费用将不下亿元。这说的只是更名成本,而且是直接可见的成本。还有另一个看不见的成本在心理:对一些出生和成长于“襄樊”时代的人来说,地名的变化,会产生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然而。无论直接的经济成本也好,还是间接的心理成本也好,如果更名是合理的,那么长远而言,不是大问题。只是提醒人们地名更改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襄樊有60年历史,襄阳的历史是2000 多年。襄樊源于襄阳与樊城,得名于l950年。那正是一个政权的初生期,襄樊隶属襄阳行署。此时襄樊为市名,或有区别于行署名称之意。但当时及后来很长时间,行署与治所名称相同的并不少见。两地各取一字以成新名。其实使我更容易想到“晋绥”“鄂豫皖”“湘赣”等根据地命名之法,这算是一种新的地名文化吧。尽管像武昌与汉口、汉阳合称“武汉”,这种情况也前已有之,但几个地名各取一字合成新名,确比根据地命名更为普遍。
地名一旦生效,影响当然巨大。一切历史,在新地名下书写;更重要的是,生老病死在新地名下完成,从而地名也变成很多人个人的历史。然而,每一次新地名生效,这样的事情都会发生,“襄樊”从无到有,同样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政权初生期的兴奋中,人们对这个地名确曾有过“非驴非马”的感受。
但无论如何,行署襄阳仍然作为一个大地名存在,尚可使地名的历史温情延续。后来撤销行署,襄樊驾乎其上,襄阳仅为城市的一个区名。历史地看,襄樊替代襄阳,可视为地方命名上的一次篡夺,时任市委书记表示当时“缺乏文化传承理念”,就是这个意思。而另一个考虑,即“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作为曾经发生的历史,可令人哑然无语。在湖北,考虑两地情绪的地名,更荒唐的无过于“荆沙市”。这个在荆州与沙市的地市合并中专为照顾情绪而搞出的非驴非马的怪物,很快终止。两年之内,招牌两换,直接成本可谓高昂;但还是要看到,毕竟迅速变回“荆州市”,尚不至于如“襄樊市”这样,又制造了几代人的心理代价。
湖北襄樊复名襄阳,与其说是引起地名更名的新一轮风潮,不如说是引起人们对地名文化的关注。地名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被视为最便捷、最具影响力的名片,从而成为不少地方用心琢磨的对象。更名本身有改旧布新的快感,一个简单的理由就能产生改名行动,我的家乡,原称沔阳县,县改市时,更名为仙桃市,据说是因为“沔”字难写,而且音近“绵阳”。更多的地方为“擦亮旅游名片”而改名,确实收效可观,而且旅游地点本身也大多具有文化内涵,这类改名中只有“黄山”替代“徽州”使人有些怅然若失。
换名需要多少成本,会带来多少收益,不足以衡量改名是否合理,而只能证明改名需要慎重。地名,更重要的是传承一份历史的温情。每一片土地,都曾经有无数代人生活,诗文歌赋、地方史志、记忆积淀、乡关所寄,依托于此,使人知道历史的厚度、大地的坚实,并产生地方认同、乡情史思。
当然,每个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不一致,不是所有改过名的都需要复归。但总体上说,如果可能,应该尽量还回被割断的地名历史,不成功的改名比比皆是,不能受制于几十年、十几年的误植而怕花钱。没有改朝换代,地名天翻地覆,这样的情况,历史上怕是少有。几十年前,张奚若指责“轻视历史,迷信将来”,近些年的地名乱象,也算是一个表现。
(选自2011年1月28日《凤凰博报•刘洪波的博客》)
1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首段所说“巨大的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大的代价”是指一个地方更名时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高昂的直接可见的经济成本和当地民众因地名变更所要承担的使之产生“被掏空的感觉”的心理成本。
B.在新中国政权初生期,“襄樊”这个地名从无到有,让当时的人们付出了心理成本,产生“非驴非马”的感受。
C.当年荆州与沙市合并时改名“荆沙市”,两年之内又复名“荆州市”,所付出的直接成本是高昂的。
D.虽然如今“襄樊”复名“襄阳”,但此前却因为已经“制造了几代人的心理代价”,所以心理成本的付出远比经济成本的付出更为高昂。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襄阳行署撤销后,“襄樊”驾乎其上,“襄阳”仅为城市的一个区名。历史地看,“襄樊”替代“襄阳”,是“缺乏文化传承理念”的,可视为地方命名上的一次篡夺。
B.为照顾两地情绪,荆州市两年之内,两易其名,招牌两换,直接成本可谓高昂,但毕竟迅速变回了“荆州市”,  尚不至于如“襄樊市”这样,制造几代人的心理代价。
C.“沔”字难写,而且“沔阳”音近“绵阳”,据说这个简单的理由就促成了“我”的家乡沔阳县在县改市时更名为“仙桃市”。
D.为“擦亮旅游名片”,“徽州”改名“黄山市”,尽管收效可观,而且该旅游地点本身也具有文化内涵,但多少还是让人有些怅然若失。
14.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在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并就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倾听滴水
何羽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答,滴答,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追逐着我。
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功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了多少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唯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面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见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15、“滴水是有生命的”作者认为滴水具有怎样的生命形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叙写少年时为复习迎考而让水龙头滴水的经历,有什么意义和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探究“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一句所包含的人生意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做题(两小题任选做一题, 9 分)
19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①,德之贼也。”
注:①乡原: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这篇小说,按要求回答问题
汽车司机
〔匈牙利〕厄尔凯尼
彼莱斯雷尼•尤若夫是个运输工人,他驾驶的车牌为“CO-75-14”的汽车停在一个角落的售报亭旁。 
“我要一份《布达佩斯新闻报》。”
“对不起,售完了。”
“那么来一份昨天的也行。”
“昨天的也卖完了,不过我这儿碰巧有一张明天的报纸。”
“那上面刊登电影院的节目吗?”
“电影院每天放映的电影都登在上面。”
彼莱斯雷尼坐在车上翻阅起报纸来,不一会儿,他看到了一条放映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预告——“金发姑娘的爱情”,别人也在夸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在斯塔奇大街的“蓝色山洞”电影院放映,五点半开始。正巧,离开映还有一段时间,他继续往下翻报纸。他的眼睛一下子停在一条关于彼莱斯雷尼•尤若夫的报导上,上面写着,彼莱斯雷尼驾驶一辆车牌为CO-75-14的小轿车在斯塔奇大街上超速行驶,在离“蓝色山洞”电影院不远处与迎面开来的一辆卡车相撞,运输工人彼莱斯雷尼当场丧命。
“竟然有这样的事!”彼莱斯雷尼自言自语道。他看看表,马上就到五点半了。他把报纸往口袋里一塞,开着车就走了……
(1)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给它补写一个有意蕴的结尾。8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你补写的内容,谈谈整篇小说给你的启示。12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 60 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1)请以“担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诱惑,向前一步,是俘虏;面对物欲,向前一步,是贪婪;面对底线,向前一步,是沦丧;面对腐朽,向前一步,是堕落;面对罪孽,向前一步,是毁灭……面对困境,向前一步,是出路;面对挫折,向前一步,是成功;面对美好,向前一步,是完善;面对危难,向前一步,是勇敢;面对牺牲,向前一步,是英雄的壮举……同是向前一步,结果却各不相同。
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现实或你的生活体验,以“向前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1.A  (B、 刹chà 犯-范 。  C。皇-隍  识zhì 。  D。咋 zé    阵-镇)
2.C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评头品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A(B.“主要原因是……所造成的 ”句式杂糅  C.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    D不合逻辑,“善款”不属于生活物资。
4.选A。(由“太阳刚下山了”可知①必为首句;然后写月光下菜园的景象,③交代月亮升起,②为菜园景象的总领句;再按照逻辑关系不难推出⑤④⑥的顺序)
5.D(蹲伏:居住、工作)
6.C(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提前的标志;B代词,它∕副词,难道
D介词,和∕介词,凭借)
7A(杉树非徐望圣所种)
8.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9.①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且命名为“直节”。
(“之”1分,“而”1分,“焉”1分)
②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直,正直的人,1分;折,受挫折,1分;疑问句1分)
③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
(升,1分;其人,1分;其……乎,1分;已,1分)
10.(1)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作者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雅掩的孤独落寞。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2)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潇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哀惋叹喟和对现实的讽刺。
11.(1)玉枕纱厨
   (2)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2.C。
A项参看“大凡寂寞的生命总会有高洁的灵魂相伴,而真正通达的生命总是在寂寞中寻求宁静”。B项参看“书法、二胡、划拳这三样无论如何也没有共同点的东西一旦和寂寞相连便顿时有了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C项“只有这种时候,它们才不寂寞”的说法违反生活逻辑,又与原文最后一段不相符。D项参看看“一个孤独清高的灵魂总是与寂寞相生相伴的,但一个掌握了书法、二胡、划拳艺术的人从此以后可以不再寂寞”。
13.D.
D项错在“他们在创作这些书法作品或音乐作品时总有那么一些拳友酒朋在旁边觥筹交错、浅唱低吟”。
14.书法艺术、二胡艺术、划拳艺术三者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①三者都是高洁的象征,从事者进入较高的境界后都会显得宁静闲适、恬静淡远。
②三者都讲究平稳、流畅和错落有致。
③三者都要求有一种气韵的连贯和节奏的优美。
④三者都可以陶冶情操、熏染人的内心情感。
(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
15.【参考答案】夏意正浓  秋的气息
    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为抒发作者的情怀作铺垫。
16.青春的心性和容颜,成年期成熟的思想、丰富的经验、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信仰等。
17. 【参考答案】作者用“草莓”喻指人生的阶段,六月的草莓象征生机勃勃的青年时代,九月的草莓象征日益丰富成熟的成年期。(2分)    ,
    作者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细微差别的捕捉,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2分)抒写了岁月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成熟丰富的生活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2分)
18.【参考答案】开篇说“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是因为:①景色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②心情没有变:“依然是……欢快的心田”。(2分)
    文章结尾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是因为:①随着九月秋天的来临,自然界的变化是必然的,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更新。②作者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确实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去了。(2分)
    启示:①时间的飞逝往往是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我们应该珍视过去、珍惜时间、珍爱年华。②尽管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人生的“变”是一种永恒,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故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③生命总是在时光流转中不断地成熟、丰富,故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正视未来。④尽管流年似水,留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所以我们不应消极地面对时间的流逝,应该珍惜年华、积极进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4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
19.(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2)(5分)示例:我们做任何事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评说』  下一个『期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