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焦作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焦作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筑代
试题预览
焦作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结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宫室为主体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我们很少见到向高空延伸的建筑形式,这与我国儒家文化传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建筑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必然深受其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覆盖土地向四周发展的典型的建筑格式。这种建筑布局讲究以坐落在台基上的宫室为中心建筑,两侧建筑物均衡对称。所以,在我国古建筑中,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着主要建筑,两旁分设陪衬的建筑物。    
    以木架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我国古代很早就使用了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它是以木材为主,由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由于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长期的实践中,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抬梁式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框架结构,因为其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不同,可以使建筑物面阔和进深加长,所以成为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物所采用的主要形式。另外,木架结构又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它还可以使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从而又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气候温暖、多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材用料较细,多采用空心墙,具有玲珑轻巧的风格。在北方寒冷、少雨的地方,房屋的木柱较粗大、墙壁厚实,外形显得朴实而稳重。在多山的地区,则可以依据地形条件,建成吊楼式或梯级式的房屋,这又形成参差错落的风格。这些不同格式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木架结构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彩画装饰,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中国代表建筑很善于将建筑的各种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由于木制结构关系,体形都显得庞大笨重。但古代工匠却利用木制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庑殿、歇山、单檐、重檐等多种形式,使其微微向上反曲,形成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屋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屋檐相交突然翘得很高,形成造型很特殊的屋角。这就使得庞大的屋顶变成富有独特艺术形象的主要部分。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配有色彩斑斓的彩画装饰,更显豪华与富丽。我国的建筑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就开始使用,明清时达到成熟,并形成了以龙凤为主要图案的“和玺彩画”和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苏式彩画”两大类型。所以,在故宫、天坛等明清建筑物的廊坊和梁柱上,我们常看到精心绘制的彩画。它们以青、绿、黄、米、黑、白、金等颜色相配,色彩鲜明,艳丽多姿,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独具东方特色的彩画艺术。  
    (摘自《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到儒家文化中土地是立足之本等观念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多注重平面布局,很
少向高空延伸。    
    B.以木柱、横梁及椽檩等主要构件组成的木架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普遍的结构方式。
C.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具有十分柔和、优美的凹曲线的原因,是由于古代工匠把屋
顶做成了歇山等多种形式。
D.中国古代建筑配上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的“和玺彩画”和以龙凤为主要图案
的“苏式彩画”,使它更显得豪华与富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建筑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面布置主要建筑,两边是陪衬建筑,这是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抬梁式木架结构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能使建筑物面阔和进
深加长。
C.木架结构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框架,它使建筑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在不同的地区
形成不同的风格。
D.故宫、天坛的明清建筑物廊坊和梁柱上,有精心绘制的以青、绿、黄、米、黑、白、
金等颜色相配的彩画,它们色彩鲜明,艳丽多姿。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普遍使用木架结构的原因是木构件具有使用灵活、便于施工和抗震性
能好等优点。
B.不同的地区,木架结构房屋的造型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彩绘形式多种多样,使
得我国古代的建筑没有形成统一的特点。
C.中国古代工匠将各种构件加工成富有特色的装饰,以及绘制各种色彩斑斓的彩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D.古代工匠在屋脊上配以龙、凤、狮子、麒麟等飞禽走兽式样的配件,形成造型很特
殊的屋角,用独特的艺术形象掩饰了屋顶的庞大笨重,从而带来了美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罢,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水上,禽赵王歇。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资治通鉴》第十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馈:赠送
    B.韩信兵少而罢                    罢:疲惫
    C.出,背水陈                      陈:摆阵
    D.信建大将旗鼓                    建:竖起、摆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信善用兵的一项是(3分)
    ①从间路绝其辎重                   ②韩信使人间视
    ③拔赵帜,立汉赤帜                 ④鼓行出井陉口
    ⑤令其裨将传餐                     ⑥斩成安君水上,禽赵王歇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准确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知己知彼,声东击西,速战速
决,是韩信取胜的关键。
B.赵军主帅陈腐而骄横,拒绝采用谋士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始终不知道汉军的作
战意图,最终丧失了所有主动出击的机会。
C.韩信的军队因没有退路,只好死战,所以赵军怎么也打不败他们,而此时埋伏的两
千轻骑兵乘机把赵旗都换成了汉旗。
D.“背水阵”、“陷之死地而后生”,体现了韩信活用兵法的原则,即便在今天的战场上,
也是取胜的不二法则。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完成8~9题。
齐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8.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是借用哪两个意象来表现“晚秋”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天塘山的咒语
徐均生
    在我们老家有一座山,叫做天塘山。山上树木葱郁,云雾弥漫。飞禽走兽,遍及山岭。在天塘山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雕刻着一句咒语——上山挖塘者断子绝孙!
    这条咒语何时雕刻,谁也说不清。
    小时候上山砍柴,我曾经看到过这条咒语。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也就是我小的时候,就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相传天塘山上有七个塘,据说是身高三丈三尺的仙人留下的足印。如果哪个人挖到了这七个塘,那么,他会在最后一个塘里得到一副金锣金锤,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那些上山挖塘的人,果真得病死了,果真断子绝孙了。有人不信这个邪,又上山去挖塘,结果,还是死于非命;或其子女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这样,村里的人就相信了,除了上山采茶挖笋什么的,谁也不敢想挖塘的事了。
    前些年,从山外来了一位有钱的老板,听了这个传说后,也非常好奇,决定找人偷偷去挖塘。结果,老板被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压死了。老板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按理说这也算是断子绝孙!
    这样一来,村民更害怕了,远远地避开天塘山,就是上山采茶挖笋也不敢了。
    天塘山的塘成了村民的一个痛。
    天塘山的咒语成了一个谜。
    多年以后,我读博士研究生,为完成博士论文,突然想到了天塘山的咒语。如果把它揭示出来,那我的论文肯定会引起轰动的。于是,我对导师说了想法。导师非常感兴趣,决定亲自带我去考察。
    就这样,导师和我来到天塘山进行考察,特别是对那石碑上的咒语,走访了所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还拜访了有关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民俗专家、动物学家,就在要结束考察的最后一天,导师和我登上了天塘山绝顶。
    天塘山果然是山势巍峨,绵延数十里,奇峰巨壑,伟丽壮观!
    导师在山顶只说了一句话:“我倒情愿相信有这条咒语啊!”
    我却是感慨万端地说:“可考察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啊!”
    回校不久,博土论文《揭开天塘山咒语之谜》写成了,交给导师后,导师很多天也没有答复。这让我非常奇怪,实在等不住了,就去问导师。导师的桌上放着我的论文,封面已经很陈旧,显然导师翻看过好多遍了。
    导师问我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的家乡吗?”
    我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喜欢!”
    导师严肃地要求我:“这论文通过答辩后,别拿去发表。”    
    这让我非常意外,“这,怎么可能呢?”博士论文如果发表出来,对我而言,意味着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还能在学术上打下很好的基石。
    表面上答应了导师的要求,等论文答辩通过后,我悄悄地投稿给一份地理杂志,论文很快发表出来了。
    导师看到后非常恼火,他拍着桌子训斥我:“你,你,这个不守信用的家伙,你,你这辈子也别想采摘到科学的桂冠!”
    我低着头什么话都没有说。我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
    过了没几天,报纸电视都来采访了,天塘山咒语之谜,就这样真正地向公众揭开了——那些因上山挖塘而死去的人,完全是意外,跟所谓的天塘山咒语无关!有关断子绝孙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完全是迷信!
    然而,老家的兄弟来电话说:“什么迷信不迷信的,我们就是相信!”
    我苦口婆心地说了老半天,兄弟不但不信,反而骂我是傻子!
    回家过年的途中,我和老婆却被老家的兄弟们远远地堵在了山外,他们不让我们进山。父亲还带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你永远也别回来!
    我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我很委屈,只好带着老婆回她父母亲家过年。年过得很没意思。
    年后回学校,看到一条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
    天塘山的咒语失灵了!
    天塘山毁了!
    那些挖宝的人,把天塘山上的树木全给砍光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天塘山上的咒语不知道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刻上的,它在许多挖塘人的身上应验,
因此人们惧怕它、厌恶它、远远地避开了它。
B.“我”选定揭开天塘山咒语之谜作为博士论文的方向,可以看出“我”心中的科学精
神以及对故乡的关心爱护。
C.论文交给导师以后,他一定多次翻阅,但是他却迟迟不肯给“我”明确的答复,主
要是因为导师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论文发表以后,导师对我的态度大变,兄弟骂我是傻子,父亲不让我回家,是因为
他们都想到了“我”的行为会给天塘山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E.天塘山的咒语失灵了,山上的树木全给砍光了,这都是因为“我”论文的发表,是
“我”没有想到的结果,“我”对此悔恨万分。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段描写了天塘山自然风景和恐怖咒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塘山咒语之谜到底该不该揭开?请结合科学研究的宗旨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民国要人于右任
黄团元
    于右任,原名伯循,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陕西避难。时年21岁的于右任认为,慈禧一伙正是国弱民穷的根源,他要上书陕西巡抚岑春萱,杀死西太后,被同学好友制止。
    尽管已经中举,尽管已经结婚,于右任救国救民雄心依旧。有一天,24岁的于右任披头散发,光着上身,提一把砍刀,照了一张相。这张相片配上“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题联,被照相馆老板私自加洗多张送人。
    两年后,于右任赴河南开封科考。三原县令德锐向陕西总督密报,说于右任是“革命党”,证据就是那张相片及其题联、诗章。当局立刻下令通缉。于右任闻讯后,逃到上海,辗转震旦学院学习。
    在震旦学院,于右任受到马相伯院长的赏识。他开始在《新民丛报》上以“于右任”为名,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右任”既用“夫子循循善诱人”中“诱人”谐音,又指反清:古代“左衽”指代少数民族,“右任(衽)”指代汉族。
    在上海,于右任还参与创办中国公学、上海大学。马相伯组建新校,于右任协助并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诗句,建议以“复旦”为校名,这就是现今的复旦大学。
    1905年,于右任结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此后,又办了和他一样命运多舛、影响却大的几份报纸。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问世。这是革命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这份报纸竟然没用光绪年号,用的是干支和公元纪年。80天后,报馆因邻居失火殃及毁坏,于右任又在1909年3月26日创刊《民呼日报》。92天后,于右任被当局拘押25天,过堂8次,最后被逐出英租界。然而50天后的10月3日,又一份藏匿“于”字的《民吁日报》出现在上海滩,48天后,《民吁日报》又被查封。
    虽然屡受重创,但于右任不屈不挠。1910年10月11日,又有《民立报》现身上海,社长又是于右任。这是代表同盟会的报纸。“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民立报》更加大胆。于右任也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
    其实,于右任真的拿枪上阵,指挥过千军万马。1918年,他应邀回到家乡,担任“护法运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在他的指挥下,陕西靖国军和南方“护法运动”遥相呼应,给了北洋军阀沉重的打击。
    于右任擅歌赋,长诗词。他的诗,热爱祖国,亲近人民。上庐山,他目睹耳闻轿夫的负重和叹息,写下《闻庐山舆夫叹息声》:“上山不易下山难,劳苦舆夫莫怨天。为问人间最廉者,一身汗值几文钱?”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写下慷慨激昂的《越调•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1949年11月29日,他被蒋介石裹挟去了台湾,结发夫人高仲林和长女被留在大陆。海峡相隔,亲情难忘。1958年,在他和高夫人结婚60周年前夕,他含泪赋诗:“两戒河山一枝箫,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1962年1月下旬的一天,他彻夜难眠,伏案在日记本上写道: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望大陆》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话,只是向老部下示出三个指头。后来有人猜测,这是他在怀念故乡“三原”,或是他家的三间老屋,或是老屋门前三百多年的古槐。
    于右任,这位被誉为“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的中华之子,临终前魂牵梦萦的,仍然是大陆,是故乡,是期盼祖国统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认识到满清王朝是国弱民穷的根源后,21岁的于右任想要上书陕西巡抚,刺杀慈禧
太后,这充分体现了他为祖国民生甘愿赴死的勇气。
B.改名于右任,既是谐音“诱人”,表现了他用文章来改变国人之精神、唤醒民众的责
任感,又有“右衽”之意,表现了他对满清王朝的不妥协。
C.于右任先后创办了几份报纸,如《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尽管都遭到了反动政府的查封,但是他宣传革命、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始终未变。
D.作为一名诗人,于右任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描写对妻子儿女
的深深思念,描写对家乡故园的眷恋。
E.弥留之际,于右任向老部下伸出三个手指,表现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对祖国深
深的眷恋,其家国之忧至死不变。
(2)作为民主斗士,于右任做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从两方面概括于右任先生的思想性格。(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猜测于右任临终前向老部下示出的三个指头或是他在怀念故乡三原,或是怀念
他家的三间老屋,或是怀念老屋门前三百多年的古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仔细阅读这封短短900来字的公开信,其中没有尖锐的意见,没有崭新的观点,甚
至连文字表达都乏善可陈,只是提出了一些尽人皆知的问题。
B.针对近段百度文库与出版业、作家群体的争端,有关人士指出:百度文库并非一无
是处,但它在经营过程中,对待解决版权问题却引而不发。    

C.巴基斯坦大选虽然尘埃落定,但国内宗教与世俗、执政党与反对派这几大矛盾错综
复杂,使得巴政局雪上加霜。
D.斯诺克前辈庞卫国曾吹嘘:“北京卡丁车的个人记录就是我保持的。”丁俊晖对此不
以为然:“要是打游戏,我可以让你先跑半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白雪乌鸦》是迟子建继《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的新作,她很喜欢讲述东北的历史,
而且,文字隽永、秀丽,和沉重的历史氛围恰好一种反差,一种张力。
B.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形势,我们必须坚定忧患意识,增强必胜信念,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最大限度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C.郑州新加坡航线经停厦门,航班号为MF851,每天一班,执行航班采用波音737—
800型或波音757—800型飞机,从郑州机场起飞的时间为每天8时。
D.鉴于目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
构切实做好口岸监测工作,并对日本输华食品进行放射性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杜甫一写,《出师表》的文学地位也就更加巩固了。    
    ①却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②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    
    ③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④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⑤历史上比他更具有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⑥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A.⑥②⑤④①③ B.⑤①③⑥④②   C.⑥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①⑥④③
16.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示例句构成排比。(6分)
    示例: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柯达公司将公司标识由下面的左图换成下面的右图。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请你向大家解释一下更换公司标识的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彭州中学高2011级高三下期2月月考』  下一个『高一语文四月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