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kuò)悲怆(chuàng)旖旎(yí) 绿林豪客(lǜ)B.炽热(zhì)灰烬(jìn) 甄别(zhēng) 挥斥方遒(qiú)C.谚语(yàn)  犄角(jǐ) 饿殍(piǎo) 锲而不舍(qì)D.戕害(qiāng)悠邈(miǎo)
试题预览
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kuò)        悲怆(chuàng)   旖旎(yí)        绿林豪客(lǜ)
B.炽热(zhì)        灰烬(jìn)     甄别(zhēng)     挥斥方遒(qiú)
C.谚语(yàn)      犄角(jǐ)      饿殍(piǎo)      锲而不舍(qì)
D.戕害(qiāng)      悠邈(miǎo)    蛮横(hèng)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谧       自怨自艾       懊悔       烟波浩渺
B.寒喧       入不敷出       颤粟       熠熠闪光
C.矫饰       良晨美景       寰宇       兴灾乐祸
D.丰腴       直截了当       迷惘       根深底固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B.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C.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演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4.对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B.《我的四季》:“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C.《乡土情结》开头引用王维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主要抒发了对梅花的思念,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
 D.《晨昏诺日朗》中瀑布的声响“带着奔放不羁的野性,无拘无束地在山腰里飘荡着”,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诺日朗瀑布的磅礴气势和神奇之处。
5.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B.柳宗元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一齐倡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主张:文质兼美,注重音律。
C.《伊利亚特》与《奥德赛》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并称“荷马史诗”。
D.梭罗的《寂寞》与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只是前者更多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展示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              。前方               ,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①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    ②闪烁如水中之屑,朦胧如雾中之月
③人们对前方的恐惧                  ④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⑤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            ⑥使他们行动,使他们兴奋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二、课内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比,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①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②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③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无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7.划线句子①语意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
    答:                                                                      
8.划线句子②中“它”为什么完全会成了另一本书?
    答:                                                                      
9.你认为“同一个目标”指的是什么?
    答:                                                                      
(二)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10-12题。(7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为了照顾诗词格律的要求,诗人有时会突破句式的规范来造句,请分析首句,依照规范的语序将其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                                                                      。
1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描绘的意境与杜牧的《山行》中的“                  
                       ”非常接近。(2分)
12.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3分)
答:                                                                      。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8题。(18分,每小题3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坐法华西亭          因使唐雎使于秦
B.若垤若穴              若为佣耕,何富贵邪?
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D.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4.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在衽席之下        虽席地不容闲也
B.而莫得其涯          学海无涯苦作舟
C.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而不知其所穷        穷山之高而上
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始指异之                皆指目陈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          而不知其所穷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其高下之势              安陵君其许寡人
1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中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
B.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17.对下列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西山,始指异之:看到了西山,才指点着认为它奇异。
B.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巍峨无边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并未真正地游览过。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萦回壕绕,山里山外,水天一色,向四周一望,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18.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隐含了作者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气节。
C.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
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段文字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
三、拓展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6分,每小题4分)(本题对应“月是故乡明”专题)
老  家
孙  犁
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⑵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⑶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⑷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⑸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⑹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⑺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⑻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⑼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⑽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9.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0.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                                                                      
21.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                                                                      
22.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12分,每小题3分)(本题对应“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中的《师说》)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B.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C.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D.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24.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25.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26.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23.C(“过”的基本义项有: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过分;③过失,错过;④访,探访。本句应选②)
24.A(本句翻译要理解“既”、“吾子”两词的含义。“吾子”是“您”的意思;“既”根据上下文,应译为“已经”)
25.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
26.D(D句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叫唤的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
四、语言运用(10分)
27.阅读下文,用一个词概括天池村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不超过4个字)(2分)
天池村,倚着鄂西绵延的群山,在寒风凛冽的呼啸声中颤颤曳动着。我来到这儿的时候,冬天的手指正摇下纷纷大雪。白茫茫,大地变成一张硕大的白纸,没有折皱。我像一只小甲虫,一动不动地站在风雪中,圆睁着两只眼睛,静静等候人影的浮现。雪,不是那种鹅毛的大雪,然而却很快地占据了我的双肩。我不得不走进一座破败的院落。
只见屋子很旧,里面也很空荡,我便一直走到深处。……
答:天池村的特点是□□□□。
28.一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面是他们的对话:(4分)
读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
营业员:卖完了。
读者:还有哪一家书店可能有这本字典?
营业员:不知道。
读者:贵店什么时候再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非常明确,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读者听起来却感受到十分不舒服,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营业员的回答能否换一种说法(可以说得略长些),基本意思相同,却能让读者感到亲切?试着把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换一换。
答:A.                                                                  
B.                                                                  
C.                                                                  
29.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得超过30字。(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①                                                                      
②                                                                      
27.空荡。
28.(示例)A.刚刚卖完,您来早一点就好了。B.对不起,这我不大清楚。C.这我说不准。不过书到了我们会在书店门口公布消息的。
29.(示例)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去摧山坼地去投奔江海。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各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六、写作训练(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本题对应“像山那样思考”专题)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移山大法的大师,求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我的一个朋友非常适合经商,但他却立志成为画家。他辞去公职,躲在家里,一心画画。几年过去却毫无长进。
  经过痛苦反思,他决定暂时放弃画家梦,下海经商,没几年他便跻身富人行列。闲时与书画家们在一切磋技艺。几年后,他的画竟获得行家好评,挂在宾馆和画廊出售,出了画集,圆了当初的画家梦。
请以“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 旖yǐ,绿lù;B炽chì,甄zhēn;C犄jī,锲qiè)
2.A(B喧—暄,粟—栗;C晨—辰,兴—幸;D底—蒂)
3.B(B项中“哪儿”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4.C(王维诗不是“抒发对梅花的思念”,也与宋之问“近乡情更怯”诗句的感情迥异)
5.B(错在“文质兼美,注重音律”)
6.C(由“朦胧”到“闪烁”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应选①;根据语境中的“反而”应选择④;根据先心理后行动,应选择⑤)
7.并不矛盾。因为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述,是为了强调下面内容:“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8.因为“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
9.“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和“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0.寒秋 独立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1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13.C(A分别解释:因为,于是;B分别解释:像,你;C都是“这以后”;D分别解释:一样,完全)
14.A(A分别为:席子,以……为席;B均为边际;C均为到;D均为穷尽)
15.D(A均为用手指;B均为知道;C均为形容词词尾;D分别为:那,可要)
16.B(B“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错)
17.B(“巍峨无边”应为“宽大无边”)
18.D(D项中“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应是“表现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心情”)
19.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想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20.并不矛盾。说“不想再回去了”,是因为老家已没有亲人,极少熟人;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是因为无论有无亲人熟人,人对故乡的感情也难以割断,且越到晚年越强烈。
21.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22.含意是: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终将消失。作用是: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复杂心理。
23.C(“过”的基本义项有: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过分;③过失,错过;④访,探访。本句应选②)
24.A(本句翻译要理解“既”、“吾子”两词的含义。“吾子”是“您”的意思;“既”根据上下文,应译为“已经”)
25.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
26.D(D句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叫唤的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
27.空荡。
28.(示例)A.刚刚卖完,您来早一点就好了。B.对不起,这我不大清楚。C.这我说不准。不过书到了我们会在书店门口公布消息的。
29.(示例)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去摧山坼地去投奔江海。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各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30.提示: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和生命坐标。如果奋斗方向错了,就应及时调整,人生坐标定位错了,就要移动生命的坐标。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得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以后我才相信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并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218.87.195.17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八上同步学习及素质训练之五』  下一个『2010年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