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刘国钧中学2010届高三最后一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刘国钧中学2010届高三最后一卷(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刘国钧中学2010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考题40分,延时3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
试题预览
刘国钧中学2010届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考题40
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 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泊/漂泊无定  禅让/参禅悟道  扁平/一叶扁舟  呱唧/呱呱坠地
B.轧帐/暗中倾轧  龟裂/龟玉毁椟  血肉/碧血丹心  隽秀/含义隽永
C.脑壳/金蝉脱壳  蹊跷/别开蹊径  出塞/敷衍塞责  藤蔓/顺蔓摸瓜
D.婢女/无裨于事  尧舜/跪地求饶  疑窦/买椟还珠  猝死/人文荟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12月2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在纽约揭晓,100个消费类品牌进人最终榜单,
海尔集团以812亿人民币第八次位居首位。
B.南非世界杯官方用球由国际足联主赞助商阿迪达斯设计制作。采用了“紧吸凹槽压线,
等高精尖技术,可以堪称史上“最圆足球”。
C.2010年,甘肃省将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业,大力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改造
项目,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中回收处理的新技术。
D.市民政局已对全市自然灾害救助人口进行摸底排查,调运储备棉衣、大米、药品、食物
等物资,安排好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款的筹措和拨付工作。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语。(5分)
南航发文通知,从2010年5月1日(出票日期)起,调整中国境内始发的中国内地与台湾航线的燃油附加征收标准,由每航段140元人民币,调整为每航段170元人民币。此前国航已宣布自2010年4月18日(出票日期)起,将国航此航段燃油附加费上调至170元人民币。此外,国航自2010年5月1日起,还将对中国大陆往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蒙古,以及中国大陆始发至美国航线燃油费做小幅上调。 
另外,国外航空公司也在近日纷纷上调了燃油附加费:4月16日(以出票日期)起,大韩航空公司从中国始发至美洲、中东、欧洲、大洋洲等长航线燃油附加费调整为单程700元;4月22日(以出票日期)起,达美航空从中国始发至美国航线燃油附加费调整为单程600元。
                                                              
4. 根据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观点。(4分)
   1/5<中国人口世界人口 <1/4            1/16<中国耕地面积世界耕地面积 <1/15
(1)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书 剑 侠 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要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③。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三十余        可:可以          B.停骑漫应曰          漫:随意
C.比天晓,始苏    比:等到          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好:美丽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表现女主人公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
①但宿西廨,无妨        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③吾当为一决
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⑤殊无所苦              ⑥腰斩掷垣外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
B.县役护送官银去济南府,在尼姑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进而被迷倒掳去官银,以此引出“尼”的侠举义行。
C.作者写剑侠,却不直接以“尼”为描写对象,而是通过旁人耳闻目睹来展开,从而使剑侠更富有传奇色彩。
D.文章首段倒叙起笔,设下疑问,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来,尽显其侠义,尾段回应开头,解除悬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2)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3)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3)瞬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4)金樽清酒斗十千,                   。
(5)                ,吹尽狂沙始到金。
(6)                 ,心游万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童年的苇草
胡修江
一年秋天,我来到黄河口,想借此捡拾一串童年的足迹,好再次复制到我缺氧的大脑。我还带着一群孩子,那是一群精致的孩子,一个写作培训班,一群因为找不到飘扬的风筝而只能在作文中虚构童年的城市精灵,我想带他们到野外去感受真正的生活。 
红红的荆条花、蒲草、杨柳,依次展现在眼前,乱花迷人,朦胧凄迷。雄阔的河口,翻卷的乱云,当然还有飞扬的芦花,仿佛是遥远的迷醉,我想,这才是真正自由的阅读。“蒹葭苍苍风剪剪,濯素手,看鲜妍,西风吹梦,越女曼舞莫邪剑”。这应该是阴柔与健壮相互交织的原始美,也是人性与自然的极端和谐,在这里,人与土地互相解读,生动而辉煌。看着远处的水,近处的鸟,渺渺茫茫的红白交织的片片滩涂,你不能拒绝千年的召唤,也不禁生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旷远与悠长。于是,我仰躺在苇草的身体上,看着天上的流云,想象童年的故事。
故事也许很单调,因为童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家乡没有大河,但河道还比较多,河边长满了苍苍的苇草,乡人耕种着生产队的土地,没人想去开发那一处处稍微带着盐碱的土地,只有我们这些小孩子,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乐园,我们知道,夏天的苇草,抽取最上面的嫩叶,剥开中间的叶片,然后卷上,放到嘴边,就会吹出悦耳悠扬的声音。截一段芦苇,弯弯曲曲,折折叠叠,一把像模像样的手枪就在你的手下诞生了,蚂蚱飞了,青蛙来了,野兔子也把家安在这个寂寥无人的苇草中间。
“老师,我不想在这儿,妈妈说这样的地方脏”,突然,一个孩子向我喊道,接着更多的孩子大声喊叫“老师,我浑身发痒”、“老师,这儿虫子太多,我害怕”……我童年的梦就此结束。我回过头看着我带来的这些孩子,他们一脸的无奈,是啊,和铺着地板、包着墙面、镶着玻璃的城市公寓相比,这儿的确很不干净,到处是青草的腥味,还有满地的虫子乱爬,更不用说藏着多少的细菌了。我如梦方醒,也许我本不该带他们到这儿,他们应该是呆在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的短台前,即使认识自然,也要走到那些人工栽植的草场边,或者在海底世界隔着厚厚的玻璃指认形形色色的海底生物。
我至今都很感谢少年时代农村的生活经历,因为他使我在进入城中之前先把脚深深地扎进了泥土中,而且今天还是土味十足。童年的苇草现在也早已经不存在了,勤劳的农人们没白没黑地开荒种地,那里早就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或者壮观的厂房了。但毕竟我们还有记忆,今天的儿童呢?连可怜的记忆也没有了,他们出生的时候,就认为生存的土地就是脚下的柏油路面,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大米长在商店里,黄瓜结在菜农的小摊上,动物是笼子里面的娱乐,甚至驯兽员皮鞭下可笑的奴仆,诗情藏在书页里。
很快我又离开了那片荒凉的土地,回到繁华依旧的都市,学生们也恢复了精致的生活,但再次写作文时,我却奇怪地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苍凉感,一个同学说:老师,我有时很怀念苇草的气息。 
(《散文百家》2007年第12期)
11.文中第一段说“那是一群精致的孩子”,这里的“精致”有什么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12.第四段中“我如梦方醒,也许我本不该带他们到这儿。”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1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
                                                                                 
14.“童年的苇草”有什么含义,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5—17题。
《思想者》:您讲的文化软实力和约瑟夫•奈说的是一回事吗?
吴建民:“软实力”这个提法是美国哈佛的法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3月首先提出来的。他讲的美国软实力就是从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出发,要改变全世界,都得听我美国的。小布什政府曾经制定了一个“大中东民主计划”,要把中东地区改造成美国式民主。
而我们也讲软实力,但中国人想改造人家吗?没有这个意思。大家想一想,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和而不同”。中国的先哲知道世界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这是世界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接受世界的多样性。周总理接待外宾跟外国人打交道有两句话叫“客随主便、主随客便”。我到人家那里做客,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我这来,我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思想者》:您在演讲中说,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这与中国的软实力有关吧?
吴建民:从世界对中国的反应看,我感觉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已经慢慢深入到文化层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文章,他提出来要向中国学习,要知道美国人讲这个话不大容易。他列了五条:一是要有雄心壮志;二是照顾老人;三是重视教育;四是多存点钱;五是目光要远大。这些内容就涉及了软力量,不是硬力量,反映出来的是世界在重新认识中国。
《思想者》:您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要构建自己的主流文化。您认为我们的主流文化涵盖哪些内容?
吴建民:我认为主流文化的构建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老祖宗留下来经过几千年实践考验证明是精华的东西必须继承;二是中国在开放中(包括在历史上的开放),从外国吸取了很多好的东西,这也应当是我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三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所创立的好东西。
《思想者》:您认为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构建自己的主流文化?
吴建民:主流文化的缔造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这些东西应该进入人的血脉里,从幼儿开始进行教育,来规范中国人的行为。给小学生讲大道理,给大学生讲小道理。给小学生讲为共产主义奋斗,跟大学生讲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要有公共道德。我们需要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这样我们国家就会走向长治久安。
(2009年12月7日《青年报》)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健民认为小布什政府的“大中东民主计划”是一种自私和强权的软实力观的表现,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B.吴健民举出“和而不同”和“客随主便、主随客便”是为了说明中国人讲的软实力与西方人讲的软实力有本质的不同。
C.吴健民引用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是为了说明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也证明了中国的软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的软实力。
D.吴健民主张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并经几代人的努力来缔造自己的主流文化,从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6.这篇访谈围绕软实力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6分)
                                                                                         
17.从全文内容看,中国构建自己的主流文化除了教育还应该包括哪些途径,并举例说明。(6分)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注重发展个性,展示自我风采。人们的情感世界很丰富,有时也很脆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时存在着微妙的变化。常常有人大喊:“你不了解我。”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代沟”;夫妻之间关系出现了裂痕;朋友之间出现了隔阂;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
请以“隔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刘国钧中学2010届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19.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句的地方断句。(6分)
 孟 轲 问 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子 思 曰 仁 义 固 所 以 利 之 也 上 不 仁 则 下 不 得 其 所 上 不 义 则 下 乐 为 乱 也 此 为 不 利 大 矣
 20.简答题。(4分)
(1)写出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句名言。(2分)
 答:                                                                            
 (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长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巴金《家》中的觉新是一个在旧制度的熏陶中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
 C.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追求。
 D.莎士比亚通过描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乃至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莎翁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E.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仆拿农是巴尔扎克人物长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她外表丑陋和内心单纯,同时又十分忠诚,但巴尔扎克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为一个旧伦理的殉葬者,相反,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束时让我们看到拿农对金钱社会的适应,看到她身上有老葛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为高诺瓦叶太太之后。
 22.《三国演义》中写了很多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以少胜多的战例,请任举两例简述。(4分)
 答:                                                                         
23.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并说说作者这一系列情节在书中的作用。(6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24.结合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9分)
 答:                                                                                                          
 25.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6分)
 答:                                                                                                          
刘国钧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题纸
题号 1 2 5 6 7 15
答案
3.(5分)                                                     
4.(4分) (1)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4分)
                                                                      
(2)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3分)
                                                                      
(3)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3分)
                                                                      
9.(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6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10.(8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3)瞬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4)金樽清酒斗十千,                   。
(5)                ,吹尽狂沙始到金。
(6)                 ,心游万仞。
11.文中第一段说“那是一群精致的孩子”,这里的“精致”有什么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12.第四段中“我如梦方醒,也许我本不该带他们到这儿。”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1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
                                                                               
                                                                               
14.“童年的苇草”有什么含义,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16.这篇访谈围绕软实力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全文内容看,中国构建自己的主流文化除了教育还应该包括哪些途径,并举例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试题答题纸
19.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句的地方断句。(6分)
 孟 轲 问 牧 民 何 先 子 思 曰 先 利 之 曰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子 思 曰 仁 义 固 所 以 利 之 也 上 不 仁 则 下 不 得 其 所 上 不 义 则 下 乐 为 乱 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个『江西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三模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