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大附中09-10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兰州交大附中09-10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兰州交大附中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语言基础一、(21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攒射(cuán)寥落(liáo)尸骸(hái)长歌当哭(dāng)B炽热(zhì)倒溯(sù)发酵(jiào)牝鸡司晨(pìn)C劲旅(jìng)蹊跷(qiāo)颤抖(chàn)为虎作
试题预览
兰州交大附中09-10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  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语言基础
一、(21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攒射 (cuán)   寥落 (liáo)   尸骸 (hái)   长歌当哭 (dāng)
B炽热 (zhì)    倒溯 (sù)    发酵 (jiào)   牝鸡司晨 (pìn)
C劲旅 (jìng)   蹊跷 (qiāo)   颤抖 (chàn)   为虎作伥 (chāng)
D累赘 (léi)    兑现 (duì)    勒令  (lè)      数见不鲜  (shù)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云霭     幽辟     嗜好     明修栈道     
B  琐碎     惊遑     疲倦     光辉业绩
C  菲红     衣衾     车辙     提心吊胆
D  两讫     揣测     晶莹     全神贯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著名的IT巨头公司借鉴,而且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历来主张反对盲目照搬,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养虎遗患。
B  国民党秘书长詹春柏表示,面对陈水扁“政府”“废统”,国民党一定会有所反应,一定会有所作为,不能让陈水扁倒行逆施!
C  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山崖上欣赏着高山流水,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D  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处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汽一样融入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  日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将向有关企业提出警告:已有外国公司向我国企业提出每台彩电缴纳10美元专利使用费的要求。
C  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D  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野玫瑰”的电脑病毒发作是由接受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途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都属于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③安能屈豪杰之流                    ④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⑤去今之墓而葬焉                    ⑥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⑦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⑧不能容于远近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                    ⑩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⑾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A ①②⑤⑥⑦⑾/③⑧⑨/④⑩          B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⑩/⑨/⑾
C ①⑦/②⑤⑾/③/④⑥/⑧⑨⑩       D ①/②⑤⑥⑦/③④⑩/⑧⑨/⑾
6.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清代杰出的散文家。《项脊轩志》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志,就是“记”的意思。
B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有《七录斋》行世。
C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唐宋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登泰山记》是一篇夏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著有《惜抱轩诗文集》。
D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明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之一。龚自珍著述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他的作品收在《龚定盦全集》里。
7.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  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与葛藤情况相类似的还有一种植物—凤眼蓝,不过它生长在水中,我们平时称它为水葫芦,在我国也经常能见到。凤眼蓝的生长速度与葛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每逢春夏季节,它开始进行惊人的繁殖,一年之中,10株小凤眼蓝可以增加到60万株,在河面上铺成大片绿色的水上浮垫。它的叶子又厚又大,密密层层,中央抽出紫蓝色的花朵,十分美丽。
凤眼蓝原产南美洲,在100多年前被人送到美国新奥尔良博览会展出。当时,人们看到它的花朵娇颜美丽,于是便把它的幼苗带到美国各州种养。一开始,人们只为了美化自己的小环境而种养,将它养在池塘和山泉之中,后来才扩展到江湖河流。
仅仅过了几十年,这位刚来到美国的新“居民”,一下子成了无法控制的水中恶魔。到1899年,沿墨西哥湾的内陆水道,完全被凤眼蓝堵塞。在延绵数百公里的河道内,大量繁殖的凤眼蓝,结成一片厚厚的浮垫,把整个水域掩盖起来。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常常因为缺少氧气而成片死去,同时招来无数的蚊蝇昆虫。过往的船只根本无法通行,尤其当水涨风急时,一丛丛凤眼蓝堆积在一起,好像一道道绿色水坝,甚至连河水都不能畅流。
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凤眼蓝的严重威胁,美国国会为此发布了一个特别命令,指派陆军工兵部队去疏通水道。士兵们从来没有遇上过这样的新奇事,一时间不知如何着手。一开始他们用长柄叉做工具,沿河打捞,可凤眼蓝的繁殖实在太快。采用这种方法根本来不及。后来改用炸药,也不见效。无可奈何之下,清除人员试用剧毒砒霜,结果虽然毒杀了凤眼蓝,但同时连带着许多牛羊和农作物也一起被毒死。最后,他们甚至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想不到第二年,被烧焦了的凤眼蓝反而发芽更早,长势更为旺盛。
消灭凤眼蓝的“战斗”持续了几十年,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1951年,工兵部队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水上割草机,终于在堵塞的河流中,开辟出一条十多米宽的水道。然而好景不长,水道仅通行几个月,很快又被快速繁殖的凤眼蓝堵塞了。
后来,科学家发明了2,4-D除草剂,把它洒在水面上,总算控制住凤眼蓝的蔓延。但是,在林木繁茂的河谷,为了怕伤害其他植物,不能喷洒除草剂,幸存下来的凤眼蓝还在随水漂流,继续进行着大规模的繁殖。
究竟怎样才能真正控制凤眼蓝呢?这个严峻的问题是人伤透脑筋。近年来,有些科学家提出,最有效的控制就是懂得如何去利用它。由于凤眼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喂养猪的好饲料,而且从它的植物体中,还能提炼出一种石油代用品的物质。所以科学家们预测,也许用不了多久,这种“水中恶魔”就会成为一个植物能源的宝库,到那时,人类与凤眼蓝之间的“战争”才算真正结束。

8.下列对“凤眼蓝”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凤眼蓝的繁殖速度惊人,与葛藤相比,它的生长速度更快。
B 它生长在水中,叶子又厚又大,中央抽出紫色的花朵,十分美丽。
C 生命力强,被烧焦的凤眼蓝长势会更加旺盛。
D 将它养在池塘和山泉之中,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9.人们为什么想要消灭凤眼蓝?以下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在河道内生长,绵延数百公里,结成一片厚厚的浮垫,过往的船只无法通行。
B 凤眼蓝扩展到江湖河流后,完全丧失了在小环境中生长时的娇艳美丽,没有观赏的价值。
C 它会把整个水域掩盖起来,导致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因缺少氧气而成片死亡。
D 水涨风急时,堆积在一起的凤眼蓝会形成一道道绿色水坝,使河水不能畅流。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凤眼蓝原产南美洲,曾被人送到美国新奥尔良博览会展出,此后仅过了几十年,在美国就成了无法控制的“恶魔”。
B 美国陆军工兵部队进行消灭凤眼蓝的“战斗”持续了几十年,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
C 在美国,为清除凤眼蓝,曾试用过剧毒砒霜,结果是连带着许多牛羊和农作物一起被毒死。
D 美国工兵部队清除凤眼蓝主要是使用火焰喷射器,但也使用过长柄叉和新型的水上割草机。
1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他国家还没有像美国那样受到凤眼蓝这一水中恶魔的严重威胁。
B 如果不是担心伤害其他植物,科学家有办法完全控制住凤眼蓝的蔓延。
C 人类有可能从凤眼蓝的植物中提炼出一种石油替代用品的物质。
D 凤眼蓝利用的前提广阔,在不久的将来,他也许会成为人类的“朋友”,造福于人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证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 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损重赀损:花费           B.主人惭其故花惭:惭愧。
C.客过而尤之尤:责怪         D.宜庭者庭庭:种在庭院。
1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句中两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句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两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②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Ⅱ卷  阅读写作
四(24分)
16. 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5分)

②不自怒而怒花,过矣。(2分)

17.按照原文填空(16分)
①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
②海客谈瀛洲,              。越人语天姥,               。
③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
④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⑤真的猛士,                      ,                       。
⑥呜呼,盛衰之理,                      ,                 !
⑦余于仆碑,                       ,                         ,何可胜道也哉!
⑧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五、(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废墟(节选)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即斫伤了历史,又砍伤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夭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但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面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8. 为什么说“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19.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20.文中举屈原等为例,说明他们的文学是真正深沉的文学,原因是什么?

21.下面是从原文中摘录的句子,不能证明保留废墟的意义的一项是:
A 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
B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C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D 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六、(10分)
22.模仿下面的语句,以“我喜欢”开头,再写两个句子,使整段话形成排比。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但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我喜欢                                                     
我喜欢                                                    
23.请将正确的诗句序号填到横线处,并回答问题。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客饮。      ①  盛世无饥馁        
菱荇鹅儿水,          。      ② 榆桑燕子梁              
          ,          。      ③ 十里稻花香                   
          ,何须耕织忙。      ④ 一畦春韭绿                   
此诗出自《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之时,贾宝玉与姐妹们同创诗句,虽是宝玉之作,实际却出自           之笔。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时候,面前出现了一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很高兴,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远远的就看见山下的停车场,果然是条捷径!正当大家庆幸时,眼前出现一条断崖,而捷径在此一拐,伸向远方的一个小山村。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路……曲曲弯弯地,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山民们知道每一条捷径通向何方,他们走起来,就是捷径;而我们追求“捷径”的心态,一开始就是踏上弯路的前兆。有时,走捷径也是需要经验的。就像羚羊,只知道有捷径可过河,却不知道那里有鳄鱼,这时候的“捷径”,只怕比弯路更“弯”。
读了这则故事,你对“捷径”与“弯路”的关系有什么认识体会?请就“捷径与弯路”这个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  语文  答案


1.C   2. D    3. B    4. A    5. D   6. B   7 .A

8.D  9.B    10 D    11 A

12.B   13.D   14. C  15. D 
16.(1)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
(2)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
17.①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②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③莲动下渔舟    王孙自可留
④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⑥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明者
⑧暴霜露  斩荆棘  
18.他是清王朝腐败无能、民族郁忿的见证。他会激励我们去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大意符合即可)
19.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古灭今。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
20.他们在文学中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
21.D
22.在仿写时要注意转折关系,保留“虽…但…”句式,同时每一个小分句中要有引用。  
23.②④③①  《红楼梦》 林黛玉
24.作文 略 (59.53.52.18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交大附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下一个『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