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珠海市高三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珠海市高三期末统考语文试题(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珠海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命题人詹小俊胡晓颖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
试题预览
珠海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
命题人 詹小俊 胡晓颖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⒌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逶迤/韦编三绝     号召/诏书         反差/相差
B.歃血/刹那         煊赫/渲染         厚古薄今/薄饼
C.女红/股肱         采撷/反诘         不妨/妨碍
D.骄横/横行         泫然泪下/目眩     牵强/强词夺理

2. 下面语段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对于一些事情,众人莫衷一是,他处理起来往往雷厉风行,看起来好像是不容置疑,其实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和他是什么关系,只要是犯错,他都能够一视同仁,决不偏袒谁。而他又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对贫苦的乡亲们从不吝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A.莫衷一是     B. 雷厉风行     C. 不容置疑      D. 一视同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温家宝总理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
B. 今年以来,一些城市房价涨幅过快,甚至失于理性,几近疯狂,人民群众望房兴叹。
C. 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人,要减少在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逗留,避免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
D. 对于朝鲜来说,直接复制中国特区建设的某些做法是不现实的,还是要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比较好一点。

4.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晕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
  ①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线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②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③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④最最摄人魂魄的,当时班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行走,曼妙莫测!
   A.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绍遣刘备徇诸县,多举众应之。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仁少时不修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于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进封陈侯。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节选自《三国志•卷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遣刘备徇诸县  (徇:巡查)
B. 矫等共援持之(援持:支持、帮助)
C. 去贼百余步,迫沟(迫:靠近)
D. 仁少时不修行检 (行检:操行、品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②击之可破也
B. ①太祖与袁绍久相持于官渡    ②常置科于左右
C. ①且城固而粮多              ②而将军以身赴之
D. ①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    ②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今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
B. 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
C. 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 
D. 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官渡之战中,曹仁认为刘备在尚未获得袁绍重用的情况下统帅袁绍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所以,他极力鼓励曹操攻打刘备。
B.曹操之所以在壶关之役一开始未能取得胜利,原因是没有给城中的百姓留一条生路,结果促成了城中百姓和守城士卒的联合死守。
C.曹仁眼见牛金率领的三百人被周瑜包围,心急如焚,带领几十个骑兵两次突入敌营,成功地解救了牛金等人,自己仅仅损失了几个人。
D.曹仁虽然小时候品行不端,但是长大后改邪归正,严于律己。鄢陵侯曹彰北征乌丸的时候,尚在东宫的文帝让他以曹仁为奉守法令的榜样。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最后一段断句。(4分)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
②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

10.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释: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 词的上阙是如何描写幽居环境的?(3分)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②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③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 《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曹世潮
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体现出了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就像韦伯说的: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当人们必须通过制造、生产物质产品来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理念自然就出现了。当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当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能力就养成了。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能力养成后,欧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没有发展起来呢?这是因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当现代化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普遍需求的时候,这种文化能力的历史机遇才可能出现。当众多民族、国家、个人的生活都要实现现代化时,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欧洲在千百年来为满足这种需求准备了充足的文化能力,深刻地体悟到了这种需求,并用这一能力开始进行生产、营销、发展。100年来现代化成为全世界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普及过程、宣扬过程和实现过程就是一流国家形成的过程。把这些观念、方式和他们所走的道路归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一种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国家。
20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证明:凡是制造业最为先进的国家也都是发展和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顶尖地位的国家。这个过程使我们看到了现代一流国家的产生或者说现代化的一个特点:那种深刻的、普遍的文化能力同某种社会普遍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后,由某种机制化、体制化的方式运作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变得十分容易和轻松。这样的国家既不必实行文化变革,也毋须强化管理,因为那里的人们已经普遍自觉于时间、节俭、规则、科学、严肃、精细、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并已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需求的精神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的体现。
B.在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的时代,是不会出现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的。
 C. 当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和理念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文化能力就养成了。
D.在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当代世界顶尖地位的国家,其制造业必然是最先进的。
E. 当人们把科学、节俭、精细、时间、理性等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并已形成自觉的文化理念时,所谓文化变革、强化管理等就没有必要了。

13.下列对“文化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
B. 自觉于时间、节俭、规则、科学、严肃、精细、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的能力。
C. 在强烈的物质需求激发下形成的一种能力。
D. 文化理念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落实的能力。

14.根据文意,思考并回答: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能力”的养成需要哪些条件?(4分)

15. 根据文意,说明现代社会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搭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雪粘满了窗户,当你看见人们在这样的严寒里喝着冰冰冷的啤酒时,背脊上不禁会起一阵寒战。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象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象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这样一块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象请求他别再叫它,别再责备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呢?”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那风吹雨打的睑和干瘪的、青筋嶙嶙的脖子都涨得通红了。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连香肠看都没看一眼。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急急忙忙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着。 
  “还生气呢!”那个高颧骨的年轻人说,“瞧啊,多大的自尊心!” 
  “唉,你别去理睬他吧!你耍他干什么?”一个青年人用调解的语气说,一面给大家倒了啤酒。 
  老人什么也没说。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枚硬币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小狗夹着尾巴站在他身边。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站台上去了。站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 
  “唉,彼契呀,彼契呀!你真糊涂啊!”
  但小狗没听他说话。它光顾着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大概是叫风刮得流泪了吧。
(选自《金蔷薇》,有删改)
16.结合全文,品味小说结尾划线处的文字,你认为老人真的是因为刮风而流泪吗?为什么?(4分)

17.请谈谈小说中老人的形象。(5分)

18.请举出三个例子评析本文的细节描写。(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5分)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
刘诚龙
章太炎先因其个性特立独行,被人目为章疯子。诚如其自道:“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不能想,就是能想亦不敢说。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有神经病……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太炎先生是神经病,首先是因为其敢想敢说。比如说,社会爱的是尧舜,恨的是桀纣,而太炎先生却放言高论:“但愿满人多桀纣,不愿见尧舜。”他希望清政府从皇帝到保长个个暴戾无比,比夏桀商纣过之;都因太炎先生反满之故,盼望清政府“多行不义必自毙”、“满洲果有圣人,革命难矣”。
太炎先生因为革命意志曾经十分坚定,与其老师也断绝了师生关系。他从师俞曲园先生7 年有余,师生情谊甚是深厚,此后太炎先生出乡梓,流日本,与其师不见者十又余年,一日归省恩师,被俞老师臭骂了一顿,话语难堪死了:“不忠不孝,非人类也。”且十分绝情,要永断师生关系,说“曲园无是弟子”。惹得太炎先生生了点毛毛火,做了一篇《谢本师》。谢者,非谢谢也,乃谢绝也,意思是,你不认我这个弟子,那我也不认你这个老师。在太炎先生那里,师情,我所欲也;革命,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师情而取革命也。
非常吊诡的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周作人也写过一篇《谢本师》,因为太炎先生后来思想渐趋保守,将“汉奸”曾国藩尊为“人伦模范”,引起了其时革命性很高的周作人的强烈不满:“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我相信我的师不当这样,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先生昔日曾作《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谢先生……”
敢自嘲者真名士。太炎先生因反满,而国家国家,国已非家。国这个家,已不容他了,所以,他出走日本。到了日本,生活曾经极度困窘,常常是一连好几天都冷火冷灶,举不了火,每天买一块小麦饼过日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盖在肚皮上的被子,也有三年而未洗的,“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依然不思悔改,性情也不曾稍改,他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又常常上街,高呼“反革命”口号,多次差点进局子。一日,日本警察来查户口,叫填写调查表,太炎先生一挥而就,填的是: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太炎先生并非私生子,本来是私生子者都极力遮掩,非私生子而敢以私生子给自己头上扣粪,太炎先生可能是千古一人吧。
鲁迅先生曾经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说:“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其实,在革命家与学问家的中间,太炎先生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宦家。他与袁世凯恩怨两难忘却。袁欲复辟帝制,太炎先生曾于1 91 4 年元月七日,手持羽扇,扇柄上挂着袁世凯授予的二级大勋章,大摇大摆地来到总统府,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这就是当时京城家喻户晓的章太炎大闹总统府。此后袁下令对章太炎监禁,两人因大义而交恶。
其实,在此之前,太炎先生与袁世凯曾有过一段蜜月,他曾致书袁世凯,力陈人才之重要,袁世凯看了很高兴,于1912 年委任他为东北筹边使。太炎先生获得了这一任命,高兴地往长春走马上任了。太炎先生本色是书生,哪知道这所谓筹边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装相罢了,可是,他不太懂,上任之时,想象场面一定隆重欢迎、热烈欢迎的,结果呢,什么都没有,惹得太炎先生大发雷霆:“本使为民国政府所任命,吉林地区官员竟敢目无本使,就是目无国民政府。”太炎先生还真把这帽子当回事了,可是呢,吉林都督陈昭常,也不抗辩,只是微微一哂。这不是自找难堪? 
(有删节)
19.章太炎是“神经病”“疯子”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文章内容概括。(4分)

20.文章第四段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最后一段记叙章太炎在担任“东北筹边使”时的一件尴尬事。作者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5分)

21.二十世纪初叶,中华文化孕育出了一大批诸如章太炎这样的大师,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界也有过一大批大师,而今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却少之又少,“伪大师”却满天飞。从文中所记叙的章太炎先生的几件事情,你看出成为“大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以“人间自有公道在”为首句,写一段话。要求:至少用一种论证方法,80字以内。(6分)






23. 城市形象广告是一座城市宣传地域特色、城市个性、文化历史、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它的用语须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比如有人以“海上云天,天下珠海”来宣传珠海。请你为珠海市另拟一则城市形象广告语,要求上下两句句式相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在其80岁生日时对日本友人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不同文化中不同人群不仅要欣赏自己的传统,也要在合作共存时对不同文化相互认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可促进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和发展。
其实,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对待不同类型的文化,也适用于我们对待他人,适用于普通人之间的日常交往。
请根据自己对费孝通这几句话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

















珠海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  (A. wēi/wéi  zhào/zhào  chā/chà    B.shà/chà  xuān/xuàn  bó/báo 
C.gōng/gōng  xié/jié  fáng/fáng    D.hèng/héng  xuàn/xuàn  qiǎng/qiǎng)

2.C ( 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与语境不符。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3.A (B 搭配不当,“房价涨幅过快”应改为“房价上涨过快”;C “减少”的宾语过长,造成宾语中心词缺失,应在“逗留”之后加上“的时间”;D“比较好一点”杂糅,保留“比较好”或“好一点”。)

4.C ( 这段文字是说明我国文字中各种字体所表现的特点,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候要根据“隶楷行草”这四种字体的顺序,作到一一照应,再根据各种字体不同特点的做到相互照应来排序。)

5.B(援持:持执、阻止)

6.B(A.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分别表示判断语气和陈述语气;C.两个“而”都是连词,分别表示并列关系和转折关系;D.前一个“为”是介词,和“所”一起构成被动结构,后一个“为”是动词,做。)

7.B(“挑战”古今义皆为“激使对方出战”;A.“公告”文中义为“公开宣布”,是动词短语,今义多作“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发布的通告”,是个名词;C.文中“假使”意为“即使”,表示条件关系,今义为“假如、如果”,表假设关系。D.“形势”在文中是“制造声势’的意思,是个动词短语,今义为“局势或趋势”,是个名词。)

8.D(A.曹仁认为刘备“尚未获得袁绍重用”“不可能打胜仗”,文中无此信息。“未能得其用”说的是刘备新任将领,将不知兵,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B.壶关之围,初不克谐,确因曹操发布错误的命令,但这并非不给城中百姓留逃生,而是不给守城的士兵留活路,导致城中将士上下一心,誓死守城;C.结合后面一句“贼众乃退”可知“亡其数人”的意思应该是消灭了几个敌人,而非自己损失几个战士。)

9.(1)断句(4分)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每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翻译(6分)
① 太祖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就派他带领骑兵进攻刘备,打败并赶走了他。(“善”、“将”“破”每个词1分,共3分。)
② 长史陈矫和曹仁一同在城楼上观战,见牛金等人即将被消灭,连同身边的其他人都吓得变了脸色。(“俱”、“垂没”“失色”各1分,共3分。)

10.(1)(本题从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或衬托等角度回答均可。指出方法1分,联系具体词句1分,分析其作用1分。)
答案示例一:上阙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将流水之声比喻为玉鸣(玉佩碰撞发出的清亮的声音)兼有将流水比喻为翠玉之意,第五句赋予山鸟以人的情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期末试卷


上一个『现代文阅读理解鲁迅<故乡>』  下一个『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