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诗词赏析(五篇\石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五篇\石中)(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五篇)(一)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1、理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蕴涵的两层意思。答:①一是特别突出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回来。②写出了女子孤单寂寞的
试题预览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五篇)
(一)望江南 温 庭 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理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蕴涵的两层意思。
答:①一是特别突出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回来。                                               
   ②写出了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赏析:①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②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
      ③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3.从“   梳洗    ”到“     斜晖     ”写出了 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4.“独倚”二字,与后句“千帆”暗成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赏析:既写女子的孤寂落寞之情,又写女子优雅倚栏之态
5.“脉脉”、“悠悠”两个叠词,用什么修辞手法?表面写水,实质是写女子的什么心态?
赏析:①拟人、暗喻;② 望穿秋水。
6.结尾一个“断”字,形象写出女子什么情感?
赏析:失望与悲伤
7、“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答:夕阳的余辉淡淡地洒在江面上;绵绵不尽的江水静静向东流去。表现主人公孤独寂寞,思念远行爱人的惆怅心情。
             
(二)破 阵 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的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本词上片写出了哪些雄壮场面?
赏析:看剑、 闻角、分炙、奏乐、点兵
4.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哪两个动词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赏析:了却、赢得
5.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可怜 ”。
6、“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在这首词中“壮”是怎样体现的?
赏析: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难心壮志;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赏析: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8.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9.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赏析:可怜白发生。  作用: 从追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词句形成极大的情感反差,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0.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赏析: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狂”字,“狂”突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词人虽然年纪不轻,但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仍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4.“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赏析: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言简而意丰。
5.“左牵黄,右擎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其中“黄”、“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赏析:在谪官生涯中雄风犹在威武豪豪迈的太守;   借代
6.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哪些?
    赏析: 擎、卷、挽、射
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赏析:“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赏析: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为国立功的心志。 
(四) 渔家傲   范仲淹   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边塞秋色 ,下阕写  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
2、词的上片描写的塞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答:写出了塞下天气寒冷、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环境氛围。                                
3、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有哪些表现?词中一个“异”有什么作用? 
答:表现:①雁去将士留; ②秋风边声起 ;③落日孤城闭。
作用: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渲染了边塞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          
作用: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表现了边塞的悲凉。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5.下阕抒情。把爱国思乡之情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赏析:把爱国思乡之情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的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赏析: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7.本词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赏析:本词的风格特点是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五)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之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3、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情景。(50字以内)
赏析:暮春时节,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
4、“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赏析:《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
“闻说”“也拟”“只恐”表现的情感是欲抑先扬的: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118.114.9.17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个『2010年广西陆川县中学高语二年级第四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