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命题教师:王传兵审核教师:2009.11说明:1.以下题目的答案请填写在答卷纸上。2.本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各项中每对字的读音分别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症结/症状纤细/纤毫毕现和诗/和衷共济
试题预览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高三年级
 语 文 试 卷
命题教师:王传兵   审核教师:     2009.11

说明:1. 以下题目的答案请填写在答卷纸上。
2. 本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各项中每对字的读音分别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症结/症状   纤细/纤毫毕现     和诗/和衷共济
B.剽窃/缥缈  胼胝/民脂民膏  咀嚼/含英咀华
C.菲薄/斐然  塞外/茅塞顿开   拮据/诘屈聱牙
D.贿赂/忙碌  褒贬/永葆青春  契约/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江苏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08年的高考中吃了大亏。
B.在本届大专辩论赛决赛中,河海大学代表队的辩手们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倾倒了观众,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了第一名。
C.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人家都在捐钱物,你却细大不捐,真是不好意思。
D.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温家宝总理昨日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表讲话时称,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
B.我们顺利地按照修自行车的老张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住在红梅新村的案件目击者。
C.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下,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D.据常州气象台资料显示,今年常州市除夕最高气温16摄氏度,年初一气温更达18度,创1984年以来常州春节最高气温。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出细菌的作用。(不超过30个字)(3分)
细菌虽然小的连肉眼也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这些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树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吸收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
答:                                 。
5.请你仿照下面常州艺术节的标语形式,为学校开展的“迎2010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综合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主题突出,内容相关,结构大致相同。(3分)
常州艺术节:龙城喜庆,遍开艺术奇葩
常州省运会: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 6-9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译文:                                                                  。
⑵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译文:                                                                   。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⑴陈羽的《从军行》刻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2分)
                                                                                 
⑵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⑶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⑵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⑹独学而无友,                 。(《礼记》)
⑺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⑻流水不腐,               。(《吕氏春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节)
12.请分析第③段场景描写的作用。(5分)
                                                                                
                                                                                
13.请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①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3分)
                                                                                
②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3分)
                                                                                
14.文中哪些具体的事物属于作者所说的“秋日的灯盏”?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15.本文隐含了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分条加以概述。(6分)
                                                                                
                                                                                
                                                                                
六、实用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清朝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家。鸦片战争后,不少爱国志士开始寻求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道路。魏源通过对资本主义列强的认真研究,破天荒地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
 魏源7岁上私塾读书。他从小好读历史书籍,注意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1814年,随其父来到京城,靠教书谋生,向今文学大师刘逢禄等学习公羊学。就在这时,他结识了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由于志趣相投,很快成为挚友。他们摒弃烦琐考据的学风,勇于面对现实,切磋“经世致用”之学,探索挽救腐败的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良法。
 1829年,魏源在北京做内阁中书舍人,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如饥似渴地阅读史馆秘阁所藏的官书和士大夫的私人著作,为他以后著书立说创造了条件。1830年,他随杨芳至嘉峪关,考察西北的地理和边防情况,对于西北的防务更加关心。1831年,因父丧南归,不久移居南京,先后协助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筹划漕运、盐政,水利等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必须改革旧制,才能兴利除弊。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魏源毅然以振国威、安边疆为己任,投身民族自卫战争。同年10月,当他听到英国炮兵上尉安突德在浙江定海附近测绘地图时被当地群众抓获的消息后,立即赶往宁波知府衙门审讯战俘。他根据口供,并参考其他书籍,于1841年写成《英吉利小记》一文,介绍了英国的概况和侵华意图,揭露了英国贪婪狡猾的本性,提醒人们重视研究英国的国情、军情,认真对付侵略者。
 1844年,魏源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辉煌巨著。他是我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改革吏治、开通言路、吸收外资、振兴工业、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和增强国防等一系列救世治国之道。龚自珍说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及扛鼎之作《海国图志》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作为鸦片战争后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地位。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源鉴于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的事实,以振国威、安边疆为己任,毅然投身到民族自卫战争中去。
B.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全面总结我国的研究成果以及当时能搜集到的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经反复修订完成的。
C.魏源根据安突德的口供,大致了解了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并据此分析得知英国侵华的图谋。
D.《海国图志》中提出了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和增强国防等一系列救世治国之道。
17.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魏源形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魏源取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地位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钱包,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朋友拂袖而去……面对失去的东西,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呢?
请以“面对失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B (A.zhēng/zhèng, xiān,  hè/hé    B.piāo,zhī,jǔ     C. fěi, sài/sè, jié/jí   D.lù, bāo/bǎo qì/qiè)
2. D (A“目无全牛”是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B“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C “细大不捐”:捐,舍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D“甘之若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3.A(B项中“顺利地”应在“简图”之后,语序不当,C项“被人嘲笑”和“贻笑于大方之家”杂糅,显得结构混乱;D项“创”只能和“记录”等搭配,不能和“气温”搭配,搭配不当)
4.答: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盎然绿色(或维持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5.晋陵欢腾,喜迎全省健儿
(3分。内容2分,结构1分。如果内容完全偏离主题的,结构不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B(更:经历)   7.A   8.B(“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9.(10分) (1)朱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共4分。其中“诈”“具”“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共3分。其中“故事”“存”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犯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佩戴黄色绶带(官俸二百石)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巾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欺瞒的。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⑴《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⑵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⑶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答映衬或衬托也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⑴不宜妄自菲薄
⑵黄发垂髫  
⑶忧谗畏讥  
⑷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⑸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⑹则孤陋而寡闻
⑺学而不思则罔
⑻户枢不蠹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2.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5分)
13.①庄稼从春种到秋收时间非常漫长,只有收进谷仓,希望才成为真实,才成为幸福的依托。(3分)
②秋天的人、文去掉了虚浮和华丽的东西,变得更加冷峻,更加朴实无华。(3分)
14.田野里在寒风中兀立的浆果和稻穗;农家透着芳香的谷仓;作家秋日里在乡村写出的作品。(3分)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3分)
15.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每点2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6.C(以偏概全,遗漏了“并参考其他书籍”。)
17.①从小好读历史书籍,注意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②结识了进步思想家龚自珍,使他勇于面对现实,探索富国强兵的良法;③亲历鸦片战争,认清了英国的国情、军情和侵华意图。
18.①心怀理想,好学不倦: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心怀救国济世的理想,不懈寻觅真理。②治学严谨,理论与实际结合:既注重书本知识,更重视社会知识; 既能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更能把知识和实际结合;既研究中国,更研究外国。③善于交友,探索真知:结识龚自珍,考察边防,协助改革,审讯战俘等。
七、作文(70分)
19.参照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阅标准。 (222.184.76.2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必修二高二语文期末总评试卷』  下一个『句容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