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初三年级诗歌模拟试卷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9年度初三年级诗歌模拟试卷测试(九年级选择性必修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前两句一“僵”一“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凄凉处境;一个“思”字又集表现了诗人爱国思想情感。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芨芨可危。3、从全诗看
试题预览
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前两句一“僵”一“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 凄凉处境;一个“思”字又集表现了诗人爱国思想情感。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芨芨可危。
3、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收复失地、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请写出能够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不少于两点)。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4、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
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 “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团聚,话巴山夜雨时的什么?
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及旅途见闻,思念亲人的种种情思。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孤寂思乡(凄凉愁思)。      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做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情。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何深意?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3、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表现自己虽然被贬,但又不甘低沉、傲然向前的高远志节。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         品性高洁,不攀附权贵。
2.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一个人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渔 家 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从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你想到会传递“塞下”哪些有关战争方面的信息?
①守边兵力薄弱,只有紧闭城门。②反映守军将士戍边决心大,紧闭城门死守孤城。③反映朝廷没有投放大量兵力,因而有势单力薄,孤寂之感。④边城紧张的战争气氛。
5.“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千古戌边将士的真切写照,请你谈谈你的感受。
这是千古戍边将士的命运的真切写照,表现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  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都传递了诗人的什么心声?         反映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愿望。
5.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诗人只是希望杀敌立功、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名垂千古,这并不同于那些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之人。

饮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2.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①、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②、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③、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行路难《其一》(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是实写吗?谈谈你的看法。否,象征世道险阻和前途渺茫。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句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作者想到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所以精神又昂扬起来。
3.谈谈你对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解。
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渴望报效国的豪情壮志。
2.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狂;   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4.“鬓微霜,又何妨!”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词人虽然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
表达词人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而且词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另外造语形象,“如满月”形象地写出词人劲射时的英雄气概。
黄  鹤  楼(崔  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3.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①“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        ②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赤     壁(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比喻作者漂泊不定的行踪;而且以蓬雁自比,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思乡之愁。
2、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05年扬州中考题)泊  秦  淮(杜牧)  
烟茏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04年扬州中考题)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感时忧国,思念家人。
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114.236.59.21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选择性必修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七年级下册各单元综合实践专题训练卷』  下一个『胜利二中高一语文3月份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