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泰州市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泰州市二〇〇八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二部分 合计 初计分人 复计分人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
试题预览
泰州市二〇〇八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  二  部  分 合  计 初 计 分 人 复 计 分 人
题 号 一 二 三
得 分
请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小框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恻隐(cè)     吮吸(shǔn)   朦胧(móng)  不谙世故(ān)
B.累赘(lěi)     飞窜(cuàn)   畸形(jī)     深恶痛疾(wù)
C.癖好(pǐ)     匮乏(kuì)    消弭(mí)     杳无消息(yǎo)
D.娴熟(xián)   绽开(zhàn)   龟裂(guī)    大有裨益(bì)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前,《读者》已经衍生出“读者欣赏”“读者•乡土人情”“读者•原创版”三种刊物。
B.参加“2007足球甲A比赛”的有: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广东宏远等12支劲旅。
C.“这题实在错得冤枉!”他恨得跺了一下脚说,“下次再不能‘大意失荆州’了”。
D.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物业有关负责人也多次到李大爷家里看情况,信誓旦旦保证办好此事,可谁料想开的都是空头支票,直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B.除夕之夜,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亿万观众。
C.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下去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D.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主办的奥运会,尽管中国财力不是很雄厚,但有13亿人民的支持,我们就是倾国倾城也要办好这次奥运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我国楼兰古国突然消亡都是过度利用生态资源索取发展的。
B、英国雷丁大学一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C.宪法修订让民营企业吃了颗“定心丸”,代表们预测,中国将迎来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春天。
D.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衣食所安(养生的东西)   优劣得所(优秀的人才)
B.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久而乃和(才)           不复出焉(从这里)
C.援疑质理(提出)        日出而林霏开(消散)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D.属引凄异(连续)        学而不厌(厌烦)         增其旧制(规模)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这一天天气晴明。                             。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飘散,变成了许多楼台。
③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   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得分 评卷人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7.请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旁骛   (2)群英会萃     (3)饮泣吞声       (4)相辅相承
(5)秘诀   (6)查颜观色     (7)纹丝不动       (8)卷帙浩繁
(9)笃信  (10)洗耳躬听    (11)如数俸还      (12)炉火纯青
改  正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
①                ,死而后已。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                 。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④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桃李不言,              。         ⑥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⑦《红楼梦》有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                           ,                        。
⑧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
9.阅读王维的《山中》一诗,完成下列三题。(5分)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简略说说末句中“湿”字的妙用效果。(2分)
                                                                                   
(2)古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你认为这幅“画”有何特色?(1分)
                                                                                   
(3)结合本诗内容及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2分)
                                                                                                      
10.仔细观察右边的图画,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根据画面内容,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不超过10个字)。(2分)
                                                             
(2)在班级组织的“我和鸟儿有个约会”的专题活动中,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从提供的词语中任选三个,将它们组织成一段充满文采和深情的开场白,以进一步唤醒同学们对鸟儿的同情之心。(4分,不超过80字)
翅膀  音符  聆听  欢畅
                                                                                   
                                                                                   
11.名著阅读。(5分)
他,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多谋善断,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是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另一方面又有着很强的忠君思想,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他的性格中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1)“他”是名著《           》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2分)
(2)请简要写出原著中与他有关的三个故事情节。(3分)
                                                                                
1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泰州,一座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具有悠久的文化遗存和多彩的文化传统,名人辈出、特产丰富的城市。
(1)2008年5月,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经过泰州。如果传递活动的方案中需要介绍一位泰州籍名人,你最希望介绍谁呢?请写出他(她)的姓名,并概括其主要事迹或成就。(3分)
                                                                                   
(2)即将编辑的校刊约请你所在的班级为“多彩泰州”栏目撰稿,如果让你写几句话来介绍我们泰州的某一名特优产品,你将如何撰写呢?(2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②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③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④,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⑤,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⑥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  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  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
④项:古地名。     ⑤会稽:山名。              ⑥族:灭族。
13.辨别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出含有该词该义的一个成语。(2分)
(1)不足学:                      (2)梁与籍俱观: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2)虽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梁 父 即 楚 将 项 燕 为 秦 将 王 翦 所 戮 者 也
16.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选文表现了他的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3分)
                                                                                   
                                                                                   
                                                                                   
(二)阅读《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节选)一文,完成17—20题。(14分)
从2006年3月1日起,根据新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因为它们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此举一出,众说纷纭。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是社会生活最重要的产物。“网络语言”并不脱离赖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生活。就计算机技术生成和支持其运行的科学原理而言,计算机网络是“数字化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语言是“数字化语言”。但是,发明、创制计算机技术者的思维语言、日常交流信息的语言,却依然只能是人类的自然语言。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网络信息交流,只能在人类的自然语言与人为创造的计算机数字语言的相互切换过程中实现。因而,在计算机网络的语言生活中,人类自然语言与计算机的“数字化语言”是互为表里的,相互切换的“互动”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层面,多具有切合自身生存空间和行为特点的言语习惯和言语时尚。“数字化语言”、“网络语言”,只是一种用以表现、表达人类自然语言信息的下一层次的工具,一种“网民”们网络生活层面特定的言语时尚。
“网络语言现象”突出地表现在网络群体约定俗成并迅速流行开来的诸如网络缩略语、网络流行语,以及网络副语言习俗符号等;究其性质,是经“网民”约定俗成的一种适应网络信息交流活动需要的工具。至于一些网络流行语在网络外部社会的使用,甚至成为青少年群体的言语时尚、“酷语”,无可非议。对不上网的“非网民”而言,对于网络语言如闻“隐语行话”,也不必大惊小怪。不在其间,不懂也合乎情理。在现实生活中,“挂彩”、“撕票”、“大腕儿”、“走穴”、“顶风上”、“跳槽”、“扯淡”这些原本“出身”于“江湖黑话”者,早已堂而皇之地登入“大雅之堂”,被吸纳为现代汉语语汇的正式成员。不仅所谓“网语”中还未见这类语言,即或与时下流入“市井”的诸如“菜鸟”、“灌水”、“伊妹儿”、“网虫”、“黑客”、“美眉”等相比,恐怕出自“数字文明”的这些语汇要比那些业已进入现代汉语而“出身”于“江湖黑话”者,“档次”高得多,“清白”得多。
网络语言生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理应接受社会文明的规范,亦需要辨风正俗。网络语言生活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是现实社会生活各种不文明现象的直接反映,更是网络社会生活无序状态的写照。按照吕叔湘先生针对新语汇所说的“宁滥勿缺”原则,对于新生事物的“网络语言”及其影响,应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17.根据选文第二段的内容,概括说说你对“网络语言”的理解。(4分)
                                                                                   
                                                                                   
                                                                                   
18.为什么“菜鸟”、“伊妹儿”等网络语言要比“挂彩”、“撕票”等江湖黑话“档次”高得多,“清白”得多?阅读第三段后,简要回答。(2分)
                                                                                   
19.你平时一定接触过不少“网络语言”,请你列举两个例子(本文出现的除外),并说说它的意思。(4分)
                                                                                   
20.阅读选文并联系实际,请你谈一谈应该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不少于两点)(4分)
                                                                                   
                                                                                   
(三)阅读《文章太守》一文,完成21—25题。(18分)
终于来到了扬州,听到了欧阳修吟诵《朝中措》①的声音,那声音凝固在平山堂前的石碑上。平山堂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但这首词却是他离任多年后在开封写的,这位欧阳公在京师的殿阙里“勾当”②之余,忆及当年在扬州的外放生涯,却相当留恋,特别是词中的“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几句,很有点洋洋自得的意味。这自得不仅因为他的诗酒风流,而且因为他是一方的最高长官,因此,他那“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放达就不光是一种个体性的生命呈示,而且定格为流韵千古的文化风景。在和自然山水的秋波对接中,欧阳修笔尖轻轻一点,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文章太守③。
“文章太守”是一顶相当风雅的桂冠,可是当我们在浩浩人海中进行资格认定时,目光却渐至迷茫。因为在大部分的升平时代,官吏总是由文人承担的,而选拔官吏的途径是科举,也就是考诗赋文章,那么可以想见,能当到一方太守的大概文章都写得不错。这样一推论,所谓“文章太守”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因为大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列入其中。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官吏虽然也有文化,但他们的人生价值主要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官场行为。能称得上“文章太守”的,起码应该是一些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他们生命的辉煌在于文化呈示和文化定位,当官则带有“反串”④的性质。例如,同样是高级官僚,而且也有过相当不错的政绩,人们总习惯于把屈原、白居易归入文化人一类;同样是文章高手,人们总习惯于把曹孟德、李隆基归入政治家的行列。至于像李后主那样的角色,虽贵为国主,恐怕还是算他一个“开山词宗”较为合适。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有些官员的诗文确实也不错,照理也可以称为“文章太守”的,但是再看看他们的文化人格,我们只能不无遗憾地让目光跳过他们的身影。例如唐代有一个叫李远的人,诗写得很漂亮,唐宣宗时任杭州太守,上任后倒也清廉能干很得人心,只是不改名士派头,曾在关中一个和尚处访得一双杨贵妃的袜子,从此奉为至宝,常常取出来给朋友玩赏。这种人,虽然“文章”和“太守”两方面都说得过去,却不能称为“文章太守”——他们的文化人格过于委琐。
我们还是走进历史的长廊去作一番巡礼。起初我以为西汉的贾谊当之无愧,因为他有“贾长沙”的别称,想必是当过长沙太守的了。但一查,不对,他的头衔是长沙王太傅,也就是家庭教师。接下来轮到孔融,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也确实当过北海令。但北海弹丸小郡,是个不起眼的县级市,孔融在那里的身影亦缥缈难觅。再往下是风华绝代的唐宋,文章太守出得最多,从京师到各州郡的官道上,外放的翰林学士络绎不绝,衣带当风,卷帙琳琅,这是一幅令后人多么期羡的风景!我们毕竟有过一个云蒸霞蔚的盛唐,也有过一个虽不算强盛,却风情万种的两宋。
注释:①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②勾当:宋代流行语,用现在的话说叫“主管”。   ③太守:太守大体上是汉代的称呼,自唐宋以后已非正式官名,本文不拘泥于具体朝代和称谓。    ④反串:戏曲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
(选自《湮没的辉煌》,东方出版中心,有删节。作者:夏坚勇)
2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听到了欧阳修吟诵《朝中措》的声音,那声音凝固在平山堂前的石碑上。
                                                                                   
(2)我们毕竟有过一个云蒸霞蔚的盛唐,也有过一个虽不算强盛,却风情万种的两宋。
                                                                                   
22.欧阳修在《朝中措》中说自己“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请从读过的欧阳修诗文中分别举例,以验证他的诗酒风流。(4分)
                                                                                   
                                                                                   
23.第三段划线句子中的“问题”具体指什么?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4分)
                                                                                   
                                                                                   
24.除本文提到的欧阳修外,按照作者的观点,再从唐宋两朝中列出两位“文章太守”:(2分)
                                                          
25.按照作者的观点,文章太守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请简要作出回答。(4分)
                                                                                    
                                                                                   

得 分 评卷人



26.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在       中学会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在        中学会 (222.45.245.16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言文字应用测试题』  下一个『安县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