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秋期九年级期中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秋期九年级期中试题(九年级上册 北师大)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秋期2009级联校语文半期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3分)A.分外fèn解剖pāo 深邃suì余晖huīB.忐忑tè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gùC.颓废tuí弥留mí灵柩jiù襁褓qiǎngD.繁衍yǎn强聒guō颤动chàn亵渎xiè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字,把正确的字规范、工整地写在方框内
试题预览
  2008年秋期2009级联校语文半期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3分) 
A.分外fèn 解剖pāo 深邃suì  余晖huī 
B.忐忑tè  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gù
C.颓废tuí 弥留mí  灵柩jiù   襁褓qiǎng
D.繁衍yǎn  强聒guō 颤动chàn 亵渎xiè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字,把正确的字规范、工整地写在方框内(4分)
袖手旁观  根深底固  不知所措  墨守陈规  投机取巧  崭露头脚  不功自破
错字
正确字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了杀身之祸。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骛八极,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1)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
(2)句②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
(3)句③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
(4)句④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续写一句。(2分)
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阿Q”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2分)
                                                                        
                                                                        
7、综合探究:(共12分)
【1】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8分)
(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2分)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版:_______________
(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2分)
(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 恶小而为之(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80字(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后的发现。(4分)
某网站上发了个帖子:“假如你有100斤黄豆要卖出去,可现在市场上黄豆滞销,请问你有什么办法把豆子卖出去?”
跟帖的网友纷纷支招儿,现列举三种如下:
第一种:把豆煮熟。如果卖不出去,就做成豆豉;还是卖不出去,就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第二种:做豆腐。如果做硬了,就卖豆腐干;做稀了,就卖豆腐花;实在太稀了,就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出去,就放几天,改卖臭豆腐;还是卖不出去,就让它长毛,改卖腐乳。
第三种:让豆子发芽。如果豆芽滞销,就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还卖不动,就让它再长大点,卖盆栽,命名为“豆蔻年华”,这次卖的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出去,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主题就是“豆蔻年华的枯萎”,以此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成本回收;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那就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移栽入土,灌溉施肥,除草培育,几个月后,再去市场卖豆子……(选自《莫愁》)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古诗文积累(共10分)(注:除③题中的人名为每空0.5分外,其它每空1分)
①.《沁园春•雪》中衔接上、下片的句子是: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花草无语,文人有意,如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               ”;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                 ,               ”
③.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
           (人名)曾说过:                            
           (人名)曾说过:                            
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名句,请你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               。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5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解释加横线词语。(4分)
(1)秦王怫然怒(     )       (2)天下缟素  (    )
(3)休祲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一个例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题(共40分)
(一) 阅读《大地的耳朵》,完成下列各题。(22分)
      ⑴小时侯,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⑵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⑶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⑷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⑸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⑹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⑺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⑻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⑼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⑽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⑾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⑿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⒀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⒁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⒂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摘自《读者》2005年第9期,有改动)
   14.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16.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⑾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4分)
   

   17.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6分)
   (1)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3分)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文中两次运用了“刻意”一词。母亲的“刻意”夹冬菇和“我”的“刻意”夹冬菇,其起因是完全一致的。
   B.第⑽段中 “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一句,意在表明妈妈做的“冬菇焖鸡”不仅鲜美爽口,而且口味独特。
   C.第⑾段中“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一句,说明吃冬菇确实能使人听觉敏锐,从而印证了母亲的话。
   D.全文以冬菇为线索,自始至终记叙了“我”童年时吃冬菇的事,情节完整,语言华丽,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二) 阅读《诗意山水》完成下列各题目(18分)
诗意山水
(有删改)
◆     佚  名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   ,北疆山水的    ,西域山水的     ,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   ,水的   ,水的   ,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                  。畅游好山好水,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19.请根据各地山水的特点,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充到第②段的横线上。(3分)
苍凉与神秘    温婉与柔媚    秀雅与奇异
20.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共涉及到三位唐代诗人及相关作品,请你根据文中内容提示,将下表填充完整。(4分)

张继 《枫桥夜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请仿照第③段中写“山”的句式,续写有关“水”的句子。(3分)
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         ,水的         ,水的         , 
22.第③段诗句中写道“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其中范希文即范仲淹,请你结合《岳阳楼记》,说说所谓“两字关情”应该是指哪两个字?(2分)
                                                                                                                                  
23.请根据你自己的文化积累,为第③段加波浪线的部分补写一个实例。(2分)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北师大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上)学业水平检测』  下一个『08年秋季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