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二中2008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一级语文学科试卷(必修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饶平二中2008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一级语文学科试卷(必修①)(高一必修一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饶平二中2008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高一级语文学科试卷(必修①)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高_______年级_______班座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聒(guō)噪 归咎(jiù) 联袂(jué) 云翳(yì)B.滑稽(jī) 回溯
试题预览
  饶平二中2008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
高一级语文学科试卷(必修①)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高_______年级_______班  座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聒(guō)噪 归咎(jiù) 联袂(jué) 云翳(yì)
B.滑稽(jī) 回溯(sù) 迄(qì)今 戕(qiāng)灭
C.步履(lǚ) 璀璨(càn) 颓(tuí)败 夙愿(sù)
D.点缀(zhuì) 惦(diàn)记 罪孽(niè) 戏谑(xu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以前的CBA赛场上,八一队一直与广东队平分秋色,如今由于自身的原因,只能让广东队独霸国内篮坛。
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C.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
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B.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4.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B.七夕C.中秋D.元宵
二、本大题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10分,其中5~7题各2分)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B.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
C.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D.谗人间之 间:离间
6.对于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和“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事其君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刺世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刺世事”指出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和目的。
B.“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指屈原“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如《离骚》中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香草象征自己的品德。
C.文中提到的《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D.司马迁对屈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耿介不阿的操守、光明磊落的胸怀、正道直行的性格给予高度的评价,对其饱受打击、深被压抑、报国无门以至穷愁潦倒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⑵靡不毕见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①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②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③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④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⑤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⑥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⑦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⑧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12.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6分)

13.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0分)
①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有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不是极为罕见的。
②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 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时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④ 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女儿对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 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扰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 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 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4.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4分)

15.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16.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加以评析。(3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8分。
17.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选一处填写即可)(2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社会生活的变化催生了新词新语,也赋予一些词语新的含义。根据加点的词语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2分)
(1)辽宁俩“民工”先求律师讨工钱,再谎称自己从工地挖出金条。自恃见多识广的律师因贪心被这俩“民工”用简单骗局忽悠走了20万元。
(2)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19.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要求:第一、二处必须用必修①第二单元中的传主,第三、四处必须是必修①中涉及的作家作品。(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五、本大题1小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饶平二中2008学年度课程模块考核
高一级语文学科试卷(必修①)
参考答案
1.A.(“袂”应读mèi)
2.D(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A平分秋色:比喻竞争双方不分上下,符合语境。B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符合语境。C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在学问或技艺等方面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
3.A (B去掉“所致”,“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歧义;C成分残缺,“表达……的愿望”;D搭配不当,“意识”不能跟“不断提高”搭配)
4.C
5. B(困厄)
6. D (“其”,意义不同,①指代“它的”,②文章的;“以”都是连词,③表目的,④从而,表结果。)
7.C (抒情诗)
8.(4分)
⑴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⑵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9.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见,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是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强烈的感情对比。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鲜明的形象对比中,充分地展示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和痛苦。(言之有理即可。)
10.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3)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1.(3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评传内容的领悟和分析评判,能力层级B级和C级兼而有之。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A项是对文章表达方法和行文思路的分析。C项是对文章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概括。D项是对朱自清职业形象和专业能力的推断概括。
12.(6分) [答案]①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甘沉沦,苦苦探索;坚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
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有责任地支持、指导“湖畔诗社”。
③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
 [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关键是首先要整体把握评传内容,找出“材料源”,然后归纳整合。例如:①人生信念的“事件材料”源于第3节和第6节等,③交际为人的“事件材料”源于第1节和第3节等。答案整合为三个方面六个小层次,每个小层次给1分,只要每个小层次的意思对,可以不讲顺序,即可得分。
13.(6分) [答案]第一问:①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②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③工作不稳,来去不定。(3分,答一点1分,答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进的道路;③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刹那主义”)。(3分,答一点1分,答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在整体把握评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4.(4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15.(3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6.(3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7.示例: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褒)
          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贬)
18.(1)蒙骗  (2)有意隐瞒
19.【示例】从孙中山学得淡泊的品质,从爱因斯坦学得创新的意识;张洁《拣麦穗》的纯美情感,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生命感悟
(其他: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2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2分。 (116.16.144.23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盱眙中学2010届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个『佛山顺德容桂实验学校2008年初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