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3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2008年7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大连23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2008年7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大连23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42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伺(cì)候词藻(zǎo)忏(qiàn)悔汗涔涔(cēn)B蹩(ié)进谛(tì)听脑髓(suǐ)鲈鱼堪脍(kuài)C战栗(lì)孱(càn)头
试题预览
  大连23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42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伺(cì)候     词藻(zǎo)     忏(qiàn)悔     汗涔涔(cēn)    
  B蹩(bié)进     谛(tì)听       脑髓(suǐ)      鲈鱼堪脍(kuài)
C 战栗 (lì)       孱(càn)头      憔(qiáo)悴     苌(cháng)弘化碧
D 刎 颈(jǐn)      樯橹(lú)       纶(lún)巾      繁文缛(rù)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半晌    包涵    昧心    一番风顺
B 吝啬    撕碎    摩登    归根结蒂
C 忤逆    渊源    烦燥    礼上往来
D 暮蔼    鳏寡    阿谀    拾人牙慧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        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
②订立和变更聘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         一致的原则,并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③尽管上半年国际干散货市场运价一直走低,但“中海发展”却风景这边独好,上半年 经营业绩          没有下滑,          实现了强势增长。
A.登陆    磋商    非但/反而 B.登录   协商    非但/反而
C.登录    磋商    不但/而且 D.登陆   协商    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张家辉近来在杜琪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是在《社
会》系列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B.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防病毒市场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深奥的产品宣传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行业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C.“养老险”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很容易成为经济负担。因此,专家呼吁:选择“养老险”,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长春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长春市体育局、长春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B.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C.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地震灾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6.下列词语“引”解释错误的一项
   A.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B.虞常果引张胜(拉着)
C.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D.君子引而不发(拉开弓)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心理与应激性疾病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使人们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出现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如果人们对刺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易发生应激性疾病。
②说到应激性疾病,就得说到什么是应激性反应。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在大脑的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而应激性反应的调节作用又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就可能转为病理改变,发生应激性疾病。
③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样就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其他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脱发症、神经性呕吐、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④因此,当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社会环境时,要避免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就应该不断降低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
⑤此外,我们还可以给心理补充“营养素”。专家认为,最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童年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否得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育。各年龄阶段积极的情感会使人在事业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⑥当然,宣泄和疏导也是重要的“营养素”。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我安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而适度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除此以外,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坚强的信念与理想等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8.下列不属于应激性疾病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A.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精神状态中。
B.机体对刺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集体反应。
C.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有限,机体内环境长期失衡。
D.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紧张得不到缓解。
9.下列对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评估学说”,可以转换视角认识事物,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B.培养积极情感能使人增添信心和动力,保持心理健康。
C.树立坚强的信念,拥有崇高的理想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矛盾。
D.适度宣泄可以消除心理矛盾,达到心理平衡。
10.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应激性反应是机体通过大脑、下丘脑、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保护性反应。
B.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就会升高,从而产生心血管疾病。
C.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诸如紧张性头痛、消化性溃疡等免疫性疾病。
D.有些人心理发育不健康,追溯其原因往往与童年时期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有关。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 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 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 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 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 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 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 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 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宾客皆背魏之赵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B.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臣请为王言乐
1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
(1)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2)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3)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4)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5)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6)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 ⑴⑵⑸     B.⑴⑷⑹     C.⑵⑶⑹     D.⑶⑷⑸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 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 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 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第Ⅱ卷(共108分)
四、(19分)
15.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6分)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3分)
译:
②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3分)
译: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

(1)           ?杨柳岸晓风残月。
(2)南宋爱国词人     的《永遇乐·京口北故亭怀古》〉有“凭谁
问:      ,             ?  ”
(3)人生如梦,                      。
(4)莫道不销魂,      ,            。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6)把吴钩看了,       ,                 登临意。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读  树
李国文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处。 
  所有的人,尤其有了一点名气的人,都会要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而树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 
  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古树与老人,相同之处,都有一份难得的历史感;不同之处,古树无言,老人要份;古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苦日无多的老人,却总爱跟世界较劲。这就是树和人的差别所在,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人拔得天高,也是不会死的;有的人,初老尚好,犹知收敛,更老以后,灵性消失,感觉迟钝,精力不逮,思想麻木,便要做出不拔高不行,拔不高也不行的令人不敢恭维的尴尬事。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树和树相处,天空很高,大家一齐向上生长,人和人相处,地盘有限,难免就要磕磕碰碰。因此,读树以后,再来读人的话,就会懂得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 
  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往事已矣,过去的那些灰暗的记忆,也就让其渐渐淡忘,渐渐消逝。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 
  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那些懊丧,那些悔恨,那些苦痛,那些沉沦,就让它留在树木的年轮里,随风而去吧!
18.文章开篇说“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所“读”到的“树”与“人”有哪些不同点,写这些不同点有何用意?(4分)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重庆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上海市嘉定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