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08年高三年级模拟(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2008年高三年级模拟(四)(高三下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东省聊城市2008年高三年级模拟(四)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试题预览
  山东省聊城市2008年高三年级模拟(四)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看顾/看涨    模样/模棱两可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B.挣扎/挣钱    未遂/ 称心遂愿    应对如流/应运而生
C.阑珊/删改    提挈/ 锲而不舍    字斟句酌/真知灼见
D.堤岸/提防    为难/为虎作伥     故态复萌/海誓山盟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绯红    付梓    名付其实    融汇贯通
B.疏竣    篮本    娇枉过正    色彩斑斓
C.迤逦    磕拌    书声琅琅    溘然长逝
D.对峙    肄业    胼手胝足    生灵涂炭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他屡出奇招,颇多             ,真可谓“智多星”。
②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修改或             ,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
③世界上最大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T3航站楼2月29日开始             。
A.权术    废止    运行     B.权数   废止    运营
C.权术    废置    运营     D.权数   废置   运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竭尽全力推进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祖国的蓝天白云披荆斩棘,为人民的环境健康鞠躬尽瘁。”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3月24日首次发表履新感言。
B.无论是手擎祥云火炬的火炬手,还是道路以目的民众,每一个人都是“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参与者、胜利者,都将分享奥运圣火带来的喜悦与荣光。
C.现在许多年轻人忽视本土传统节日文化,喜欢过洋节,在“圣诞节”或“情人节”时到商场或鲜花店慷慨解囊,大肆购买礼物。
D.继《乡村爱情Ⅰ》后,笑星赵本山又马不停蹄一不做二不休地推出了《乡村爱情Ⅱ》,该电视剧正月初四起开始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汉语的音节结构枸造严密,每个音节都含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的。
B. 股市的健康发展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但近期中国股市的波动不会产生此种影响,因为政府的所有调探措施都是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C. 我国应该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的步伐,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D. 在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项项惠民政策,内容涉及物价、住房、就业、社保、教育等民生问题。
二、(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匈奴西迁与匈牙利人的祖先
崔建国
公元374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的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它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牙利平原,建立了显赫一时的匈奴帝国,并一度与西罗马帝国形成对峙局面。在匈人神出鬼没,势如破竹的重击下,晕头转向的欧洲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未能弄清自己对手的底细。因此,匈人的来龙去脉就好象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时光荏苒,直到18世纪后期,终于有人试图揭去这层面纱。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首先在其《匈奴、突厥、蒙古及其他西部鞑靼各族通史》中提出,这个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此论一出,英国历史学家吉本率先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引用了揆尼“匈人来源于匈奴”的说法。由此,马上在欧洲史学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激烈的论战。“从18世纪以来,这个问题曾进行过不停地辩论,但毫无结果。”但是,就总体而言,大多数学者趋向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观点。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应有很大发言权的中国学者是持什么观点的呢?事实上,在中国的史籍中,自窦宪将北匈奴击败,迫其西迁后,北匈奴就象断线西飞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迹。因此,中国学者并不知道匈奴西迁的行踪。由于中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闭塞封闭状况,中国学者直到近代才得知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洪均,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从西方著作中引述了匈奴侵入欧洲的过程。此后,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洲考》一文、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也注意并研究了这段历史。不过,与欧洲学者迥异,中国学者几乎全都认定匈人就是匈奴。然而,中国学者的加盟并没有使匈人就是匈奴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仍有不少疑点没有澄清。其中,尤其让人困惑的是,从中国史籍记载自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起,到欧洲史籍记载公元374年匈人击灭顿河以东的阿兰人止,这中间北匈奴有280多年的历史竟是空白!也就是说,从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索。
为了查证这280多年的历史,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考证和论争。如齐思和认为,北匈奴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单于庭,到4世纪70年代出现在东欧,有一个逐渐西移的漫长的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91~160为悦般时期;160~260为康居时期;260~350为粟特时期;350~374为阿兰时期。但林干则将北匈奴西迁的过程分为三站:第一站迁往乌孙的游牧地,第二站为康居,第三站为阿兰聊(奄蔡)。当然,这些考证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和欠缺,难免疏漏和错误,它们能否成立尚需事实,尤其是地下考古资料的证实。但是,它多少拂去了一些积淀已久的尘埃,使之隐约露出了历史真相的轮廓。其功绩是难以抹煞的!
“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它所具有的合理性却是显而易见的,绝非象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是空穴来风。况且,还有资料证实,公元5世纪时,匈人帝国极盛时期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曾用无比骄傲的口吻自豪地宣称,他可以将其先祖追溯到1000多年前著名的匈奴首领身上,他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中的记载大体吻合,这也可以算作”匈人就是匈奴的一个旁证吧?
6.下列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秘莫测的匈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迫西迁的匈奴人。
B.在研究“北匈奴西迁”这一问题时,章太炎、梁启超等中国学者几乎都认同“匈人就是匈奴”这一观点。
C.关于“北匈奴西迁”地过程,在目前的考证和论争过程中基本上分成了两种观点,一是四段论,一是三站论。
D.据中国史籍记载,北匈奴于公元91年西迁,在公元371年匈奴人击灭了顿河以东的阿兰人。
7.下列关于“匈人就是匈奴”的说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匈奴人神秘莫测,被迫西迁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突然失去了踪迹。导致中国者并不知识匈奴西迁的行踪。
B.中外学者在弄清北匈奴西迁的过程所进行的相关考证中,由于立论的史料过于零散和欠缺,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
C.北匈奴有280多年的历史都是空白的,中外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北匈奴西迁的线索。
D.虽然中外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缺少足够的事实证据,尤其是缺少地下考古资料。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说之所以还没有定论,是因为它明显缺乏合理性。
B.首先发现匈奴与欧洲历史有关的是中国学者洪均,他在《元史译文证补》里提出了匈奴侵入欧洲的创见。
C.18世纪后期的法国历史学家德•揆尼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北匈奴西迁”的人,他在欧洲史学引发了一场论战。
D.虽然匈人帝国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说其祖先时,列举的名字与中国史籍记载大体吻合,但并不能为“匈人就是匈奴”这一问题下定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汪应辰传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①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为主和议,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今方且肆赦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张九成②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久之,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正方直,直言不避。……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论曰:“应辰学术精淳,尤称骨鲠。……皆事上忠而自信笃,足以当大任者,惜不尽其用焉。”
 (选自《宋史•汪应辰传》,有删改)
[注]①赵鼎:当时宰相。   ②张九成:当时主战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辰答以为治之要 要:关键
B.上甚异之 异:奇怪
C.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 次:等级
D.和议不谐非所患 谐:成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及唱第,乃年少子         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B.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   故且从俗浮沉
C.而堂吏食钱六百千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以此知之,故欲往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汪应辰“刚正方直”的一组是 (    )
①召为秘书省正字         ②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③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        ④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
⑤应辰奏驳之          ⑥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汪应辰幼时聪颖异常。他五岁就读书识字,“属对应声”常常出语惊人,记忆力不凡,借来的书过目不忘,十岁就能写诗。曾有一学官以韩愈为例嘲笑他,他反应机敏,以孔子一事加以回击,令人拍案叫绝。
B.汪应辰才智绝伦,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策论切中时弊,皇帝以为是一老年士子所作,不料是一个18岁的少年所写,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要授予官职,但赵鼎认为要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养成其材”,于是,授汪应辰为镇东军签判。
C.汪应辰反对秦桧,敢于直言。当秦桧力主与金和议时,他上书皇上,认为不应该“肆赦中外,褒宠将帅”,而应加强防备,“常若敌人之至”。正因为这样,他深为秦桧所忌,被贬官做建州通判。
D.汪应辰关心国事,体恤民情。在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期间,独自处理复杂的事务,节约开支,并上书皇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认为国家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浪费现象,使皇上“惊其费冗”,下令裁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3分)
 
(2)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4分)
 
(3)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①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①李涉,唐代诗人。曾因事贬谪出京后,后被罢官流放。此诗为第二次贬官时作。
(1)有认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并作简要分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何不改此度? (屈原《离骚》)
   (3) 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4)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五、(12分)
1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如不加重视,就会发展成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对因此而引起的形态和机能变化的不了解,产生疑惑和恐惧;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满负荷、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营养不当,造成亚健康状况。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帮助学生从亚健康状况转向健康状态。
答:                                                                      ,
17.下面是某日报的一则报道,请你用简明的文字对报道的内容进行点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个字。(4分)
本报讯:3月31日晚,由凤凰卫视及凤凰新媒体发起,并连同中国新闻社、北京青年报社、南方报业等传媒集团、世界日报等10家在内地、香港以及东南亚、美加等地区富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机构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举行。生物化学家陶一之、著名音乐人谭盾、影星章子怡等10人荣获“2006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颁奖会降重热烈。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除了章子怡,科学家的名字几乎没有知道。翌日,北京的一些传媒只是在娱乐版发了消息。传媒除对章子怡和刘翔以外,几乎都兴趣不大,特别是对找到破解H5N1病毒方法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发明纸质电池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美国纽约市首位华裔暨亚裔市议员刘醇逸、以其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陈易希等不悄一顾。
答:                                                                          
                                                                              
18.所谓“贴吧”是指网络中对有关内容的讨论。我们可以对“贴吧”中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回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是一个自由而热闹的空间,这里时时有跳跃着思想的火花。下面是有关“一次性筷子”的主题贴,请按照要求,从表示“赞同”或“反对”的回复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在表中填写回复。(4分)
1.主题:一次性筷子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生产和使用木筷子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和节约木材资源,今年4月1日起我国对木制筷子征收5%的税收。但是该政策并未对巨大的一次性筷子消费市场起到有效遏制作用。
2.回复(表示赞同“用一次性筷子”)  
3.回复(表示反对“用一次性筷子”)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江南蓑衣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时,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 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 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 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 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 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 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 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 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 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 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 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 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 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 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 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 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 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 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 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 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 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 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 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7 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 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19.第③自然段引用了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 分) 
答: 
答: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人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山东省烟台市2008年高三适应性练习(三)』  下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