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7—2008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南充市2007—2008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充市2007—2008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第Ⅱ卷前“密封线”内。2.考生务必将第Ⅰ卷1—10小题的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第Ⅰ卷答题栏”对应的空格内
试题预览
  南充市2007—2008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第Ⅱ卷前“密封线”内。
    2.考生务必将第Ⅰ卷1—10小题的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第Ⅰ卷答题栏”对应的空格内。
第Ⅰ卷(满分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宇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nuó)     宁谧(mì)    没落(mò)     胡同(tóng)
    B、点缀(zhuì)     隽永(juàn)   纤夫(qiān)     内疚(jiǜ)
    C、肄业(yì      翌日(yì)     慰藉(jiè)     寥廓(kuò)
    D、汲取(jí)      肆意(shì)     坍圮(qí)     邂逅(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漫    峥嵘    亵黩    蓊蓊郁郁    B、风致    瞭望    眩耀    无精打彩
    C、沧桑    树荫   清健    游目骋怀    D、端倪    婀娜    斑驳    贻笑大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  ,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
    无可措手的了。
    (2)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  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点情调。
    ⑶《花未眠》语言优美,典雅生动,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做到简练而又细致,纯朴而又恳切,值得我们好好  。
    A.反应  单纯  晶位         B.反应  单纯  品味
    C.反映  单调  品位         D.反映  单调  品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北京人爱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之度外,冷眼旁观。
C、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D、政府部门的领导安土重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些拆迁户都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此类事情不再发生,省政府决定取消企事业单位“一枝笔”签字制度。
B、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门上画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
  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它列为艺术家。
  D、文章的个性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作者的生活经
  历、思想修养、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小题(8分)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平?”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者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三宫。没死以闻厂欠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厂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不贤,不成材)    B、没死以闻  (临死之前)
  C、祭祀必祝之  (祈祷)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置办,配备)
8、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贤于长安君 
  A、和于身也    B、甚于妇人    C、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质于齐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乃自强步    B、赵王之子孙侯者    C、质于齐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龙说太后,最关键的是寻出“爱子”话题,引起太后的兴趣,拉近感情距离。
    B、触龙明知太后爱长安君甚于燕后,却故意说反话,以迂回战术使游说成功。
    c,“太后笑白”的“笑”字暗示太后放松了戒备,这为触龙游说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D、触龙游说赵太后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长安君“质子齐”,另一方面也确因自己小儿年少不肖,难成大器,趁机托太后安排工作以解除后顾之忧。
第Ⅱ卷(满分80分)
  三、(16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⑴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⑵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写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4分)
    (1)①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采桑子•重阳》)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
 闲 读 梧 桐
余秋雨
    ①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②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③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④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技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⑤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琅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⑥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俞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⑦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睛。
⑧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尽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⑨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
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⑩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阈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4、 (1)作者“闲读梧桐”,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2)梧桐的内在的精神特征是什么?(2分)
                                                                                
                                                                                
15、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他们的不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
                                                                                
                                                                                
                                                                                
16、怎样理解文章最后“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这句话?(2分)
                                                                                
                                                                                
17、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五、(10分)   
   18.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出下联(任选一题)。(3分)
上联:满园春色好                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浙教版语文8年级期末考试卷』  下一个『中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