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半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半期考试(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重庆市璧山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07.4)(命题教师巫正鸿)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窸窣(suō)倏(shū)然卮(zhī)酒坻(chí)石B.千镒(yì)寂寥(liǎo)孽(niè)障宫绦(tāo)C.夹(jiā)
试题预览
  重庆市璧山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2007.4)
(命题教师  巫正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窸窣(suō)      倏(shū)然         卮(zhī)酒        坻(chí)石
B.千镒 (yì)      寂寥(liǎo)        孽(niè)障        宫绦(tāo)
C.夹(jiā)缝      厢庑(wǔ)          偏裨(pí)         诟谇(suì)
D.铲刈(chì)      愀然(qiǎo)        服帖(tiè)        央浼(miǎn)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有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豢养            渲泄             从善如流         不绝如缕
B.阜盛            亵渎             委屈求全         形影相吊
C.蜉蝣            窈窕             沧海一栗         如泣如诉
D.幽壑            扈从             草行露宿         经年累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举行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民间组织将   各自不同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②中国、巴西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为两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作出大贡献,而且彰显了两国高科技领域的实力,因此被誉为发展中国家高科技合作的     。
③中华科技网为大家介绍了     原装笔记本电脑和水货的几种方法,如检查外包装箱、核实型号代码、注意特殊标签等。
A.展现  典型  辨别           B.展现  典范  辨认
C.展示  典范  辨别           D.展示  典型  辨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1941年7月9日,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简化汉字的始作俑者陆费逵病逝于香港。
B.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乡里人的胆子大了起来,南村的李二喜首当其冲,办起了全乡第一家私营服装厂
C.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
D.世界高尔夫名将伍兹对选手赛失利不以为意,依旧将目标瞄准即将开始的大师赛冠军王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是一个青年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那么他的学历即使很高,也不可以委以重任。
B. 我觉得他的观点以及他所举出的证据,都是从不可靠的渠道搜集到的,因此并不可信。
 C. 你哪里了解,要办成这样一台大型的晚会要经过多少演职人员的辛勤努力,才能与观众朋友们见面的。
D.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9分)
    ①说到欣赏,我们以为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②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③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世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呤》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④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于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6.对①段中“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B.中国咏花诗词。
C.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客忽视的。
D.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客忽视的。
7.根据②段信息,对不同创作心态的理解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
A.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是自然世界的反映。
B.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所以价值也更高。
C.表现主观感情和表现客现自然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D.表现客观自然,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
8.根据全文推断,以下正确的信息是
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来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
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
C.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
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9-12题。(12分)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秩满还都。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或劝一见,且显用,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天宝十五载正月,贼酋张通晤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降贼,逼巡为长史,使西迎贼军。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代巨节度,屯临淮,许叔冀、尚衡次彭城,皆观望莫肯救。巡使霁云如叔冀请师,不应,遣布数千端。霁云嫚骂马上,请决死斗,叔冀不敢应。巡复遣如临淮告急,引精骑三十冒围出,贼万众遮之,霁云左右射,皆披靡。既见进明,进明曰:“睢阳存亡已决,兵出何益?”霁云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请以死谢大夫。”叔冀者,进明麾下也,房琯本以牵制进明,亦兼御史大夫,势相埒而兵精。进明惧师出且见袭,又忌巡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霁云泣曰:“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抽矢回射佛寺浮图,矢著砖,曰:“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至真源,李贲遗马百匹;次宁陵,得城使廉坦兵三千,夜冒围入。贼觉,拒之,且战且引,兵多死,所至才千人。方大雾,巡闻战声,曰:“此霁云等声也。”乃启门,驱贼牛数百入,将士相持泣。
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不能仰视。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巡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乃与姚訚、雷万春等三十六人遇害。巡年四十九。
巡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更潮及子琦,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其用兵未尝依古法,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或问之,答曰:“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其械甲取之于敌,未尝自脩。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待人封锁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塞暑,虽厮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9.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时人叵知也       叵,不。           B.巡下车           下车,官员到任。
C.此矢所以志也      志,志向。        D.更潮及子琦        更,历经。
10.选出下列“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或以困厄归者
A.以法诛之                      B.亦以不屈死
C.房琯本以牵制进明              D.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气志高迈,略细节             B.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
C.又忌巡声威,恐成功           D.虽厮养,必整衣见之
12.选出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
A.张巡开元末中进士,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天宝年间,调授清河县令,政绩考核为最高等,任期满后回京。他为人有才干,讲气节,倾财好施,扶危济困。有人因为遭遇困厄想要回家的,他都毫不吝啬地拿出钱财来赈济。
B.安禄山起兵的次年(天宝十五年)正月,安史部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慑于叛军威势欲举郡迎降,逼迫张巡为其长史,并以此身分迎接叛军。张巡接到委命后,却率属部哭祭皇帝祖祠,誓师讨伐叛军。
C.张巡派部将南霁云搬请救兵。但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只有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宁陵守将援助兵三千,但这些士兵由南霁云率领杀开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D.叛军得知张巡请援无望,又加紧攻城,至此城已很难坚守了。守城将士商议突围而去,但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军会大举南下,蹂躏江、淮。再说守城士兵已饥惫不堪,弃城而逃,必无生理,所以最后仍决定坚守。
第Ⅱ卷(共114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不能仰视。(3分)
                                                                     
                                                                     
(2) 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5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  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 舟人夜语觉潮生。②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 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堪④江上鼓鼙⑤声。
【注解】:
①估客:商人。②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④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⑤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1)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试分析诗中流露了作者哪些情绪:(3分)                                                                                    
(2)“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试赏析其妙处。(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3)桂棹兮兰桨,             。
(4)为人性僻耽佳句,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18分)
洞  庭  一  角   
余秋雨
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⑵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⑶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⑷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⑸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⑹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⑺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⑻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⑼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⑽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 
                             (节选自余秋雨散文《洞庭一角》,有删改)
16.第四段中加点的“两层波浪”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7.第三段中“有趣的奇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8.读第五、六段,结合上下文分析:
(1)作者为什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4分)
答:                                                                  
(2)作者先说“洞庭湖小了”,然后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这样说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4分)
答:                                                  
19.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体有哪些评价?请分条说明。(4分)
答: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爱德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模拟卷10.13』  下一个『八年级下册半期测试题(1267单元,附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