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册六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五册六单元检测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六单元单元检测题重庆八中秦久传(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衅钟(xìn) 则王矣(wàng)忖度(cǔn) 商贾(gǔ)B.觳觫(húsù) 管籥(yuè)鸿鹄 (hù)弓缴(zhuó)C.褊(piǎn)小 便嬖(piánì) 羽旄(máo) 庠序(xiáng)D
试题预览
  六单元单元检测题
重庆八中  秦久传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衅钟(xìn) 则王矣(wàng)    忖度(cǔn) 商贾(gǔ)
B.觳觫(hú sù)     管籥(yuè)       鸿鹄  (hù)    弓缴(zhuó)
C.褊(piǎn)小 便嬖(pián bì)   羽旄(máo) 庠序(xiáng)
D.彼恶知之(è) 挟(xié)   庶几(jī) 殆(dài)
2.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喜爱,珍爱
 B.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动词,以……为幼儿,爱护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白,清楚地
D.度,然后知长短              用尺子量
3.选出与“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中“焉”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是以后世无传焉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之不见保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6.下列选项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B.盖亦反其本矣
C.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无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桓晋文之事》以曲折委婉、层层深入的说理,严密而又生动地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好蓝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B.《庄暴见孟子》充分展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他巧妙地转换话题,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C.《孟子见梁襄王》中孟子以禾苗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谈话艺术效果很好。
D.《短文两篇》都以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突出了人物形象。《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了官场中那种不顾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弈秋》则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的道理。
二、阅读理解。(6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2题。(1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开始建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rèn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梁惠王上》
9. 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
A.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沼,池塘
B.经之营之                     经营 ,细心筹划
C.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攻,进攻
D.民欲与之偕亡                 偕,一起
10.选出与“贤者亦乐此乎?”中“乐”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A.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1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A.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B.虽欲言,无可进者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12.在这段文字中,面对梁惠王有挑衅性的突如其来的发问,孟子巧妙地提出了具有对比性的观点“                              ”,然后引经据典先后举出                  和        
                  的例子为证,从而回到了自己一贯强调的“               ”(四个字)主张上来。(5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7题。(20分)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至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售,咸誉清。疾病疕痬①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债券如山,未尝诣取值。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②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注:①疕痬(bǐ yáng):头疮。②蚩妄人:傻瓜。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 归:投奔
B.或至大官,或连数州             或:有的人
C.岁终,度不能报 报:报答
D.相属于户 属:接连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亦皆乐就清求药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B.岁终,度不能报,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冀速已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皆与善药,债券如山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3分)(      )
①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②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④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 ⑤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 ⑥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 D.②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清是长安的一位药商,他积蓄了许多好药。但他并不囤积居奇,而是常常帮助别人,受到人们的称赞。
B.有些根本不认识宋清的人,大老远地上门凭欠条买药,宋清从不拒绝。
C.宋清靠着自己诚心实意的经营作风,获得丰厚的利润,他又从不乱来,一切按道德法律行事,终于成为当地首富。
D.宋清经商从不做商人见利忘义之事,即使富裕了,他照样亲自和那些遭到贬谪的官吏打交道;有些看上去穷困潦倒的,他也从不怠慢,碰到时也一定照样把上等的好药给他。
1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4分)


(2)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4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8~23题。(32分)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出于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千秋万岁名:杜甫对李白给以极高评价,说李之诗名将流传千秋万岁。寂寞身后事:杜甫叹李白名虽极高,但死后之名并无补于生前。李白一生遭遇坎坷,晚年更被流放,故杜甫作此极悲愤之语。
18.文章开头“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和结尾“细雨依然”都在写景,有何特殊用意?(4分)


19.文中画线句“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该如何理解?(4分)


20.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有哪些?(6分)




21.这篇文章围绕“文章憎命达”来写,请根据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2.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旨,请分点举例说明。(6分)




23.杜甫的思想内核就是儒家的经时济世思想,请就本文提供的信息,比较孟子和
杜甫的相似点。(6分)




三、作文(60分)
有人说“人生就是对高度的追寻”,高度是什么,高度是海拔,是山峰,是悬崖,是境界,是人格,是操守,是真,是善,是美;为什么要追求高度,追求高度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光辉的闪现;怎样追求高度,追求高度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附:六单元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1A,B húC biǎn Dwū2 A,应为“吝惜”3 C与例句均为“怎么”4 D为形作动,ABC均为名作动5 A为被动句,其余为倒装句6 B盖-盍 反-返7 D,海内即天下8 A ,切实可行错误  
二、(一)9.C,应为 “建设 修筑”,10.D ,与例句均为意动用法11.B ,与例句均为“即使”,其余为“虽然”12.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  周文王 夏桀  与民同乐
   (二)13.C,应为“还债”之意14.B,均为“估计揣测”之意15.A16.C,“首富”错
17.(1)我宋清是求取利润以养活妻子儿女罢了,并非是有德行,然而说我是傻瓜的那些人也是错误的。
  (2)哪里像那些市侩呢,一旦得不到钱财,就勃然大怒,接下来就破口大骂甚至仇视别人啊。
(三)18.一是交代时节,一来一去,前后呼应,结构井然;二是营造出一种思古幽情,为后文抒发深沉感慨奠定基调。
19.前者是指杜甫在仕途上志向得不到伸展,生活上历经坎坷,颠沛流离;后者是说这种特殊的经历让杜甫在文学领域里卓有成就。
20.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1.杜甫如果仕途顺畅——“命达”,杜甫将不是今日我们心目中那个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命不达”,才成就了他的千古文章。“文章憎命达”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22.(1)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2)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3)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4)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强烈对比
(5)杜甫不计个人遭遇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至少3点)
 23.(1)杜甫身居漏雨之屋却忧天下寒士是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情怀的体现和提升;
    (2)孟子有兼及天下之心和“舍我其谁”的自信,杜甫也有“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大志和信心;
    (3)孟子的遭遇和成就与杜甫的遭遇和成就十分相似;
    (至少三点,杜甫的信息必须源自文章本身。)
三、作文(略)
    此次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抒写人生,通过整理自己的储备材料,提升人格境界,也是为高考准备材料。 (222.55.73.2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单元练习


上一个『重庆八中高2009级高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高二全能竞赛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