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四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四(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四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5题每题2分,6、7题每题3分;第8题每空1分)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拮据(jū)谦逊(xùn)销声匿迹(nì)B.蹊跷(xī)天堑(qiàn)挑拨离间(jiàn)C.惬意(qiè)卓越(zhuō)惟妙惟肖(xiāo)D.阔绰(chuò)胆怯(què)偃旗息鼓(yǎn
试题预览
"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四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5题每题2分,6、7题每题3分;第8题每空1分)
1.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jū)      谦逊(xùn)    销声匿迹(nì)
B.蹊跷(xī)      天堑(qiàn)   挑拨离间(jiàn)
C.惬意(qiè)     卓越(zhuō)   惟妙惟肖(xiāo)
D.阔绰(chuò)    胆怯(què)    偃旗息鼓(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撺辍         急躁            害人听闻  
B.恍惚          署名            纬编三绝
C.鸟瞰          绯红            明符其实 
D.剐破          上溯            徇情枉法
3.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四个福娃在春晚集体亮相,真可谓各具特色、美轮美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B.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扫除,校园卫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C.开江了,松花江水带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冰排滔滔不绝地向前流淌。
D.有真实具体的事例,有准确生动的语言,再加上别出心裁的构思,一篇好文章就诞生了。
4.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关;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荚。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荚这一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    ),(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D.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5.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滨逊漂流记》的积极意义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冒险进取的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先后四次出海航行,在小大国、大人国、飞岛、慧驷国(智马国)里,历经磨难,又几经脱险,见识了与当时英国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
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谢廖沙三岁到十岁这—时期的童年生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以保尔的成长和战斗过程为线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热情歌颂了布尔什维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英雄斗争。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天,一个商人来找英国大作家、大戏剧家、幽默大师萧伯纳,说他愿意出很高的价格来“收买”萧伯纳的大名,用来做一种高级皮鞋的商标。他对萧伯纳说:
    “凭您这个鼎鼎大名,将来这种皮鞋一定非常畅销!”
    “您错了!先生,”萧伯纳耸了耸肩膀说,“因为知道萧伯纳大名的人,都穷得买不起您这种皮鞋!”
萧伯纳的话意在讽刺什么?


7.遇到下面的情形该怎样开口呢?请你把该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1)你的同学正在写作业,你需要向他请教问题。这时,你应该这样说:         
    (2)当同学已经为你作了认真的讲解,你却还未完全听懂,还想让他再给你讲讲,你应该这样说:                                      。
8.按课文原文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
    (2)                           ,城春草木深。
    (3)                 ,一览众山小。
    (4)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乱花渐欲迷人眼,                    。
    (6)《陈涉世家》中鲜明地向封建等级制度挑战的口号是                。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8)《汉江临眺》中,用“动”与“静”的错觉来渲染水势之大的句子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9分)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败绩:                         驰: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1.第②选段中“既克,公问其故”这句话从内容和结构上来看在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分)
  
12.用原文回答:曹刿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认为开始追击的有利时机是           。(2分)
 
(二)阅读《食物从何处来》选段,回答13~16题。(11分)
    ①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②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a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b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 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然而植物却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④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一—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100个。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c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一氧,由气孔排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含作用。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3.概括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4.③段中的“采集站”和“含有高能的食物”分别指什么?(4分)


15.指出画直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个句子即可)(3分)
    

16.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有时”和第③段中加点词“最基本”的作用。(2分)



(三)阅读《墙》,回答17—21题。(12分)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蹰,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⑥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地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⑦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荚。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  因为关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去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堵高高的墙。
17.第⑥段中画线语句表明墙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8.回答下面问题。(3分)
   ①作者对无形之“墙”有何看法(提示;可用原文回答)?(1分)
   
 ②这样的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愿?(2分)

19.本文以“墙”为题,却从“路”写起,用意何在?(2分)


20.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写到两个人物见面时彼此之间也产生了无形的“墙”,这篇课文是《          》,这两个人物是         和           (3分)
21.结合《墙》一文,以你和父母、老师或同学之间的沟通为话题,谈谈你的认识。(3分)

(四)阅读《让心灵站立》一文,回答22~26题。(13分)
    ①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被召去为国王看病。“你为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②在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帽儿,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心里认为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才是,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您呢?”国王高兴了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让心灵站立的原则。
    ③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金钱、荣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的最终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④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计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把坚持自己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从不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他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存在着。
    ⑤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岩石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要本事没本事,要品质没品质—他不投机,不选择一种风险最少的途径,又怎能讨到自己的饭票呢?当一个人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一切,要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他是才华最出众的;要显示品质的时候,他是品质最优异的。他要做到让心灵站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⑥自己的心灵站立,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22.文章开头使用了罗伯特•科赫的例子,要阐明的分论点是什么?(3分)
    

23.请概括回答“让心灵站立”所需要的“胸怀”和“底气”各指什么?(2分)


24.请根据文意阐述“让心灵站立”这个语句的含义。(2分)
  

25.第④、⑤段分别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26.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联系个人的经历阐述理由。(4分)



三、作文(5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可能你曾流连过桂林的奇山异水,可能你还沉醉过鼎湖山的灵山秀水,也可能你更神往贵州的真山真水。总之,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仍钟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  因为它,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已心灵深处的山水情绪,:听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呐喊,陶醉于山那边、水一方的某个感人故事;因为它,我们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许我们会纵情山水;也许我们会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讦,我们还会去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也许……
请以“山水”为话题;联系自身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内容必须与话题相关。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海市公交22路车队女售票员柯莉萍,有一次遇到一名蛮不讲理的男青年,柯请他买票时,他故意把痰吐在纸币上,再扔向车厢的地板上,柯弯腰拾起纸币,擦去痰沫。然后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车上乘客纷纷赞扬柯莉萍,谴责男青年。男青年感到惭愧,当众道歉。
2004年2月5日,在观看北京市密云县举办的庆元灯展的时候,有位游客不慎跌倒在一座必过的桥上。众多的游客推推搡搡,挤成一团,造成37名游客被踩死的惨剧,令人触目惊心。
要求:
(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  1.A  2.D  3.D  4.B  5.C  6.讽刺这个商人(像这个商人一样的有钱人)只关心金钱,而不懂自己的作品。(意思相近即可)  7.例(1)对不起。打扰—下。你能给我讲讲这个问题吗?  (2)谢谢你,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耽误你的时间真不好意思。  8.(1)~(5)略;(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二 、(一)9.大败;驱车追赶。    10第一次击鼓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土气)就消失了。敌人的士气消失了,我军的土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敌人。    11.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以鲁庄公的“鄙”反衬出曹刿的智慧和谋略。    12.“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二)13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和方法的第一种——自养。  14根毛;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15.a.打比方把叶子比作食品工厂,形象地说明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的功能。b 列数字  具体地说明了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之多。c.下定义,科学地解释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严谨准确    16.“有时”说明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能吸进如此数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最基本”表明要合成有机物还需要其他物质作为原料,不仅仅是水和二氧化碳。
(三)17.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18.①答案中有“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或“多余”、“不必要”字样即可。(或答: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或答: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分歧、纷争,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长、更远)说明:用自己的话答也可给分。②对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的向往与追求。(或答:对无“墙”的心灵世界的憧憬)说明:意思对即可。  19.为下文作铺垫。既和有形之墙形成反差,又隐含着对无“墙”境界的追求。说明:有“铺垫”的意思即可给分。    20.《故乡》“我”(或迅哥)闰土  21.此题开放性极强。不管从哪一角度谈,只要切中沟通的话题即可给分,言之成理或有创见,且语言准确、生动,可给满分。  
(四)22.在权势面前需要让心灵站立。(若答“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可得1分。)  23.(1)要心怀大众,追求真理。(2)要有本事(才华).要有优秀品质。  24.在权势、金钱、荣誉面前不受诱惑,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能答出前两点或其中之一的可得1分.答出“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或“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这一意思的即可得2分。)  25.正反对比  比喻论证  26.略
三、略。 (218.10.127.20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哈尔滨市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三』  下一个『初三语文竞赛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