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2006-5-8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2006-5-8(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2006-5-8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15分,
试题预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  文  试  卷
2006-5-8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讣告    馥郁    物阜民丰    作茧自缚
B.允许    陨落    殒身不恤    吮痈舐痔 
C.石作    惭怍    做贼心虚    门衰祚薄
D.刨除    泡桐    炮烙之刑    越俎代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祥    精典    班门弄斧    不卑不亢
B.怂恿    斡旋    披星带月    英雄倍出
C.熟炼    毒枭    飞扬拔扈    金碧辉煌
D.喧闹    敲诈    拾人牙慧    以逸待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团艺术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正是无可      的事实。
②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      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
③某些戏说类的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曲解、篡改      伪造历史,危害极大。
④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纳税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
A.质疑    受权    甚至    因此
B.置疑    授权    以至    因为
C.置疑    受权    甚至    因为
D.质疑    授权    以至    因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全景式描绘,把封建贵族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和各种矛盾和盘托出。
B.俗话说“三月天,孩儿脸”,今天下午两点多钟,整个北京城上空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不知为什么,如果求人帮忙做别的事,我一定会不好意思开口,但求人帮忙弄车,却张口就来,大言不惭。
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航空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后,飞机的油耗不仅大大降低了,而且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
B.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字样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C.这次运动会异彩纷呈,新人辈出,许多运动员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前所未有的新记录。
D.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先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观。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黄昌传》)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晓习文法            文:文辞
B.乃分遣掩讨            掩:攻击
C.视事四年              事:职位
D.昌每出行县            行:巡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因好之,遂就经学
A.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为贼所略,遂至于此
    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何以识黄昌邪
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昌乃出足示之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甚奇之,辟从事              B.大姓战惧,皆称(昌)神明
C.乃分遣(强暴之人)掩讨,无有遗脱    D.其子犯事,(母)乃诣昌自讼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②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③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喜欢揭发奸邪,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因处理“盗车盖”事件,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因前任太守为政糊涂,使百姓蒙冤,黄昌为平民冤,果断地把前任太守杀了。
C.黄昌的妻子在回娘家时被盗贼劫走,辗转成了别人的妻子,后来与黄昌相认,黄昌毫不嫌弃,仍旧与她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黄昌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其收捕入狱,并治罪杀之。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  文  试  卷
2006-5-8

题号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复查人
第Ⅱ卷  (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18分)
11.翻译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孟子曰:“三代①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离娄上》
[注:①三代:即夏、商、周三代。]
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3分)
译文:                                                                  
                                                                            
②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①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后主:指蜀汉刘禅,是刘备之子。②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北极”本是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
C.“莫相侵”是杜甫因担心国亡而存的妥协之念,希望吐蕃别再侵犯。
D.作者用《梁甫吟》来比喻《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②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先写见花伤心,再说由此引发的“万方多难”的联想,前因后果,因景触情,衔接自然流畅。
B.第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
C.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D.这首七律,景物与人事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③诗中“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与杜甫另一首诗《登高》中“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相比较,两处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__                                                              
不同点:__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①韩愈《师说》:嗟乎!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②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志与力,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③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                        。
④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               ,                        。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①当我们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当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断言,我们的文化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自然很多,如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实用功利主义的驱使与影响;西方强势文化话语霸权的渗透与制约,等等。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承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体现民族之魂魄的基本载体——国学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或偏激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文化本根做法的后遗症将显得日益严重,这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②所谓“国学”,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是在20世纪初年形成的,其具体的界定,人们多有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相对于新学它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引申而言,即今人眼中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
③国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与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样。我们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冷静地考察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就能够发现: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中华文明中的观念文明部分,通过国学这种文化形态得以展现并传承,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珍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相当长的时段中引领世界历史发展的风骚。就文化的承继性而言,国学是走向新的时代的起点,建设新型文明的资源。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历史不能割断,文化无法终结,新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传统为资源,否则便是数典忘祖,而所谓“建设新文明”云云,也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高度重视国学,揭示其价值并按照现代理念进行改造与重建,乃是理有固宜,势所必然。
14.第①段画线的“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语中“原因”,本文多有阐释,最恰当的一条是  (    )
A.我们的文化教育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B.我们的文化教育出现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危机。
C.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的渗透。
D.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差错,对国学采取了错误的态度。
15.结合全文看,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写作意图是  (    )
A.提倡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
B.教育人们正确处理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关系。
C.纠正人们对于国学在认识上的偏差与迷失。
D.向人们宣传“按现代理念”对国学“进行改造和重建”。
16.按作者的主张,“国学”指的是什么?
答:                                                                     
17.第③段开头所说的“历史特征”,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述。每条不得超过30字。
答: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滕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飘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
19.“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4分)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05-06学年上期中职一年级《语文》期末考题』  下一个『九龙坡区中职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