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一三五单元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第三册一三五单元测试(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第三册1.3.5单元测试班级姓名长沙市长郡中学曾凡春第Ⅰ卷(4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歆羡(xīn)卓越(zhuó)损兵折(zhé)将遗(wèi)施B.炽(zhì)热偌(ruò)大徇(xùn)私枉法房檩(lǐn)C.赁(lìn)屋立仆(pū)平平仄仄(zè)穴(xué)罅D.蹊(xī)径坍(tā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第三册1.3.5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长沙市长郡中学   曾凡春

第Ⅰ卷 (40分)

一 (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歆羡(xīn)     卓越 (zhuó)    损兵折(zhé)将      遗(wèi)施
B.炽(zhì)热       偌(ruò)大      徇(xùn)私枉法       房檩(lǐn)
C.赁(lìn)屋         立仆 (pū)       平平仄仄(zè)    穴(xué)罅
D.蹊(xī)径         坍(tān)弛   万头攒(cuán)动     掂量(liá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桀骜    沧桑    踌躇满志    其黄而殒
B. 尴尬    烦躁    苟且偷生    信誓旦旦
C. 彷徨    贿赂    百折不回    混混沌沌
D. 寥落    展转    主观臆断    缘木求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____至于泣下。
②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____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③略微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____。
④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的____。
A.  潸然  至少  品位  启示       B. 黯然  至多  品位  启示
C  黯然  至多  品味  启事       D. 潸然  至少  品味  启事
4.下列各句中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 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张冠李戴。
B.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
C.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C. 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预测着书写的朝代了。
D.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C、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D、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7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卫风•氓》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情绪,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B 《离骚》节选部分,抒情主人公是屈原的“自我”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内美”,又能“修能”,既有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操,又有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C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兰芝和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也批判了以县令、太守为代表的霸道官吏。
D 《秦风•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表现了士兵们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节奏整齐,便于歌唱。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创造社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小说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
B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陶潜的《挽歌》。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C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后世也称之为“骚体”。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式,句子增长,适于表达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诗经》并称“风骚”。
D 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西,现在陶然亭公园内。陶然亭的名字取自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3题
(一)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9.下列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解释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10.“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2分)
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的,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悲愤到了极点,一是执政府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的下劣,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忧伤到了极点,因而无话可说。
D.因为作者期待着“在沉默中爆发”,所以无话可说。
11  对学生请愿事件,政府和流言家散布了种种谬论,作者在文中给予了充分的反驳。反驳这些谬论的有关句子是(2分)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2.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囚犯到了秋天,之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重要的一点就是秋天同古代的律令刑狱有关。如,皇上要在秋天复审上报的死刑案件,称“秋审”;处决犯人也在秋天举行,即秋后问斩,又称“秋斩”。
B“秋士”出自《淮南子》。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C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证明了中国的文人学士都带有很浓厚的颓废色彩。
D “欧阳子的秋声”,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编写了《新唐书》《新五代史》。
13.对本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本段的中心句是“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B郁达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又广泛接触西洋文学,他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了对古今中外赏秋诗文和赏秋文化的珍爱,使景物连通历史人文,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C“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表明作者只喜爱北国之秋。
D从结构上来讲,本段纵横议论,宕开一笔,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9 题。
(三)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②,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4“则其至又加少矣”一句中的“至”字在用法上是一个活用字,下列句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  火尚足以明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仓皇东出
B 逸豫可以亡身    李牧连却之               会盟而谋弱秦
C 函梁君臣之首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满招损、谦受益     扣而聆之
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余于仆碑,又以悲古书之不存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16.与“盛以锦囊”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此三者,吾遗恨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7.选出对上段文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作者以游山作比议论,为的是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研究思考得广泛而且深入。
B.①句中作者说明的是志、力、物的重要性,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②句中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性。
D.我们今天也强调“立志”,虽然我们所说的“志”与作者的“志”在具体内容上是不同的,但作者“尽吾志”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四)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8下列各组加点字与“及时相遣归”一句中“相”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相见常日稀    好自相扶将
B  儿已薄禄相    六合正相应
C  还必相迎取    不得便相许
D  久久莫相忘    仰头相向鸣
19..下列各组对这一诗段的鉴赏评价,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开头两句用比兴的手法,为全诗奠定了凄怆缠绵的感情基调。
B  画线的句子用赋的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知书达礼。
C  刘兰芝自请遣归的举动,表现了她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  “大人故嫌迟”的“故”字,是刘兰芝悲剧的根源。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⑤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⑦苟以天下之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④⑥⑨   B.①⑤⑦     C.③⑥⑧     D.②③⑩

 
班级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Ⅱ卷  (60分)

四.21.  默写(20分)
(1)余于仆碑,                    ,                 ,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游褒禅山记》)
(2)六国破灭,                   ,            ,                。 
(3分)(《六国论》)
(3)然则诸候之地有限,                      ,          ,           。               。 

(4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          ,        。”此言得之。(3分)(《六国论》)

(4)呜呼!                    ,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2分)(《六国论》)

(5)真的猛士,                  ,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分)(《记念刘和珍君》)

(6)               ,               。               , 惟庚寅吾以降。
(3分)(《离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 26题(18分)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泉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石缒②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④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山水付过》)
[注]①过:苏轼儿子名。   ②石:投石。缒:指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③汰:水波。  ④余甘:余甘子。此物初食酸涩,后觉甘甜,故称余甘。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折处辄为潭:                   ②复与过饮酒:             
2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2分)
①雪溅雷怒:                      ②火甚:              
24.“掬弄珠璧”的“珠璧”指                      .(2分)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译:                                                       
(2)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
译:                                                        。
(3)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译:                                                        。
26.这是作者贬官岭南时的一篇山水游记,从这篇山水游记中可以感受到苏轼怎样复杂的感情?                                                                      

                                                                       (3分)
六、(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黄 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看。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因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06年上饶市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  下一个『济南2005一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