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单元测试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单元测试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中第六册文言文训练题一、 默写部分: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4、《行路难》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的句子是。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险要地势的句子是:
试题预览
初中第六册文言文训练题
一、 默写部分: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2、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欲渡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碧溪上, 。
4、《行路难》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的句子是 。
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7、《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险要地势的句子是: 。
8、感叹历代王朝兴亡,对人了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 词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词义: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词义: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词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
⑦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⑧万钟于我何加焉!(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⑤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答:
⑥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答:
三、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于”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B.皆以美于徐公。
C.谤讥于市朝。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E.皆朝于齐。
2.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对“王之蔽甚矣”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B.大王的毛病太多了。
C.大王您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D.大王受您的欺骗太厉害了。
4、解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臣之妾畏臣。( ) ②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③燕、赵、韩、魏闻之。( )
5、群臣吏民进谏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四、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 ) (2)由是感激( )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4)攘除奸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伤先帝之明/故为之文以志 B.不求闻达于诸侯 /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故五月渡泸/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第①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 和诸葛亮 两件事。(2分)
4.写出第②段划线句的译文: (2分)
5、翻译: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7、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五、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侍中侍郞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文中“先帝”是指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悉以咨之( )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3、出师前,作者向陛下推荐文臣,认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有关词句回答):推荐武将,认为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在此基础上,作者向陛下提出了_____________的建议。
六、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________。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 先帝遗德
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甲) 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________。
(乙) 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_______
七、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齐人三鼓( )(2)望其旗靡( )
(3)再而衰( ) (4)惧有伏焉(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战于长勺 / 苛政猛于虎 B 公将鼓之 / 之虚所卖之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故克之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齐师败绩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默写(略)
二、1、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感激;辩通辨,辨别;辟通避,躲避
2、兼备、如果、天性、丧失、祸害、助词不译,践踏、古代的量器。
3、A
4、D
5、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6、 1、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3、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4、“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5、舍生取义
6、当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而珍视生命的价值的时候。
三、1、CD
2、C
3、C
4、①的,结构助词②以,结构助词③代齐王纳谏这件事,代词
5、齐威王接受意见以后,迅速改正了缺点、错误,迅速改进了国家治理工作,没有什么错误和不足,所以群臣吏民的进谏就越来越少了
四、1、询问、感动激动、又、奸邪凶恶的敌人
2、C
3、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5、应当激励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统治,迁回旧日的都城。
6、D
7、(1)空城计,六出祁山 (2)岳飞“精忠报国”、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1、《出师表》刘备 2、都 都是,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亲贤远侫
六、1、通横,阻塞,明白了解,发扬光大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开张圣听”
七、1、击鼓、倒下、第二次、埋伏
2、C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八、1、因此,这些
2、然后才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贪图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3、左丘明双目失明而著《左传》
4、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
立贤中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  下一个『
杭州市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