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卷(共15题,每题3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监ji„n生 蛮横hˆng 朱拓t„ 少不更g…ng事 B.孱c„n头 畏葸s‰ 炮p„o烙 牛山濯濯zhuó C.吮sh“n吸 发髻jì 喁喁yŽng 东挪nuó西借 D.间ji„n或 形骸h‚i 尘芥jiè 沸fˆi反盈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B. 寒喧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C.潦倒 残羹冷灸 礼尚往来 苦思冥想 D.阑珊 冠冕堂皇 惴惴不安 咀嚼鉴赏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市长自言自语:"这些材料放在这里 _____ 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②昔日的王侯将相、皇亲国戚无论地位多么显赫,如今大都_____ 无闻了。 ③ _____ 修建人行天桥,才能更好地解决小学生过马路的问题。 A. 废止 淹没 除非 B. 废置 淹没 除了 C. 废止 湮没 除了 D. 废置 湮没 除非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不肯在命运前退缩,不肯学世人之随波逐流。 B.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来,上下游围堰合龙工程一蹴而就,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导流的渠道奔腾而去。 C. 由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D. 在抗"禽流感"的斗争中,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不仅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C. 湖南首次对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积极发现和表彰违规者与好典型。
D. 中宣部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6、依次填入下面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便是黄州赤壁,陡峭的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浆仰望,地方不大,______ 有了视角与空间的变异,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_____ 。____ ,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产生各具有特色的审美愉悦。 ①但一仰一俯之间就有了气势, ②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③因此也就有了冥思和游观的价值 ④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⑤主观感情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⑥客观物象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②③⑥ 7.对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四老爷的书房窗下案头上,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 和一部《四书衬》--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鲁四老爷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阶级本质。 B.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祝福》中"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的肖像描写,表明在长期的打击与折磨下,祥林嫂已陷入极度的悲哀,精神几乎麻木了。 C.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眼镜碎了没有。--这是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下楼后的一段细节描写。揭示出别里科夫的狼狈相。 D.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震动"是女人内心震惊的外在表现,"吮"的行为是想稳定一下自己的心情。 8.《祝福》一文中的"我"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我"即是作者鲁迅,通过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 B."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 忆串连起来的。 C."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 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出路,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D."我"与《一件小事》中的"我"、《竞选州长》中的"我"一样,都是作者着意塑 造的主要人物。 9.《祝福》中"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 ) A.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 见到他。 C.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 不到他。 三、诗歌鉴赏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0、对这首诗的词句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是说,放眼望去,只见江上烟雨蒙蒙,四周碧草如茵。 B. 第二句是说,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好像一场梦一样,昔日繁华的台城荒凉破败了,只听见鸟的叫声。诗人用一个"空"字与"梦"字相应,透射一种怅惘无奈的心情。 C. 三、四句是说,台城柳是最无情的,台城荒凉破败了,它却依旧长得茂盛,笼罩着十里长堤。 D. "依旧"二字与"无情"相应,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抒发了对昔日台城的赞美之情。 1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正面烘托人的无限伤痛。 B. 作者伤悼六朝如梦,不只一般地抒怀古之幽思,更是李氏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将重演六朝悲剧的亡国之忧。 C. 这首诗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D. 这首七绝凭吊古迹,感慨今昔,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景衬情,包孕丰富。 四、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至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是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天下和洽,当悉更秦之法。于是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后岁余,贾生征见。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1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写作 B. 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 短:诋毁 C. 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意:料想 D. 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傅:教导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闻其秀才,召至门下,甚幸爱 B. 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C.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D. 至夜半,文帝前席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贾谊颇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焉 ③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④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至夜半,文帝前席 A .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文帝把贾谊招为博士,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B. 虽然东阳侯等人在文帝面前诋毁贾谊,但汉文帝不为所动,仍然委任贾谊为长沙王的太傅。 C. 汉文帝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本源之事,贾谊一一给予解答,汉文帝听罢深感自己远不如贾谊。 D. 贾谊认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还连接数郡,不合古制,因此屡次上书,建议加以削减。 Ⅱ卷 五、文言文默写翻译(15分) 16. 默写(每题2分共6分)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______,并吞八荒之心。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______________。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 17. 翻译(每题3分共9分)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章质朴而动情,在冷静又略带凄恻的叙述中,可以触摸到作者怦然的心跳,感受到作者激情的奔腾。 B.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是亲情抚平平生的伤痕,驱散心头的阴霾,照亮生活的空间。 C. 文章作者以不断涌动的激情,以前后连贯全文的博喻排比,把如梦的家园似浮雕般镌刻于心灵丰碑。 D. 文中写父亲掏鸟蛋、数鸟,即写出深沉的父爱,也写出作者对此事的悔恨与内疚。 E. 文章在写怀念家园亲人同时,也多少流露出对至今仍处于贫穷落后的家乡的无限感慨和一丝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