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职考试模拟题(含详细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佛山市高职考试模拟题(含详细答案)(职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届高职班统测试题(语文)2005年12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8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堵塞塞责塞车塞翁失马B.唾弃沉睡捶打千锤百炼C.小憩迄今亲戚同仇敌忾D.悼念泥淖掉队绰绰有余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厉害砥砺正言厉色励兵秣马B.暴躁楹联怨天尤人变本加厉C.矫情证
试题预览
2006届高职班统测试题(语文)
                                    2005年12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8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堵塞    塞责    塞车    塞翁失马
B. 唾弃    沉睡    捶打    千锤百炼
C. 小憩    迄今    亲戚    同仇敌忾
D. 悼念    泥淖    掉队    绰绰有余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厉害    砥砺    正言厉色    励兵秣马
B. 暴躁    楹联    怨天尤人    变本加厉
C. 矫情    证券    走头无路    川流不息
D. 慷概    羸弱    鬼斧神工    别出心裁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节日的秦淮河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B. 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C. 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了头。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百花广场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B. 在大会上大家一致提出反对意见,可是到了经理室,他们几个竟然噤若寒蝉,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战斗”。
  C.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D. 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濡目染,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两年来,小王的工作作风和理论水平大大提高了。
  B.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是严格要求的。
  D. 两所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B. 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C. 经过民警小王的帮助,使他最后找到了丢失的货物。
  D.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不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因为非典型肺炎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斗在“抗非典”的第一线。
 C.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8、用下面八句话组成四组对偶句,选出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②三山半落青天外   ③芳草春来依旧绿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 
⑤老梅到时自然红   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⑦二水中分白鹭洲    ⑧江流曲似九回肠
A.①—⑦  ④—⑤  ③—⑧  ②—⑥ B.①—⑥  ④—⑦  ③—⑤  ②—⑧
C.①—⑥  ④—⑧  ③—⑤  ②—⑦      D.①—⑦  ④—⑥  ③—⑧  ②—⑤
9、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力普!"
  C.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习惯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谢贵方邀请,届时敝人一定光临。
B.我们一定提供一流的服务,欢迎各位光顾。
C.你们的服务态度很好,下一次我们一定惠顾。
D.明天我到贵府拜访,你可要在家恭候哟。

二、(30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篇现代文,完成11-20题。
(一)
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去年年底网民达210万,除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新浪网、CHINABYTE等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下个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办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司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11、去年5月提出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指的是(      )
  A.多媒体    B.网络计算机         C.“我的报纸”    D.网上报纸
12、对于第二段所强调的意思,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第四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第四媒体是21世纪起主导作用的传媒。
  C.因特网综合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因特网将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13、“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句话,意思是说(      )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1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传媒。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
  D.第四媒体倘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二)
“你在念国文啊?”我走过正在用功的侄子身边,搭讪着说,“怎样?你的国文一定不错罗?”
“我的国文程度在班上是最高的。”         ,“每次都考100分。”
“好极了!六叔对国文也很有兴趣;六叔国文程度也是蛮好的哦!”我这话虽不免有点儿吹,却不禁想起以前自己爱看古典小说,欣赏《古文观止》、《世说新语》之类的,乃摸着这小子的头,“颅有乃叔之风嘛,你!”
“那我考考六叔!”这小子连珠炮似地说,“《左传》起于哪一年?止于哪一国?共几纪?几年?”
“六叔不知……道。”我说。
“再问一题好了,”这小子很得意地问:“《古论语》共几篇?《齐论语》共几篇?《鲁论语》共几篇?”
“这些我不知道。”看来我也只配说这三个字。但我又赶忙补充说:“你问一些比较趣味的六叔一定会,比如说《世说新语》、诗词……”
“那就问六叔《世说新语》吧,它一共有几篇?作者刘义庆是哪里人?”这小子一定很奇怪他六叔怎么都不脸红,什么也不会。
“为什么都问些数目字?”我苦笑说,“你不欣赏那些内容吗?”
“咦!读那些对国文程度有什么帮助?”
(注:这是一篇台湾作者写的小小说,“国文”即语文)
15、选出与“颇有乃叔之风”一句中“乃”相同的项:(      )
A.何其相似乃尔               B.失败乃成功之母
C.惟虚心乃能进步             D.家祭无忘告乃翁
16、第二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小伙子真不知好歹           B.小伙子真不知谦虚
C.小伙子真不知礼貌           D.小伙子真不知深浅
17、下列文章选自《左传》的是:(      )
A.曹刿论战    B.邹忌讽齐王纳谏    C.捕蛇者说    D.赤壁之战
18、这篇小小说的主旨是:(      )
A.讽刺了侄子学习死记硬背,还自鸣得意。
B.表现了侄子学法不当,六叔为之感慨。
C.针砭了台湾教学中存在的重背诵、轻理解运用的问题。
D.针砭了台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醒青年学生注意。
19、为这篇小小说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叔侄之间       B.侄子考叔叔       C.国文程度       D.学习国文
20、对倒数第二段中“我苦笑”理解正确的是:(      )
A.六叔连续被侄子问倒,甘拜下风。
B.六叔连续被侄子问倒,很不好意思。
C.六叔对侄子死记硬背的问题感到无可奈何。
D.六叔对侄子死记硬背困惑不解又无可奈何。

三、(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21—22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乌殷勤为探看。
21、下面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是运用拟人化修辞手法,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别的忧伤。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是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别后的思恋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是运用白描手法,写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是借用神话传说,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并寄予希望。
2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苦。
  B.诗的首联先写景,后抒情,以残春之景烘托出一种笼罩全诗的悲剧气氛。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此诗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
    魏其①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②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③。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④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⑤、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释]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今河北境内)人,字王孙(文中“王孙宁可以让邪”中的“王孙”即指窦婴,而不是一般意义的贵族子孙),历仕汉文、景、武三朝。②孝文:即汉文帝。加一“孝”字,是西汉谥法的规定。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的第一字都用“孝”字,如刘彻,谥孝武皇帝,简称为汉武帝。下文的“孝景”亦如此。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④财:通“裁”,酌量,裁度。⑤条侯:即周亚夫。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婴引卮酒进上。             引:举起。
B.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约:制度。
  C.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谢:道歉。
  D.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亢:通“抗”,对等。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梁孝王朝, 因昆弟燕饮。 不如因而厚遇之。
  B.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 乃召婴。     乃拜婴为大将军。
  C.王孙宁可以让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所赐金,陈之廊庑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窦婴贤良正直廉洁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窦婴)曰:“……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②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③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④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⑤所赐金,陈之廊庑下,……金无入家者。
  ⑥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A.①②④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④⑤⑥
2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和梁孝王的母亲窦太后。
  B.在这篇节选的文字中,有两位对立面的人物:窦婴和窦太后。两人格格不入,其原因是文中提到的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窦婴坚决不同意,因此遭窦太后的冷遇。
  C.因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为魏其侯,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2分)
四、(12分)
27、联系第一部分的文言文段,把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默写(任选三题)。(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人生得意须尽环,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五、(60分)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借着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写文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高职班语文统测(一)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8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D  dào  nào  diào  chuò (A项 sè sè sāi  sài;B项tuò shùi chúi chúi ;C项qì qì qī kài)
2、B  (A项  厉兵秣马; C项 走投无路;D项 慷慨,别出心裁)
3、A  (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本句取后一种意义。B项,可用“设身处地”; C项,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本句用错对象。D项,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褒义词。)
4、A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此处用错对象。)
5、D (A项:“作风”和“提高”主谓搭配不当。B项:主宾搭配不当。 C项:句中“自己”指代不明)
6、B (A项:“注视”和“报告”动宾搭配不当。C项:缺主语。D项:多重否定发生错误)
7、D
8、C (注意对偶的特点) 
9、B
10、B(“光临”“光顾”“惠顾”都是对对方讲的,“恭候”是对自己讲的。)

二、(30分,每小题3分)
11、D  注意看到第一段,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联合国新闻委员会,紧接着第二句讲到《人民日报》办电子版,其他的网站新闻味越来越浓,也就是说,“第四媒体”具有传播新闻的功能,这只能是报纸。
12、A  第二段共有两句话,两层意思,重点不在以“因特网”为话题的第一句,而在以“第四媒体”为话题的第二句;第一句讲因特网的优势,第二句则讲由这一优势所带来的“第四媒体”的特点;第二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强调它的特点,即个性化。B项的内容跟第一段的“可能超过传统媒体”不吻合。C项的内容跟第二段的第一句有矛盾,第一句讲因特网的优势,这一优势即是对传统媒体而言,也是传统媒体所缺乏的东西。D项的意思在原文中没有。
13、C  看到“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一句话的前后,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可以看作这段的中心句,第三、四句和第二句是属同一性质的例子,第五句则是对这三个例子的概括:“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的比例”。因此C项是对的。A项将“第四媒体”的概念的提出与第三段的“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扯在一起,是错误的。B项与第一段的“第四媒体正在崛起”相矛盾,D项与第二段的第一句相矛盾。 
14、B  B项与第一段“专家预言”这一句相矛盾,专家预言的是“可能”。其他的几项都可在原文找到依据。
15、1.D(“乃”是你的意思)   
16、B                   17、A   
18、C(小说是通过人物的有关情节,表现社会的,所以A、B不对,D项过于笼统)
19、C                  20、D
三、(18分,每小题3分)
21、C                 22、C
23、C (“谢”有“告诉”之义,如《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即是。这里的“谢”应由此而释为“称、说”。B.“约”有“盟约”义,根据语境解释为“制度”正确。)
24、A (前“因”,介词,以,凭借。后“因”,介词,趁(着),其后省略宾语“之”字。B组两个“乃”均为副词,表示两事相承(相因),可释为“于是”。C组两个“宁”均为副词,表示反问,与疑问语气词“邪(耶)”、“呼”相呼应,用在谓语的前面,可释为“难道”。D组的两个“所”均为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所赐”即“赏赐的”,“所将”即“统率的”。
25、B (①句表现窦婴正直、忠于王室;④句表现窦婴能举荐贤才,说明其贤良;⑤句表现窦婴不贪财,说明其廉洁;⑥句从侧面(间接)表现窦婴贤良。)
26、C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不是因为窦婴被封侯(至多这是极次要的原因),而是因为窦婴“喜宾客”,能举荐贤才。)

四、(12分)
27、(1)译:孝文帝时,窦婴是吴国国相,因病被免职。(病:名词作状语用,因病,1分;职:被免职,1分;大意,1分)
   (2)译:国家正有危急,王孙你难道可以推让吗?(宁:难道,表疑问,1分;大意,2分)
28、任选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映街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附:文言文译文
魏其侯窦婴,是孝文皇后的堂侄。他父亲以前世代是观津人,喜欢结交宾客。孝文帝时,窦婴是吴国国相,因病被免职。孝景帝刚继位时,他担任詹事官。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喜欢他。梁孝王入朝觐见,以亲兄弟的身份出席皇帝的宴会。当时皇上还没有立太子,喝酒喝到高兴时,景帝满不在乎地说:“我去世后传位给梁王。”太后十分高兴。窦婴举了一杯酒,献给景帝,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的制度,皇上怎么可以擅自做主传位给梁王呢!”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官位小,便称病辞职。太后收回了窦婴出入宫门的门籍,不许他朝见。
     孝景七年,吴楚七国发动叛乱,皇帝查遍刘氏宗族和外戚窦氏的人,都没有像窦婴那样有才智,于是召见窦婴。窦婴入朝见皇上,他坚决推辞,说自己身体有病,负不起这个责任。太后也感到惭愧。于是皇帝说:“国家正有危急,王孙你难道可以推让吗?”就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给他千斤金。窦婴于是把闲居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名将、贤臣推荐给皇帝。他把皇帝赏赐给他的金子,摆在走廊和穿堂之内,军士官吏经过就叫他们酌量用度随意取用,赏赐的金子没有拿回自己家里的。窦婴守荥阳,监督讨伐齐、赵的各路兵马。七国乱军都被击败,封窦婴为魏其侯。那些游士和宾客都争相投靠到魏其侯门下。当时,孝景帝在朝廷商议大事,诸列侯都不敢与条侯、魏其侯以平等的礼节相见。 (219.128.230.23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职高高一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卷及答案』  下一个『舟山中学2005—200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A)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