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4年秋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次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
试题预览
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4年秋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次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如今,面对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
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搞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 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C. 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
D. 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 、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
B. 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 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D. 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
A. 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
B. 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
C. 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
D. 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
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结合材料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哪些部分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 A    2. A    
3. D    4. ①例证法,举例《易经》,来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②引证法,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
③喻证法,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等。    
5. 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
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
③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
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体阐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和现代意义。作者通过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强调了传统文化在民族精神和哲学智慧上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比和具体分析,展示了儒、道、释等思想体系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现实应用价值。文章内容详实,立论清晰,论证方法多样,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启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的表述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
D.“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错,是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的能力。
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原文的表述是“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第一个分论点,结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的能力。
例证法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分析,文中举《易经》为例,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引证法由“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分析,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为了证明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喻证法第一段中“中华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用喻证法,把将中华传统文化比作“老祖母”“老祖父”“贵妇人”“大诗人”“传家宝”等,形象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首先要有孝悌之道”可知,我们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
结合“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分析可知,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
结合“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分析可知,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有宽恕之心;既要追求高远,又以天下为己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兄  弟
江泽涵
青山深处有一个篱笆院子,两间茅屋坐北朝南,中央两块菜地,栽着各种蔬菜,左边堆着柴草垛子,最里边角落里有一口石磨,驴子在拉着磨豆。
右边藤架下,两个中年男人在对饮。木子青夹了块猪头肉到嘴里,慢慢地嚼起来。
“兄弟,”杨炎小心地唤了一声,“你意下如何?”
木子青不知道是今天牙齿没劲,还是猪头肉太硬,一直嚼不烂,干脆吞了下去,说:“兄弟,我……我武艺低微,恐怕帮不上你。”
“兄弟太谦虚了。登州第一高手之名虽不是你的,但你的双刀足以撂倒两个登州第一高手。”
木子青不说话。杨炎来访的时候,他正在林间练这一路两手刀。夕阳斜射进院子,刀身的光晃得杨炎睁不开眼。木子青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杨炎说:“兄弟,你就帮我这一次。”他竖直了食指。
“兄弟,你别为难我。”木子青第二碗酒一口吞下。
“兄弟,我的前程可就全捏在兄弟手上了。我知道兄弟不贪名,不图利,权当帮我,就只这一次,怎样?”
木子青冷冷凝视着杨炎,寒芒忽闪忽隐,说:“庞太师许了你什么好处?”
“我如果能请到地方高手,保护程远安全抵达开封,庞太师就保我做新任登州知府。”
“程远那个狗官任登州知府,仗着个太师舅舅、贵妃表妹,无恶不作,这回竟敢私吞灾银,他押到开封一样人头落地。”
“有庞太师和庞贵妃在,程远怕没那么容易会死。也正因此,庞太师才担心在押解途中会被江湖中人劫杀。”
木子青想了想,说:“兄弟不要忘了,开封还有个包拯!”
杨炎说:“他到开封后的死活就与我无关了。但听庞太师的意思,如果他这期间不能恳求皇上法外开恩,很有可能会在半道上救下程远。兄弟只需暗中保他不死,不会累及你名声的。”
“兄弟错了,我这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木子青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子。“其实我一介山野莽夫,哪有什么声名可说,但我的双刀从未伸向过正义之士,更不会去袒护那等奸恶之徒。”他一顿,又说,“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
①天际微风起,一阵紧接一阵,悄悄然地进入了山林。
“兄弟也知道,我为官二十几年,可以说是两袖清风,造福一方。但也因为过于刚正,一直得不到机会提拔。我虽有心要上升,可依然心系百姓啊,官越大,越能为百姓办好事啊。”
木子青喉咙发哽,准备再烫一壶酒。
“咱们相交有三十多年了吧,这一路来相互扶持,兄弟也曾多次救我和家人的性命,我们是生死之交。兄弟就不能再帮我这一次吗?”
“咱们少年时候,一同拜在风灵寺长老门下,读书,练武,门第虽悬殊,但性情十分投缘,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木子青咽下一碗酒,闷哼一声。他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拿着空碗的手隐隐打战:“我双亲病逝那年,可怜家境贫寒,全赖兄弟出钱出力,二老才得以厚葬。你入仕不久,我误中奸计,身陷囹圄,是你拼着乌纱和性命,为我四处奔走,才替我洗清一身冤屈。小儿投身从戎,报效国家,也多亏了你引路。还有,太多了,太多了。”
杨炎摆摆手,说:“跟兄弟相交,我从未图过你报答,只是这一回很可能是我从政生涯的最后一个机会啊。”
“当年拜在师父门下的弟子中,不乏名门高官的子弟,兄弟为何独独与我相交密切?”
“因为兄弟务实、忠厚,又守信义。”杨炎长叹了一声,“可能是我在官场待得久了吧。”
“那兄弟想必也记得我们下山时,师父再三告诫的莲出淤泥说了?”
“做人适时变通一下,又有何妨?”杨炎又叹一声,“我也不为难兄弟了。”说完,悻悻地走了。
山野的风吹得更狂了。杨炎垂胸的长须都打结了。
木子青咕咚咕咚又喝了一碗酒:“兄弟请留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我应该报答!”一时间豪情万丈。
杨炎喜出望外,倏地返身,两道寒光在他脸庞上一闪而过,惊愕得狰狞了脸:“啊,兄弟!”
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
“兄弟啊——”②山林风吹得草木沙沙作响。
一个月后,皇帝接到六十多位地方官的联名上奏,一致奏请处斩程远,其中有杨炎。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子青对杨炎的请求,始以“武功低微”为由婉拒,后直接质问杨炎跟庞太师之间的某种交易。
B. 杨炎在木子青面前声称,救程远是想通过庞太师提拔自己,多为百姓做好事,其实他另有目的。
C. 面临兄弟之情要出现裂痕,木子青回忆起自己和杨炎互相全力帮助的历历往事,不由感慨万千。
D. 在杨炎求助无望转身离去之际,木子青毅然决然地自残双臂,以极端方式宣告兄弟关系的终结。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写篱笆院、茅草屋、菜地、石磨等,为木子青的出场提供了场景,暗示木子青的身份。
B. 小说多次写到木子青喝酒的情景,既表现了木子青的复杂心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C. 小说没有过多的叙述性语言,而是主要通过人物对话交代故事的起因和人物诉求,现场感极强。
D. 小说最后一段不是结局而是尾声,含蓄地交代了杨炎在惩治恶官中做出了正确抉择。
8. 请分析小说中穿插两处山风描写的作用。
9. 小说中的木子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答案】6. A    7. D    
8. ①渲染出悲慨凝重的气氛。②烘托杨炎震惊、难过、愧疚等复杂的心情。    
9. ①武艺高强。借杨炎之口交代木子青的“双刀足以撂倒两个登州第一高手”。②嫉恶如仇。提到恶官程远,他说“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③重情守义。木子青看重兄弟之情,更恪守“师父再三告诫的莲出淤泥”之义。④性情刚烈。最后以自残双臂、自废武功拒绝杨炎之请。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B.“其实他另有目的”错误,结合原文“兄弟也知道,我为官二十几年,可以说是两袖清风,造福一方。但也因为过于刚正,一直得不到机会提拔。我虽有心要上升,可依然心系百姓啊,官越大,越能为百姓办好事啊”可知,“多为百姓做好事”应是杨炎的真实想法。
C.“互相全力帮助”错误,结合原文“我双亲病逝那年,可怜家境贫寒,全赖兄弟出钱出力,二老才得以厚葬。你入仕不久,我误中奸计,身陷囹圄,是你拼着乌纱和性命,为我四处奔走,才替我洗清一身冤屈。小儿投身从戎,报效国家,也多亏了你引路。还有,太多了,太多了”可知,是杨炎全力帮助木子青。
D.“宣告兄弟关系的终结”错误,结合原文“兄弟请留步,你对我的深情厚谊,我应该报答”“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可知,木子青以此极端方式表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是对杨炎请求的无声回复,也正是为了维护兄弟之情,木子青才做出这样的选择。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D.“含蓄地交代”错误,结合原文“一个月后,皇帝接到六十多位地方官的联名上奏,一致奏请处斩程远,其中有杨炎”可知,小说尾段中直接点出了联名上奏中有“杨炎”的名字,所以应是“直接交代”。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原文“天际微风起,一阵紧接一阵,悄悄然地进入了山林”可知,写出山林中起了一阵紧接一阵的山风,给人带来阵阵寒意,上文中主要交代杨炎对木子青的苦苦哀求,而木子青非但没有答应,还说出“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这样的话,所以此处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渲染了当时悲慨凝重的氛围。
第②处,结合原文“山林风吹得草木沙沙作响”可知,这是木子青大喊“兄弟啊——”之 后的自然环境描写,而前文中“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交代了木子青为了维护兄弟之情毅然决然地自断双臂,以极端方式表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故②处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杨炎震惊、难过、愧疚等复杂的心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杨炎对木子青的评价“兄弟太谦虚了。登州第一高手之名虽不是你的,但你的双刀足以撂倒两个登州第一高手”可知,木子青武艺高强,刀法过人。
由原文“其实我一介山野莽夫……更不会去袒护那等奸恶之徒”“如果没有王法,我的刀会去砍了他的狗头”等木子青的语言描写可知,他是一个正义果敢、嫉恶如仇的人。
由原文“木子青咽下一碗酒,闷哼一声。他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拿着空碗的手隐隐打战……”“那兄弟想必也记得我们下山时,师父再三告诫的莲出淤泥说了”等内容可知,木子青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看重兄弟之情,更恪守师父教诲之义。
由原文“藤架下,两条膀子应声落地,手中还紧握着大刀”的描写可知,木子青性情刚烈,最后选择以断臂的极端方式来拒绝杨炎的请求,并以此表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意思是本来,与庄子《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意思相同。
B. “鄙”的意思是边境,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不同。
C. “爵位”是指古代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 “劝”的意思是鼓励、劝勉,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劝”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下一个『四川省宜宾市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