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课后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红烛》课后练习(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红烛》课后练习【课文阅读】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是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多用来比喻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B.闻一多,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提倡自由体诗。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
试题预览
《红烛》课后练习
【课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是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多用来比喻
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B.闻一多,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提倡自由体诗。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
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C.闻一多的诗集《红烛》题材广泛,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
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
D.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自幼喜爱
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2.下列关于《红烛》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烛啊”这一句在诗中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都使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深人,感
情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全诗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B. 诗歌开头就写到“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鲜明地表达了诗
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C. 本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形成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交
流,更显出感情的炽热和赤诚。
D. 本诗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
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3.下面对《红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自我与红烛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
品格。
B.②③两节诗人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
 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C.“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
狱!”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
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D.诗的最后一句,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
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4.《红烛》第二节说“一误再误”,第三节又说“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5.阅读《红烛》思考,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请概括“红烛”的形象。
                                                                              
                                                                              
6.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7.《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的情感表达有哪些共同点?请从修辞手法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和闻一多的《红烛》,完成练习。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闻一多在《红烛》诗歌开头,引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烛》一诗每节以“红烛啊! ”领起,发出种种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请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指生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好的生命要自
 己绘画,去创造和奋斗。
B.这首诗先说“绿”最后说“黑”,因为生命是从生到死的过程,而诗句中绿和黑也正好
对应这两个阶段。
C.生命有悲哀,但更有色彩,因而我们要更溺爱生命,珍惜自己。
D.诗歌中,作者将绘画中的色彩引入诗歌,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从而让读者在
阅读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不尽的遐想。
2.试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叉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面对诗句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
已无可救药。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两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C.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
D.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
彻底地反映了作者绝望的心情。
2.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
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三、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节选)
闻一多
(此诗是诗人1922年在赴美的旅途中所作)
归来罢,流落的孤禽!
与其尽在这水国的绝塞,
拼着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梦,
不如擢翅回身归去罢!

啊!但是这不由分说的狂飙
挟着我不息地前进;
我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
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
由着我的心性
回身擢翅归去来呢?
听 雁(节选)
付秀红
在这肃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1.下列选项对杜甫的《孤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
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B.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犹”
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D.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团聚
在一起的羡慕、向往之情。
2.三首诗歌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闻一多的转变
①从1927年到1943年秋参加“民主运动”时,对现实满腔热血又备感无奈的闻一多一直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等传统文化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成就迅速享誉学界。
    ②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上课外他平日很少下楼,以至友人皆劝他“何妨一下楼呢”,他竟因此得到“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不过,生逢时时面临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要成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学者几乎没有可能。
    ③早在清华读书时,深受渐进改良思想影响的闻一多就对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激进思想十分反感,认为是只破坏不建设。1925年留美回国后,他参加过几次国家主义派在北大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几乎每次都与共产党人发生激烈冲突。这更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反感。
    ④30年代初闻一多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此时,“九一八”事变使爱国学生运动日益高涨,青岛大学亦三次爆发学潮。在每次学潮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
    ⑤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平日在课堂上从不提课外话的闻一多此时抛开讲义,怒气冲冲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
    ⑥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这次转移让这些一向待遇优厚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突然贫困化,许多教授要靠业余经商、到中学兼课或卖文售字才能维持生活。要养活八口之家的闻一多只得给人治印,勉强维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这些知识分子彻底赶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于是,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⑦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⑧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这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翼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给他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⑨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取民主的运动中去,直到1947年在发表激烈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杀害。
                           (摘编自雷颐《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虽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享誉学界,但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这只是
 满腔热血的他对现实失望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B.闻一多想远离政治,并曾因此获得“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不过,他又不可能对政治
毫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中国时时面临民族危亡。
C.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却又在挑战“五四”民主自由的
精神,这让深受“五四”精神影响的闻一多难以接受。
D.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以1943年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为界,介绍了闻一多
的转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2.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文章题目《闻一多的转变》中“转变”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
                                                                              
                                                                              
                                                                              
                                                                              
【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_____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之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_____地掏出他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们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_____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烦向注册课交涉把上午的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_____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数年
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B.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
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C.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大叠
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D.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
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昂然地像一位道士样走进教室里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乱七八糟、有条不紊、讳莫如深、意兴阑珊
B.手忙脚乱、慢条斯理、讳莫如深、意兴盎然
C.手忙脚乱、有条不紊、神秘莫测、意兴阑珊
D.乱七八糟、慢条斯理、神秘莫测、意兴盎然
3.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 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 D.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
                                                                              
                                                                              
                                                                              
                                                                              
【微写作】
一、学了闻一多的《红烛》,了解了他的生平,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词示例,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简洁流畅的颁奖词。不超过300字。
   下面是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的颁奖词: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泪痕也模糊得不分明了/我的生命是艺术/有黄昏时西天的浮云/用残损的手掌祈求” 
这首现代诗的作者不是人类,而是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按照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的说法,为了拥有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自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近10000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有人说这比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写的强多了,强烈建议取缔中国作家协会,装一部机器人就够了。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与酷爱写诗的朋友做一次交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  下一个『《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后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