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墨玉县高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今时代,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网络基本上完成了对人的一切延伸,包括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当人们依赖网络而生活
试题预览
墨玉县高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网络基本上完成了对人的一切延伸,包括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当人们依赖网络而生活时,也几乎不假思索地依赖网络而思考。极度便利的物质世界呈现出令人警觉的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早就蔓延到了精神领域。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被提了出来:在这个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已居于高水平的网络时代,人们如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化又何以保持其原创性活力?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或许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即网络时代的文化原创性可能已经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在种种芜杂的现象之中进行辨析。其中,与原创性紧密相关,却往往被草率地置于其对立面的“二次创作”问题就具有代表性。
“二次创作”并非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而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广泛存在。如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即是对史书《三国志》的“二次创作”。元杂剧《灰阑记》更是经历了从布莱希特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到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说《肥土镇灰阑记》这般跨语言、跨文体的再创作。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一个虚拟空间里实践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
在后现代语境下,所有的创作者、所有的文体、所有的素材及创作成果都获得同等的地位。后现代多使用拼贴的手法,视“快感”——而非“崇高”——为艺术的主要追求。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广泛传播,欣赏艺术的门槛全方位降低,创作者们也真正走进了大众世界。由此,技术改造了艺术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发掘出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现象内部的原创性活力,将其与抄袭、复制等恶劣的侵权行为区分开来。“二次创作”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大众表达欲望的空前高涨。网络世界缩短了文艺作品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标准的网络原创性作品,如以连载方式发表的网络文学,其创作过程已无法脱离作者与读者评论之间的互动。而“二次创作”是一种反向的互动,扎根于原作的评论自身获得了独立生长的可能。“二次创作”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艺形式,大众不再是默认的受众,而是创作本身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以“反馈”的方式参与作品的完成,而是进一步拆解、打碎成品,并通过自己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加以重新组装。
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绝不意味着抄袭或复制,而是以自我表达为前提的创造性重构。这种创作本身的著作权如何得到保障,以及“二次创作”对原作如何使用才不会造成侵权,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引导。“二次创作”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创作权利与发表途径开放给了所有网络用户,在激活大众文艺活力的同时,也对权利边界和创作导向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是“二次创作”真正激活网络文艺原创性力量所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谭雪晴《网络文艺“二次创作”面临挑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人们依赖网络生活、思考,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从物质领域蔓延到精神领域。
B. 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是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这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
C. 网络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对原作的评论可以成为个人表达的“二次创作”。
D. “二次创作”激活了大众文艺,但也面临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的挑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引出了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
B. 文章列举《三国演义》《灰阑记》等例子,是为了论述“二次创作”古已有之。
C. 文章第四段讨论技术改造了艺术价值观,有助于挖掘“二次创作”内部原创性活力。
D. 文章肯定“二次创作”的积极效果,也流露出对网络文艺原创性面临挑战的担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次创作”被置于原创性的对立面,说明当下人们没有辨析芜杂现象的能力。
B. 空前高涨的大众表达欲望,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最重要的条件。
C. 原创网络文学的创作必然会受到读者评论的影响,包括以连载方式发表的作品。
D. 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重构,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与保护。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这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错误。结合“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广泛传播,欣赏艺术的门槛全方位降低,创作者们也真正走进了大众世界”“后现代主义的视……将其与抄袭、复制等恶劣的侵权行为区分开来”等分析,“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不是发生侵权行为的必然条件,选项内容强加因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有助于挖掘‘二次创作’内部原创性活力”错误。根据“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发掘出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现象内部的原创性活力,将其与抄袭、复制等恶劣的侵权行为区分开来”分析,原文说的是“有助于人们发掘出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现象内部的原创性活力”,“挖掘‘二次创作’内部”的表述篡改文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说明当下人们没有辨析芜杂现象的能力”错误。结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或许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即网络时代的文化原创性可能已经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在种种芜杂的现象之中进行辨析”分析,原文强调“需要我们在种种芜杂的现象之中进行辨析”,选项“说明当下人们没有辨析芜杂现象的能力”过于绝对。
B.“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最重要的条件”错误。结合“‘二次创作’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大众表达欲望的空前高涨”分析,“最重要的条件”夸大其词。
C.“原创网络文学的创作必然会受到读者评论的影响”错误。结合“标准的网络原创性作品,如以连载方式发表的网络文学,其创作过程已无法脱离作者与读者评论之间的互动”分析,原文说“创作过程已无法脱离作者与读者评论之间的互动”,“必然会”范围扩大。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不久前,河南省杞县融媒体中心在筹备纪念活动翻阅资料时,在杞县档案馆查找到70年前焦裕禄的两份珍贵手稿。两份手稿均写于1952年11月,记录的是30岁的焦裕禄在杞县谢寨乡(今邢口镇)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的情况。
1952年1月,焦裕禄来到杞县后,先在葛岗区大云所乡和楚寨乡走访调查团组织建设,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后在谢寨乡开展土改复查工作。从时间上推断,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约一年时间,改变了过去他在杞县工作5个月的说法。焦裕禄在《杞县一区谢寨乡土改复查运动第一步工作报告》中写道:“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干部团结,密切党群关系……当人民的好干部。”在杞县工作期间,焦裕禄走街串户、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自8月10日起,焦裕禄的两份手稿开始在杞县“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上展出,两份手稿为杞县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供了珍贵教材。
(摘编自《河南杞县发现两份焦裕禄70年前的珍贵手稿》)
材料二:
1953年6月,31岁的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矿。
厂里提出,当务之急是要修一条从车站到厂区的公路。焦裕禄主动承担了这个紧急任务,厂里只给了他半年时间,领到任务后,焦裕禄就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在筑路工地上。由于临时搭建的工棚少,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并风趣地表示,天作房地作床,这么大的屋子,这么大的床,往哪找啊!
1956年12月,焦裕禄被厂党委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没日没夜地投身于洛矿的建设中,他带领大家冲锋在前。1958年春,厂党委决定,由焦裕禄所在的车间承担试制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的任务,卷扬机在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中主要用于物料的提升与平移。为缩短工期,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苏联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拆解下来,一件一件熟悉。在焦裕禄的领导下,一金工车间克服了设备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完成了研制任务,不仅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还缓解了我国矿山采掘中提升矿石和煤炭作业的燃眉之急。同年8月,机器分配给河南义马煤矿后,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这台额定使用年限20年的机器,一直坚持服役了49年,表现出良好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1959年1月,焦裕禄由于出色的表现,被厂党委任命为生产调度科科长。1962年,他重新回到农业战线任职,从此告别了9年的工业岁月,开始了他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
(摘编自《焦裕禄在洛矿》)
材料三: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摘编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裕禄的两份手稿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珍贵资料,要保护和运用好,并发挥好其在革命传统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B. 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带领车间成功研制出双筒卷扬机,机器安全和使用性能良好,是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重要成就。
C. 材料三介绍当时兰考的严重灾情和描写当地的灾荒景象,暗示了焦裕禄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难,也为表现焦裕禄的精神做了铺垫。
D. 无论是在洛矿修公路面临工棚少时,还是在兰考看到灾区穷、困难多时,焦裕禄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并解决了这些困难。
6. 焦裕禄在杞县、洛矿和兰考这三地工作期间,都表现了哪些相同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6. ①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 ②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③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④勤政敬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
C.“实际功用为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卷扬机在矿山、码头、水利等建设中主要用于物料的提升与平移”“同年8月,机器分配给河南义马煤矿后,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可知,这台机器具体的实际功用是用在河南义马煤矿,并且“使该矿的提升能力较过去翻了一倍”。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并解决了这些困难”说法不当。原文只是说“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没有说解决了工棚少和灾区穷、困难多等问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 能力。
根据材料二原文“焦裕禄主动承担了这个紧急任务,厂里只给了他半年时间,领到任务后,焦裕禄就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在筑路工地上。由于临时搭建的工棚少,焦裕禄提出干部露天睡觉,自己带头把铺盖搬到野外”“在焦裕禄的领导下,一金工车间克服了设备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等重重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完成了研制任务”,材料三原文“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中焦裕禄的表现,可归纳出他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
根据材料一原文“1952年1月,焦裕禄来到杞县后,先在葛岗区大云所乡和楚寨乡走访调查团组织建设,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后在谢寨乡开展土改复查工作”“在杞县工作期间,焦裕禄走街串户、访贫问苦”,材料三原文“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中焦裕禄的表现,可归纳出他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根据材料一原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材料三原文“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中焦裕禄所说的话和他的想法中可以归纳出他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根据材料一原文“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干部团结,密切党群关系……当人民的好干部”,材料二原文“31岁的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矿”“焦裕禄被厂党委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没日没夜地投身于洛矿的建设中,他带领大家冲锋在前”“为缩短工期,焦裕禄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苏联机器上的上千个零件全部拆解下来,一件一件熟悉”,材料三原文“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中焦裕禄的观点和实际表现,可归纳出他勤政敬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术
[日本]芥川龙之介
马蒂拉姆•米斯拉师从一个著名的婆罗门,名叫哈桑•甘的人,学得一套秘诀,年纪轻轻即已成为魔术大师。恰在一个月前,经介绍,我同米斯拉有了交往。至于他变魔术,我却一次都没见过。于是,我事先写信请他献艺,为我演示一下魔术,今晚我急急赶往僻静的米斯拉公寓。
我淋着雨,按响了门牌下的门铃。不一会儿,门开处,一个老婆婆探出头来,是米斯拉的老女仆。
“米斯拉先生在家吗?”
“在,一直在恭候您呢。”老女仆和善可亲。
“晚上好,不胜欢迎。”
米斯拉面孔黝黑,眼睛很大,蓄看一嘴柔软的胡子。他拧了拧桌上煤油灯的灯芯,精神十足地同我寒暄。
我四下里打量着,煤油灯昏暗的光线,照得房间阴沉沉的。这是一间西式房间,正中摆放一张桌子,靠墙有一个大小合用的书架。面前还有一张茶几,此外,就只有我们坐着的椅子了,茶几和椅子都很陈旧,有一块四边绣着红花的漂亮桌布。
寒暄过后,我开口问道:“供您驱使的那个精灵,好像是叫‘金’吧?那么等会儿我要见的魔术,也是借助‘金’的力量么?”
米斯拉微微地笑了笑,说:“认为有‘金’这类精灵存在,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时代的神话。您如想学,也不难掌握,——你看,手只要这么一比画就行了。”
米斯拉举起手,在我眼前比画了两三次,竟然摘起一朵绣在桌布边上的红花。我大吃一惊,仔细端详那朵花,方才那花还是桌布上图案中的一朵。米斯拉将花送到我鼻前,我甚至闻到一股似麝香之类的浓重气味。这委实太不可思议了。米斯拉微微笑着,信手把花又放回果布上。花又还原为原先绣成的图案。
“您变魔术的本领,虽说早有所闻,却实在没料到会这么神奇。您方才说,像我这样的人,要学也能学会,该不是戏言吧?”
“当然能学会。无论谁,但唯有一点……”米斯拉话说一半,两眼紧紧盯着我,用一种不同以往的认真口吻说,“唯有一点,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
“我想能办到。”我嘴上答应着,可心里总觉得不妥,但立刻又补上一句,“只要您肯传授。”但米斯拉的眼里,流露出怀疑的神色。
“好吧,我来教您。虽说简单易学,但学起来毕竟要花些时间,今晚就请在舍下留宿吧。”
“实在太打扰了。”我因米斯拉肯教我魔术,十分高兴,连连道谢。米斯拉平静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阿婆,阿婆,今晚客人要留宿,请准备一下床铺。”
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师从米斯拉学魔术已一月有余。一个秋雨潇潇的夜晚,在银座某俱乐部的一间屋内,我和五六个朋友围坐在火炉前,兴致勃勃地随使闲谈。
我们谈论起打猎、赛马的事,然后,其中一位朋友转向我说:“听说你近来在学魔术,怎么样?今晚给我们当场变个看看,如何?”
“当然可以。”
我把头靠在椅背上,俨然一副魔术大师的派头,
“那么,一切拜托了。请来个神奇点的,要那种江湖上变戏法儿的耍不来的。”大家一个个把椅子挪近,催促似的望着我,于是,我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请你们仔细看好。我变魔术,既不弄虚,也不作假。”
说着,我卷起两手的袖口,从炉火里随便捞起一块炽热的炭火,放在手掌他们面面相觑,生怕我被火烫伤。
我慢慢把掌心上的炭火在所有人面前挨个展示一番,接着猛地抛向拼花地板,炭火激散开来,变成无数光彩夺目的金币。
“就先献丑来这么两下吧。”我面露得意之色,慢条斯理地坐回椅子上。“这些,全是真的金币吗?”他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看起来,总值二十来万元吧。”
“不管怎么说,你学的这手魔术可真了不起呀。顷刻之间,黑煤就变成金币了。”“这样下去,不上一个星期,你就成为百万富翁啦。”
我依旧靠在椅子上,悠然地口吐烟圈,开口道:“哪儿的话。我这手魔术,一旦利欲熏心,就不灵验了。所以,尽管是金币,诸位既然看过,我就该马上把它抛回原来的火炉里去。”
几个朋友一听便都反对起来:“把这么大一堆钱,还原为煤火,岂不可惜。”但是,我和米斯拉有约在先,非要把金币抛回火炉里不可。
这时,有一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不屑地讪笑起来。“依我之见,不妨用这堆金币做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要是你赢了,这堆金币随你的便。一旦我们赢了,这堆金币就得乖乖儿地归我们。”
我不肯轻率表示赞同,然而这位朋友愈发连讥带讽,我左右为难,最后只得照朋友的办法,把桌上的金币作为赌本,和他们在牌桌上一争胜负。
不知怎么回事,我那天晚上大赢特赢,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更奇怪的是,开头我并无兴致,渐渐觉得有意思起来,竟玩得着了迷。
他们原打算瓜分那堆金币,才故意安排一场牌局,可如今一个个简直都急得变了脸,不顾一切,也要争个输赢。方才那位诡计多端的朋友嚷道:“来吧,抽一张。我拿全部财产做赌注,倾其所有,同你赌一把。”
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想,我暗中使了一下魔术,说:“好吧。你先请。”
我大叫一声,把抽出的牌,送到脸色发青的对方面前。然而,奇怪的是,牌上的老K像是附了魂,抬起戴冠的头,忽然从牌里探出身子,拿着宝剑、彬彬有礼地咧开嘴,露出瘆人的微笑,用一种仿佛耳熟的声音说:“阿婆,阿婆,客人要走啦,不必准备床铺啦。”
猛然间我清醒过来,环视一下四周,发觉自己依旧与米斯拉相对而坐,他沐浴在煤油灯微暗的光亮之下,脸上露着宛如纸牌上老K一样的徽笑。
我终于恍然,所谓一个月之后,只不过是两三分钟内的一场幻梦。我明白,已没有资格学哈桑•甘的魔术了。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你看来还差着点儿。”米斯拉露出遗憾的目光,胳膊支在四周绣着红花图案的桌布上,平心静气地劝导着我。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冒着雨赶往米斯拉的公寓请他为“我”演示魔术,觉得他变魔术的本领神奇,这些内容表明“我”非常想跟随他学魔术。
B. 米斯拉答应教“我”魔术,“我”师从他学会了一些变魔术的本领。后来,“我”为朋友表演魔术,将炽热的炭火变成了金币。
C. “我”的那位素以狡猾著称的朋友提出用炭火变成的那堆金币做赌本,目的是想占有那堆金币。
D. “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贪婪心理。
8.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概括。
9. 有评论说,小说的标题应改为“人性的考验”。你认为有哪些理由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1)形象:“我”是一个面对金钱难以克服私欲而最终成为失败者的形象。
(2)启示: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贪恋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②常怀律己之心,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内心的理智。③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    
9. ①“人性的考验”是小说的线索,是暗线。小说中围绕“魔术”展开的情节都是在进行人性的考验。②概括了人物形象。“我”请求米斯拉教“我”变魔术,“我”面临着人性的考验,“我”最终没能通过这场考验。③揭示了主题。人性时常面临着考验,人们如果不能控制私欲,往往会失去理智,最终导致失败。④吸引读者。“人性的考验”引起读者兴趣,引人深思。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B.“在一个秋夜,我为朋友表演魔术,将炽热的炭火变成了金币”是“我”的梦境,米斯拉没有答应教“我”魔术,还在考验“我”,“我”还没有师从他学习变魔术的本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从“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可知,在金钱面前,“我”没能克服自己的欲望,妄想用魔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因此失去学哈桑•甘魔术的资格。可见,“我”是一个面对金钱难以克服私欲而最终成为失败者的形象。
启示:面对朋友拿全部财产做的赌注,“我”动心了,想将对方的全部财产归为自己所有,所以借魔术一用,认为这才是实现了学习魔术的意义。最终钱财没有得到,自己也失去学魔术的资格。由此可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贪恋不义之财和不法之财。
“要想学我的魔术,首先就要舍弃一切欲望。这点修为,看来你还差着点儿”,如果“我”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在朋友提议“不妨用这堆金币做个赌本,咱们来玩把纸牌”时坚决地拒绝,就没有后来发生的事。可见,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内心的理智。
“我”认为“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可见,“我”从内心里认为学魔术的意义是为了钱财,这暴露出“我”眼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理想。最终“我”也没有为了学魔术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可见,人要志存高远,要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答应教“我”魔术之前,米斯拉说“有私欲的人是学不了的。想学哈桑•甘的魔术,首先要去除一切欲望,您办得到吗”,然后米斯拉设置了一个幻梦对“我”进行考验,“我”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用上了魔术帮助自己赌博,最终因没有经受住考验而没能学成魔术,可见,“人性的考验”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中围绕“魔术”展开的情节都是在进行人性的考验。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角度看,“刹那间,心中的私欲抬头了。这一把倘若能赢,对方的全部财产,转手便归我所有。如不将魔术借来一用,那苦学魔术还有什么意思”,“我”面临着人性的考验,却最终没能通过这场考验,塑造了一个不能克制自己私欲的人物形象。
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通过“我”没有控制自己私欲,最终“没有资格学哈桑•甘的魔术”的故事,揭示主题:人性时常面临着考验,人们如果不能控制私欲,往往会失去理智,最终导致失败。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标题“人性的考验”设置悬念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