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2022学年度(下)高三年级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校:东港市第二中学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
试题预览
2021—2022学年度(下)高三年级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校:东港市第二中学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
《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王世贞《奔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如今,尊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摘编自张勇《古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少府和大司农这两大机构主要管辖着汉代的官办手工业,少府的收入归皇室,大司农的收入归国库。就其类型而言,主要有官府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两种。
官府手工业,是指汉朝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并直接为政府服务的手工业,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皇室、贵族及官僚提供各种日用消费品和奢侈品,另一方面是向军队提供兵器武备等。因此,汉代的官府手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商品生产,而是一种“专供生产”。就其经营管理来说,汉代的官府手工业又可分为中央政府所属的手工业和地方郡国所属的手工业两类。
中央政府所属的官府手工业,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时负责供给天子及皇室之用的少府属下设有考工室、东织、西织、东园匠、尚方和御府等,其长官为令和丞。东织和西织,其下设有丝麻纺织工场,专门负责为皇室及贵族制作祭祀时穿用的衣物服饰。
除了上述中央官署之外,西汉少府所属的内者,水衡都尉所属的上林和钟官,以及供工、内官、寺工、右工等也都设有官府手工业工场,制造铜器和漆器等。东汉大司农、太仆所属的书言府、虎贲官等机构也设有制作铜器的工场。
作为汉王朝官府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还在各地设有工官为皇室和政府进行专门的手工业生产。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共设有八处工官。据汉长安城未央宫官署建筑遗址出土的骨签刻文及其研究可知,河南工官、颍川工官和南阳工官,是当时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三工官”,主要负责铜器和兵器武备等的生产和供给。
汉代的官府手工业,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外,还有地方郡国经营管理的手工业,其产品主要供给中央和郡国的统治者使用,或用于装备中央和地方武装。
官营手工业与官府手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虽然同样是政府管理和经营,但其产品并非只供给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营”“专营生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盐官和铁官的设置及盐铁专营。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朝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将煮盐和冶铁收归政府。盐铁不再由少府管辖,而是改由主管全国经济的大司农掌管,大农丞领盐铁事,在全国27个郡国设置盐官37处,进行食盐的生产与运销,即盐官招募百姓制盐,并官收、官运、官销;同时,在全国40个重要产铁的郡国设置大铁官49处,铁官设令、长及丞,主鼓铸;“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销熔旧器铸新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
(摘编自白云翔《汉代工匠精神是如何铸就的》)
材料三:
汉代根据不同的手工业门类设置不同的工官,进行专门的生产,最大限度地使生产专业化。当时尽管有综合性的工官,但最常见的还是专业性的工官,如河内工官主要制造弩机等兵器武备;颍川工官主要铸造铜器皿;南阳工官主要制造兵器;广汉郡工官主要制造铜器和漆器;设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的服官,专门为皇室及贵族制作日常生活及上朝所穿用的文绣服饰。
至于工官及手工业工场的内部管理,一方面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实行生产责任制,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另一方面根据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工,以保证工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尤其在官府手工业工场中更是如此。
所谓“物勒工名”,是战国以来形成的一种手工业工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郑玄注曰:“勒,刻也。刻工姓名于其器,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也就是说,在制成品上刻上工匠的姓名和监督管理者的姓名,表示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如发现有残次品和劣质品,即“功有不当”,则会受到严厉的追责和惩罚。至于工种的划分,则因手工业门类的不同而有异。这种“物勒工名”的做法和工匠的细致分工,在蜀郡西工的漆器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蜀郡西工是汉王朝设在蜀郡(今成都)的一处工官,以生产漆器为主,兼及铜器和铁器的制造。蜀郡西工制造的有铭文的漆器,迄今已发现28件之多,充分揭示了蜀郡西工漆器的生产过程、工匠分工及质量管理体系。
也正因为如此,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的产品做工精致、质量优良,形成了汉代工匠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摘编自白云翔《汉代工匠精神是如何铸就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体现在文学艺术创作之中。
B.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的背后是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作品的虔敬。
C.官府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区别不在主管部门不同而在产品服务对象有异。
D.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的专业化,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实行了生产责任制。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意大利比萨斜塔与汴京开宝寺塔作对比,是为突出预浩设计的精益求精。
B.材料二从两方面阐述汉代官办手工业,其中又重点介绍了官府手工业,条理清晰。
C.材料二借助盐铁专营典型事例,阐述官营手工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经营特点。
D.材料三第三段解说“物勒工名”做法与工匠的细致分工,是对第二段的具体阐述。
3.根据材料,下列诗句不能够体现古代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B.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4.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链接材料”中所体现出的汉代手工业的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朝鲜平壤石岩里丙坟汉式墓出土的一件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漆盘,其口沿背面刻有铭文:“永始元年,蜀郡西工造,乘舆髹渝画纻黄釦饭盘,容一斗,裂工广、上工广、铜釦黄涂工政、画工年、洀工威、清工东、造工林造,护工卒史安、长孝、掾谭、守令史通主。”
5.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成为精品,上面三则材料能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然后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我们以为简瓦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挺拔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B.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感情。
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4分)
9.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B.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C.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D.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1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兵”指铠甲和兵械,也指军队、军事,文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指战争。
B.“忿然”指愤怒貌,气愤的样子,“忿然作色”指因愤怒而变了脸色。
C.“外死”指死在国外。文章中指死在本国以外的国家。
D.“相率”指一个接着一个,文中指各诸侯国来朝拜吴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指出田常“忧在内的问题”,说明子贡有扭转时局的才干和超出常人的机谋。
B.子贡游说田常的情节一波三折,“忿然作色”一折,“虽然”二折,“南见吴王”三折。
C.子贡游说夫差和游说田常一样,言辞激烈、诡异,活现出奇智、机敏、诡辩的形象。
D.子贡和烛之武均心系国家安危,临危受命,不惧危险,凭口舌之才退敌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子贡游说田常时的论辩思路。(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去蜀①
杜甫
五载客蜀郡②,一年居梓州。
如何③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①这首诗作于永泰元年。这年四月,诗人的朋友严武病逝;五月,诗人离蜀。②蜀郡,即成都。③如何,犹岂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回顾五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慨尽在其中。
B.颔联写因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
C.第五句,写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身衰体弱至极。
D.“随白鸥”,即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残生随白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意同。
16.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1)姚鼐的《登泰山记》文笔洗练,作者登上山顶之后,只见“              ,              ”,这两句用极少的笔墨写出了泰山山顶的雪景。
(2)古代文人常摘句为联,请你从《念奴娇•过洞庭》下阙中摘出两句“              ,              ”,与上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集成一副对联,送给你的挚友。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从李白的诗中,找出任意两句(无需上下句对应,单独一句诗就可)带数字的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各种各样的美妆主播争妍斗艳已(   )。然而当美妆之风(   )地闯入未成年人的生活之中,却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成人的某类审美取向,出现在儿童美妆直播中,让人顿感“违和”。“违和”的原因不仅是种种矫饰妆容与儿童面貌之“纯”相反;①还因为美妆商家的(  )与儿童心理之“纯”相悖。尽管美妆直播的(   )给行业带来机遇,但商家的不良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一些平台之所以热衷于制造“全网最小美妆博主”等噱头,说到底是利益作祟。近几年,儿童化妆品的销量持续增长。在巨大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良商家为躲避市场监管,给劣质的儿童化妆品“穿上马甲”②,当成儿童化妆玩具进行销售。一些所谓的儿童彩妆品牌对儿童美妆主播的不当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更有甚者还“再添一把火”。涉及儿童的行业应当严格规范,容不得利益熏心。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体上,不得发布医疗啊,药品啊,化妆品啊,③美容广告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④。那些只见“利益”、不见“责任”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甚至违背了社会道德和市场秩序,亟待予以纠偏。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足为奇     肆意     唯利是图    蓬勃发展
B.见怪不怪     恣意     利欲熏心    蓬勃发展
C.不足为奇     肆意     利欲熏心    蔚然成风
D.见怪不怪     恣意     唯利是图    蔚然成风
19.文中划横线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些不见“责任”、只见“利益”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甚至违背了社会道德和市场秩序,亟待予以纠偏。
B.那些只见“利益”、不见“责任”的行为,违背了社会道德,甚至触碰了法律红线和市场秩序,亟待予以纠偏。
C.那些只见“利益”、不见“责任”的行为,违背了社会道德和市场秩序,甚至触碰了法律红线,亟待予以纠偏。
D.那些只见“利益”、不见“责任”的行为,违背了社会道德,破坏了市场秩序,甚至触碰了法律红线,亟待予以纠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2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内涵。请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要求结构与示例一致。(6分)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
22.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有人物语言:“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易散’的俗语。”
问:这句话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说的?“非常喜事”指的是什么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的专业化……实行了生产责任制”错,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目的是为了监督质量,工艺流程分工才是保证了专业化。
2.C【解析】“阐述官营手工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经营特点”错,根据原文“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营’‘专营生产’,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盐官和铁官的设置及盐铁专营”,可见此处是为了说明“‘垄断经营’‘专营生产’”的特点。
3.C
4.①工序繁杂;②分工细致;③监管严密;④物勒工名。(每点1分)
5.①尊重工匠劳动,弘扬工匠精神;②政府充分重视,做好组织工作;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监管制度。(每点2分)
6. B 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7. C 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
8.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
  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
  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9.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
③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
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10.B
11.A(借代的修辞)
12.C(没有上段那样“激励诡异的”言辞)
13.(1)好。虽然这样,但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
(业已,已经;之,到往;奈何,怎么办。 每点1分,大意1分)
(2)现在让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占领拥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再和吴国争谁强大,我私下里认为大王危险了。
(私,私人占有、掠夺;千乘、万乘,千辆兵车,万辆兵车;窃,私下里  每点1分,大意1分)
14.(1)直接指出错误,引起田常关注;
(2)说明原因,劝田常攻吴;
(3)毛遂自荐,前往吴国,以打消田常疑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讨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宽厚,护城河宽广水深,盔甲坚固铮新,士兵人选都是那种饱壮之人,贵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贤明的大夫守卫,这是容易讨伐的。”田常忿忿地变了脸色说:“你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却拿这个来教导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击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攻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胜,百姓在外面战死,大臣在国内就会空虚,这样您在朝廷上没有与您争斗的强臣,在下面没有指责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齐国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