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之一)》精品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迷娘》(之一)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橙子(chéng)宜人(yí)凝望(níng)鹪鹩(liáo)B.啮草(shì)藤蔓(wàn)罅隙(xià)规律(lǜ)C.渺小(miǎo)柠檬(níng)装饰(shì)石像(xiàng)D.黑莓(méi)瞬间(shùn)书籍(jí)畏怯(qiè)2.下列各组词语
试题预览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第13课  《迷娘》(之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宜人(yí)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 黑莓(méi)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翱翔 汲取 藓苔 喋喋不休
B. 巢穴 世俗 绽开 闪烁壮观
C. 梢头 秘密 徒然 枯躁无味
D. 辉煌 倾洒 麋鹿 一无所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大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B. 惠特曼,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诗集《飞鸟集》开创了本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C. 歌德,德国著名大诗人,浪游者为歌德的绰号,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D. 易卜生,芬兰剧作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社会悲剧有《玩偶之家》等。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B. 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C. 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苏牙快步赶上,一口咬住意大利球员基耶利尼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手,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D. 陆机、潘岳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采斐然,然内容贫乏,骨力不振,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或许到了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
①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
②另一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浅短
③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
④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
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
⑥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A. ①③⑤B. ②③⑥  C. ②④⑤D. ①④⑥
                                                                    
二、语言表达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明白晓畅曾被看作诗歌优劣的主要审美标准。明白晓畅作为诗歌的一种艺术风格,是可以认同的,①,那就有些偏颇了。其实,②。读者欣赏诗总希望读到一点意在言外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这样才有诗意诗味可供咀嚼。如果一眼便穷尽诗意,读者又怎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呢?当然,那种“百读不得其解”的诗也不见得是好诗。这类诗,或者故作高深,故弄玄虚,诗句结构支离破碎,像没有规则的文字游戏,怎么能让读者无所阻隔地欣赏其诗境诗意呢?一般说来,③。所以说,“明白晓畅”不是评价诗歌优劣的审美标准,“懂与不懂”之间才是。
7.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每小题不超过10个字)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这首小诗所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环境》,美国意象派女诗人洛艾尔)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
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
海洋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
我们这样站着
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
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当喷吐着鲜红火焰的果子
被狂风一个个击落,那时候
种子要撒遍土地,和矿藏一同沉默着
为了在今天歌唱
为了歌唱玉兰花
把洁白的心向蓝天打开
为了不再孤独,繁星似的迎春到处闪烁
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
阳光追逐着,鸟儿牵动着
让我们一块走吧
在花瓣匆匆铺成的道路上芬芳地走吧
紫丁香像影子一样在身后晃动
春天正迎着我们走来,献上更多的花朵
9.是什么“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这一句写得非常好,试分析它的妙处。
10.“种子要撒遍土地,和矿藏一同沉默着”这句话给人什么启示?
11.节选的这一部分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注]1920年,刘半农远离燃烧着反封建斗争烈火的故土,赴欧洲留学,感慨颇多,于是举笔写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作。
1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并非一首思念情人的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她”指的是诗人在国外时日夜思念的祖国。
B.第二节诗写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激发了诗人的情感。
C.第三节诗中水上浮花、河底游鱼两组意象欢快活泼,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的苦涩的思念之情。
D.第四节诗中的“野火”一方面象征诗人的游子身份,另一方面易使人联想到春风,寄寓了诗人的希冀。
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节诗中对景物的描写使用回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缠绵不舍、依恋难分。
B.第三节诗中的“慢慢流”与“慢慢游”起到了反衬效果,体现了诗人情思的急切感与思念不成的无可奈何之状。
C.第四节诗中将“残霞”比作“野火”,与“冷风”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对故乡热切的思念之情。
D.整首诗意境氛围由淡到浓,情感节奏由轻到重,内容主旨由浅入深,语言通俗简洁,体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14.本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第一节诗简要分析。
15.诗作在发表时标题为“情歌”,后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请分析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冬(之一)
穆 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
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
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
1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
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
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
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
18.“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
19.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游者的夜歌
歌 德
一切峰顶的上空
静寂,
一切的树梢中
你几乎察觉不到
一些声气;
鸟儿们静默在林里。
且等候,你也快要
去休息。
2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对“峰顶的上空”“树梢”“鸟儿们”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片“安静”,特别是“一切”一词的使用,给人带来一种超越感,使读者也产生了为大自然的寂静所融化的感觉。
B.诗人先从峰顶之上的天空写起,给人一种宏大的空间感;继而写到树梢,则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效果,也能够进一步烘托出大自然的安静。
C.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间构成上与这首诗歌相同。
D.因为诗歌是歌德描写自己一时一地的感受,所以它所传达出的是一种特殊经验,一般人很难体会得到。
21.如何理解歌德诗中流露出的“宁静”?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啮草”中的“啮”应读“niè”。
2.【答案】C
【解析】C项,“枯躁无味”中“躁”应写作“燥”。
3.【答案】C
【解析】A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正剧,不是悲剧,应为《奥赛罗》;B项,惠特曼的诗集是《草叶集》;D项,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
4.【答案】B
【解析】A项,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B项,丰姿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用来形容民族歌舞不合适。C项,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D项,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
5.【答案】C
【解析】第一空,前文第二句具体指出“一方面”的积极现状,根据“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固定搭配,“另一方面”应指出消极的现状,故第一空选②。第二空在③④中选择,是对前面一句话的总结。根据全段的主要介绍对象是“诗歌”,而不是“两难的境地”,故选④。第三空结合语段最后一句话强调“诗意”,故选⑤。
6.【答案】(示例)①但把它作为诗歌主要的审美标准 ②那种“一看就懂”的诗不见得是好诗 ③诗歌的审美大致都是似懂非懂的
【解析】语段论述的是“明白晓畅”不应成为评价诗歌优劣的具体标准。第①处根据“那就有些偏颇了”,这表明诗歌作为艺术标准的另一个方向特征,可以填写“但把它作为诗歌主要的审美标准”。第②处根据后文“读者欣赏诗总希望读到一点意在言外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这样才有诗意诗味可供咀嚼”,这表明诗歌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力量的,这是诗歌的重要价值选择,故可以填写“那种‘一看就懂’的诗不见得是好诗”。第③处根据后文‘“明白晓畅’不是评价诗歌优劣的审美标准,‘懂与不懂’之间才是”,这里突出的诗歌的价值选择和方向特征就是遵循这种“似懂非懂”,故可以填写“诗歌的审美大致都是似懂非懂的”。
7.【答案】(1)要注重积累材料
(2)积累要长期坚持
(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4)要多积、广积材料
【解析】首先分析出共同点,就是关于“积累材料”的问题,再抓住每句话的不同之处,分析其侧重点,如第①句的“积之十年”,是讲坚持,第②句抓住“价值”一词,第③句“两万张卡片”是说积累的数量。
8.【答案】(1)对比、比喻
(2)对比的表达效果:把露珠在枫叶和莲花之上的不同色泽进行对比,让内容表达更鲜明突出,红白相对照既给人以自然的美感,又突出了变幻多姿的环境特点。
比喻的表达效果:莲花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楚楚可人纯净圣洁的泪珠般惹人怜爱,突出了洁白莲花之上的露珠特点——苍白、清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环境之美。
【解析】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修辞的几种类型: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把握效果时,应该熟记一些相关术语。比如:运用比喻修辞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而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答案】春风。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树木葱茏挺拔的姿态。
【解析】回答鉴赏修辞手法类题一般使用“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的格式。“涨满绿色的帆”是形容树叶繁茂,这句写出了树木葱茏挺拔的姿态。
10.【答案】人只有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埋头苦干,才能收获甘甜的果实。
【解析】诗歌用“种子要撒遍土地”,形容脚踏实地,用“和矿藏一同沉默着”形容耐得住寂寞,埋头苦干,这样做就会获取成功。
11.【答案】面对挑战与机遇,诗人充满了豪情壮志,热切地欢呼这个春天的到来。
【解析】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需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12.【答案】C
【解析】C项,“水上浮花、河底游鱼两组意象欢快活泼”“以乐景写哀情”理解错误,这两组意象其实暗含飘忽不定、孤苦无依的象征意义。
13.【答案】A
【解析】A项,没有使用比喻手法,“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使用了回环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使用的是通感。
14.【答案】本诗主要使用了比兴手法。第一节诗以微云和微风作为情感媒介来起兴,渲染烘托“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思乡之情。
【解析】对比四节诗,开头都先描写某种景致,然后再抒情,很明显使用了中国诗歌中传统比兴的表现手法。结合第一节诗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以反问的语气和诗人的口吻为标题,富有诗意,也更能表达海外游子强烈的思念祖国和家乡的情绪;呼应诗歌每一节内容,在结构上更统一,与全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标题本身的语言之美、标题与诗歌的内容以及整首诗的结构形式的关系、诗歌表达的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最明显的是抒情效果的不同,“教我如何不想她”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相比“情歌”更有诗意,也能将情感表达得更浓烈。从形式上看,诗歌的四节都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结尾,与标题呼应,形式上更统一,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
16.【答案】A
【解析】A项,“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错误,根据“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可知诗人有着淡淡的忧伤。
17.【答案】B
【解析】B项,“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来看,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
18.【答案】①“冷”指天气寒冷,“昏黄”指阳光暗淡,突出了“严酷的冬天”的特征;②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③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做铺垫。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弄清楚“冷”和“昏黄”的内涵,联系整首诗尤其是第一节来看,“冷”指向的是天气,“昏黄”指向的是“淡淡的太阳”,这两个词都突出了“冬天”的特征。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又冷又昏黄”在结构上的作用,看是否照应了什么内容,或者为什么内容做了铺垫。
19.【答案】①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②在“严酷的冬天”,“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③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白题干中所说的“矛盾”指什么。题干中说“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那么这个矛盾指的就是“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结合诗句来看,现实是“严酷的冬天”,有“北风”,有“茫茫白雪”,但诗人“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D
【解析】“一般人很难体会得到”有误。
21.【答案】歌德诗中的宁静,并不是死寂,而是“大言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宁静。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迷娘(之一)》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下一个『《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群文阅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