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之一)》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迷娘(之一)》课前预习练习(10分钟)
(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迷娘(之一)一、课内分析1.歌德《迷娘(之一)》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2.歌德《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3.《迷娘》(之一)中,“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请阐述你的观点。4.《
试题预览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迷娘(之一)
一、课内分析
1.歌德《迷娘(之一)》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2.歌德《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3.《迷娘》(之一)中,“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请阐述你的观点。
4.《迷娘》(之一)中,“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有什么作用?
5.《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6.体会诗歌《迷娘(之一)》中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7.《迷娘》(之一)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这种复沓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二、其他
8.了解《迷娘(其一)》这首诗每节正歌的内容。
9.重点2: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你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迷娘》
10.对于《迷娘》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迷娘,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你认为呢?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
11.歌德《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12.《迷娘(之一)》诗歌第一节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迷娘浓烈的乡愁?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的三节的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对一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基本的积累,本题中所使用到的反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原文“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和“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可以看出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能够增强作者询问的语气,表明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副歌部分的内容,结构基本一致,只是更换了个别词语,丰富了诗歌内容,让整首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2.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
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形象特点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意象”的概念。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其次要把握诗歌的主旨:《迷娘(之一)》选取了丰富有特色的意象,真挚而热切地抒发了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作答之前要明确,诗歌所有的意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因此,根据主题可以明确,所有的意象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第一节“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呈现了一副具有意大利地域特征的画面。
第二节“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大理石立像”等意象,是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展示了明显的人文风光。
第三节“云径和山冈”“雾”“龙种”“危崖”“瀑布”等写出了阿尔卑斯山的美。
三节诗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乡意大利的思念,内容丰富,情感浓郁。
3.观点一:“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迈斯特。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自己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从“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观点二:“爱人”“恩人”“父亲”是三个不同的人。从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感情来看,她对威廉•迈斯特的感情是爱情,不大可能把这种感情升华为对“恩人”“父亲”的感情。从诗歌三节所写的内容来看,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指威廉•迈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迷娘即将回到故国,“父亲”应该是指带她回国的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
观点一:“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迈斯特。
迷娘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从这个角度看,威廉•迈斯特就是她的“恩人”;在后来的发展中,迷娘强烈地爱上了威廉•迈斯特,是威廉•迈斯特给予她温情的爱护,迷娘虽然知道这种爱情是无法实现的,可她仍然深情地爱着威廉•迈斯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威廉•迈斯特就是她的“爱人”;威廉•迈斯特不仅给予迷娘爱护,更像父亲一样百般呵护着她,她在威廉•迈斯特这里感受到父亲般的温暖,可是说威廉•迈斯特就是她的依靠和凭仗,所以说,她在心底里又把威廉•迈斯特当成了自己的父亲。
观点二:“爱人”“恩人”“父亲”是三个不同的人。
从文中表现出来的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来看,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高耸的月桂来体现的。这些具有意大利特征的景物的,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还有“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把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所以说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由此可见迷娘对故国的深切思念,而“父亲”可能就是那个带她回国的人;迷娘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所以“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诗中选择了桃金娘的形象,其象征着爱情,正如诗中所唱,“恬静的桃金娘啊,高扬的月桂,来自蓝天上的和风轻轻地吹。你可都知道吗?向彼方!向彼方——我愿与你,我的情人啊,一同前往”,由此可见,这个“爱人”又是另外一个人,即威廉•迈斯特。
4.这首诗是以向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的。倾诉人是迷娘。从“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的称呼的转换,体现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哀怨,又美好。诗歌抒发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感情上呈递进关系。同时,这种爱又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并和思乡之情缠绕在一起,具有哀怨、含蓄而又深沉的艺术效果。
【详解】
本题考查叙事人称作用的能力。
迷娘是意大利的一个少女,她身世悲惨,受尽虐待,威廉把她从杂技团赎身出来。迷娘是倾诉人,她向知心人倾诉,在倾诉时从“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体现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
迷娘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唱了这首“你可知道在那柠檬花开的南国”。其中,迷娘对威廉用了情人、恩人、父亲三重称呼,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这“亲爱的人”既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我愿和你同去”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诗歌抒发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感情上呈递进关系。
5.“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前往,前往”这种回答不但强调迷娘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它与重复的内容共同形成本诗的深层内涵,即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复杂的情感。
【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通过对“那柠檬花盛开的地方”“那所房子”“那云径和山岗”的询问,可以强化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效果上看,“你知道吗”“你可知道……”以发问的形式在文中多次交替出现,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从结构上看,“前往,前往”是对询问的回答,反复出现,强调了迷娘回乡的迫切和坚决;从内容上看,后文通过写“爱人”“恩人”“父亲”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麦斯特怀有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6.复沓叠唱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被熟练运用。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技巧能力。
本题要求体会诗歌《迷娘(之一)》中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答题时,首先明确重章叠唱手法的特点一般为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变换个别词语,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不断地重复,亦会增强诗歌的情感。然后仔细阅读《迷娘(之一)》,可发现全诗共三节,第一小节写祖国之恋,第二小节写故乡之情。节选部分以对话的形式,通过迷娘向威廉叙说的亲热口吻来描写和赞美祖国,显得真实而自然。诗的各小节开头都采用了设问的手法,构成了重复,从而增添了迷娘对祖国的那种骄傲和迷恋,以至在她称作“心爱的人儿”“庇护人”“父亲”的威廉面前也“卖起了关子”,这样,一方面烘托出了意大利令人倾倒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刻画出了迷娘与威廉之间的那种亲密。诗的每小节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构形式,节尾三行除个别字改动外均重复出现,第一是“你可知道吗?那方啊,就是那方,我心爱的人儿,我要与你同往!”第二节是“你可知道吗?那方啊,就是那方!庇护我的恩人,我要与你同往!”第三节是“你可知道吗?那方啊,就是那方,我们趱程吧,父亲,让我们同往!”这不但有利于谱曲演唱,使节奏强烈,和谐动听,而且突出了主题,强调了迷娘对祖国怀念的热烈与急切之情。
7.复沓的表现手法,使得诗的结构整齐,具有旋律感,对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本诗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构成了一种明显的重复,这使得诗的结构整齐而稳定,具有旋律感。这种诗歌结构对于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首先,同一句式和相似句子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这一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每节诗以“你知道吗……”“你可知道……”不断发问,表达了迷娘对于被问到的景物的执着思念。而每节都重复发问“你可知道那……”,再次强调了这种感情。而每节诗末句的“前往,前往”不断重复,则强调了想要回到故乡的那种心情的急迫和强烈。其次,这种重复不是刻板的重复,而是有所变化,这就形成了稳定中的变化,而且是一种内容的递进和情感的深化和升华。迷娘思念的景物由故国到故园,最后到回故乡的道路,情感越来越急迫和强烈,而对于迈斯特的感情也由“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得到了升华。
8.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迷娘》(之一)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表现“那地方”——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来体现的。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圆柱成行”“宽敞明亮”,美丽的别墅,辉煌的厅堂,大理石雕像都含情驻望描,绘出了迷娘那宛口仙境的家园。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上有“云径”“山岗”,有“在雾中觅路前行”的驴儿,有摇摇欲坠的悬崖,有奔腾直泻的瀑布。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进行概括即可。
9.诗歌主人公为迷娘,如果三个诗节中的“爱人”“恩人”“父亲”为一个人,那么这种称呼的转换则表现出迷娘内心情感的无比深挚热烈积复杂哀婉。“爱人”出现在第一节,毫无疑问,迷娘深爱着他;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则意味着迷娘对他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
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内心对亲近对象的情感,复杂、真挚而又深沉,既美好又哀婉。同时,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在第三节中,“父亲”和思乡之情高度融合为一体,使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融合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从而收到深沉含蓄、哀婉动人的审美效果。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哀婉优美的诗歌。
在歌德的《迷娘曲》(之一)三个诗节的末尾,诗人分别以“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来表达。在这三处不同的表达中,诗人变换着不同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当诗歌主人公迷娘称呼对方为“爱人”,可见迷娘对收留她的威廉•麦斯特的强烈的炽热的爱;当她将称呼转换成“恩人”和“父亲”时,则意味着迷娘对威廉•麦斯特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的复杂与哀婉,但是,迷娘的情感仍然是丰富的,无比深挚热烈的,这其中还有迷娘对故乡的深沉眷念。不管是“爱人”,还是“恩人、父亲”,既可以理解为是恋人,也可理解为朋友、亲人;“我愿和你同去”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爱人”的鼓励和支持,迷娘内心对亲近对象的情感,是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美好而哀婉。所以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看,这三种称呼的转换,三种身份的叠加,逐渐将迷娘的情感由炽热的爱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此高度融合,并不断强化、升华,令人在浸泡过情感的意象表达中,通过诗歌语言、节奏和象征物从心灵深处去深沉地体会,去真挚地感悟,绵长深切,不可抑制。
10.观点一:迷娘。
①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
②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
③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爱上迈斯特,感恩、依恋迈斯特的特点。
④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与迷娘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这一身份符合。
⑤《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
观点二:作者本人。
①诗歌《迷娘》创作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之前,诗中的迷娘并非小说中的迷娘,而应该是诗人自己借以抒情的化身。
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度,厌倦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创作灵感,接受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滋养。在创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并在创作此诗三年后前往意大利居住。诗中的美好景象是诗人对意大利的想象。
③《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成长小说,主人公迈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现实的平庸和混沌污浊,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对美好世界充满渴望与向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深层主题。
【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标题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先明确观点,即认为标题应该是什么,再阐述理由。比如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迷娘。
诗歌标题为“迷娘(之一)”。歌德这首《迷娘曲》是歌德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一首抒情诗。
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来看,迷娘的故乡在意大利,而诗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征。迷娘是意大利的一个少女,她身世悲惨,受尽虐待,威廉把她从杂技团赎身出来。迷娘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唱了这首“你可知道在那柠檬花开的南国”。第一节描写的是意大利的自然景物。诗人只用了寥寥数语,一幅色彩浓艳、画面鲜明的南国风光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从诗中的称呼“爱人”“恩人”“父亲”的转换来看,迷娘对威廉用了情人、恩人、父亲三重称呼,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因为在流浪生活中身心备受摧残,迷娘最终还是病死了。
诗中的意大利建筑,宏伟壮美,应是迷娘幼时居住之所。第二节描写的是具有罗马式风格的建筑。其中的大理石雕塑仿佛也被迷娘的身世所打动,深情地加以慰问。第三节描写的是回意大利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神秘、险峻的风光。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渴望有心爱的人相伴,回到故乡意大利开始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与诗歌的情境一致。“我愿和你同去”既表达她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亲爱的人”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
11.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营造出美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的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理解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意象”的概念。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其次要把握诗歌的主旨:《迷娘(之一)》选取了丰富有特色的意象,真挚而热切地抒发了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根据原文“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可以看出作者向往的地方的样子,重要意象为“桃金娘”“月桂”。桃金娘为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神树,因此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太阳神属性的阿波罗的神树,象征着光明和美好。通过这两个意象以及后文出现的内容,共同表现了迷娘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具有升华主题的作用。
12.①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优美恬淡的意大利风景与迷娘炽热浓郁的情感相得益彰。
②设问与反复。“你可知道那地方”既是询问又是追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沉真挚的情感。“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迷娘》第一节,“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你可知道那地方”,诗人选取柠檬花儿、香橙、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高耸的月桂等多个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描写了意大利优美的景物。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意大利典型性意象融进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这些景物都成了迷娘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即表达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桔橙金黄,荡的和风起自蔚蓝的天上,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桂轩昂——你可知道吗?那方啊,就是那方,我心爱的人儿,我要与你同往”中,诗人首先采用自己问“你可知道,那柠檬花开的地方”,然后自己回答为“黯绿的密叶中映着桔橙金黄,荡的和风起自蔚蓝的天上,还有那长春幽静和月桂轩昂”,用设问的方式,既是询问又是追诉,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你可知道”与“你可知道吗”,“那方啊,就是那方”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迷娘对故乡深沉真挚的思念之情。“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渴望回乡的急迫之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迷娘(之一)》基础训练
』  下一个『
《迷娘(之一)》精品作业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