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不识命题陷阱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不识命题陷阱(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1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不识命题陷阱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试题预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不识命题陷阱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它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乃因为“风斯在下”,依赖于外部条件——狂风,即庄子所说的“有所待”。
②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一面又要追求任诞逍遥。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③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性分),就是一种逍遥,鲲鹏斥鹄在逍遥这一点上,没有差别。庄子所言之“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了统一。于是,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
④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其《卜疑集》说:“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文中“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在这里大鹏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后来,阮修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篇《大鹏赞》:“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借助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⑤到了唐代,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如果说《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彻底改造了《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何其雄健;“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又是何等自由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自此之后,鲲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⑥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鲲鹏意象的变化,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创造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也因此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襟怀、理想的象征。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因为具有诗意的内涵而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B.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时代以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法门的文人。
C.鲲鹏在庄子笔下是“有所待”的文学意象,在李白笔下则是绝对自由的文学意象。
D.鲲鹏成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是在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误读”下创造出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时间顺序阐述了鲲鹏意象的起源、内涵转化、质的变化,到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B.文章的②③④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递进关系,其中③④段分别从世俗化和诗意化两个层面论证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
C.文章第⑥段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因果分析,分析了鲲鹏意象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D.文章大量运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来证明历史上鲲鹏意象的内涵发生着变化,这样更显得论证过程真实可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意象在《逍遥游》中能高飞九万里,但因为还要依赖外部条件——风,算不上真正的自由翱翔。
B.阮修的《大鹏赞》和李白的《大鹏赋》两文中的大鹏意象分别是魏晋风度的诗意展示和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C.魏晋文人通过将鲲鹏意象进行内涵转化使之成为了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重构了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D.后代的大鹏意象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意象在内涵上并不-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审美创造。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
1.以偏概全(绝对化)。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一)』  下一个『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易错考点专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不明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