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5月19日9:00~11:30]南宁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5月19日9:00~11:30]
南宁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怎么解读《论语》,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周志文新著《论语讲析》采用按原书通读的办法加以注释、翻译和讲析。周志文古文根底深厚,在他解读的《论语》里,我们读到的不是那些常供人们引用的格言警语,而是一个老师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学生所说的话。《论语讲析》中有老师、有学生,还有作者自己。作者不事说教与膜拜,而是侧重理解与抒发,别具特色。
《论语讲析》一开篇就布下教育的情景,把《学而》篇的三句话解释成三种境界一一“学而时习之”指的是初学,时习而所得益多,所知益广,自然内心欢喜。“有朋自远方来”,指学问达到一定程度,有友人自远方来同游共学,可收砥砺、切磋之效,求学迈入更高境界,因而更为可乐。“人不知而不愠”涉及学成以后的入世态度,指的是一种学问与生命相辅相成的境界。
周志文把孔子看成一位曾经活在历史上的“人”,所以非常注意他的阅历和心理时间跨度。“子入大庙,每事问”,有些解读者在这里既把夫子说成无所不知,还要解释既知又何必发问,不免矛盾重重。但作者一句话就解决其间矛盾:这“显然是孔子较年轻时的经历”,接着用青年孔子的怀疑精神和求知欲来进一步解释:“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对所有的事都觉好奇的态度,在他看来,凡事都有疑问,一切既有的答案都不见得正确,必须要亲自尝试,才知道结果。”
周志文在师生互动背景下,努力把握历史真实。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是最高的,但这个让老师一直信任、夸赞的学生却短命,去世在孔子之前。《论语讲析》根据《先进》篇颜渊死,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之车以为之椁这件事,参考孔鲤去世时的年龄,从朱熹之说,推断颜回去世于鲁哀公十四年,两年后,孔子也去世了。由此断定,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件事和此番言论都发生于孔子逝世前两年。这段考据详尽,用孔子与颜回的关系进一步还原孔子老师身份的真实性。
当孔子形象被真实地还原后,《论语》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更加凸显出来。作者通观《论语》,看到书中弥漫着一种刚健自强、勇于担当、“仁以为已任”的态度,但他又指出:“孔子所处的,确实是一个礼坏乐崩、阢陧难安的时代,孔子是有血性的人,偶尔反映出消极或沮丧的心情,其实也是人情之常,却究竟不是常态。”
读完《论语讲析》,你会看到,作者是基于《论语》整体文本进行训诂解读。得益于对孔子的整体理解,作者在“代前言”里就已说明,“他把历史的小光点聚集成大火炬,终于照亮了时代。”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华传统文化初步定型的时代,很多表示人文精神的词语有了清晰、固定的内涵,也就是说,社会制度趋于稳定,行为道德有了统一标准,对不同阶层特别是士阶层的人格修养也有了明确要求。这就是文明的新高度。
周志文注释《论语》,不仅仅是客观、平实的训诂;他讲析《论语》,不是空泛的义理;他联系自已、发出慨叹,也不是主观的文学创作——他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这部《论语讲析》创造了一种新的体式,十分适合《论语》这部常读常新的经典,值得人们在阅读中反思人生,理解传统,开启智慧。
(摘编自王宁《还原情境,再现人格一-读周志文<论语讲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宁认为,《论语讲析》一书不事说教和膜拜,侧重表达了作者的理解与抒发。
B. 通过对《学而》篇三句的解释,《论语讲析》开篇还原了孔子教学的真实情景。
C. 周志文认为,孔子起到了把历史的小光点积聚成大火炬进而照亮时代的作用。
D. 王宁认为,《论语讲析》训诂客观平实,阐释义理不空泛,抒发自身感受不主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即指出《论语》的影响及解读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了评论。
B. 文章抓住《论语讲析》一书的特色,从不同角度对该书进行评论,层次清晰。
C. 文章以对颜渊卒年考据为例,对周志文努力把握历史真实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D. 文章最后一段以《论语讲析》写法特点的评价收束全文,指出它的创新之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应把《论语》看作是孔子在不同情境下和不同学生的对话,而不是日常引用的格言警句,这才是阅读《论语》的正确方式。
B. 如果将孔子还原到他生活的时代去看他的立身行事,全面认识孔子形象,将有助于理解《论语》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C. 时势造英雄,得益于所处时代社会稳定以及文明所达到的新高度,孔子才成为了杰出人物,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概莫能外。
D. 《论语讲析》创造了一种解读传统经典的新体式,运用这种体式解读中国古代典籍,就能让读者反思人生,理解传统,开启智慧。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B项,“《论语讲析》开篇还原了孔子教学的真实情景”错。原文说的是“《论语讲析》一开篇就布下教育的情景”,曲解原意。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以此为中心展开了评论”错。本文是书评,文章评论的中心是《论语讲析》别具特色,十分适合《论语》,而不是评论《论语》的影响及解读的重要性。
故选A。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项,“这才是阅读《论语》的正确方式”错,通读全文,文章中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C项,“得益于所处时代社会稳定”“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概莫能外”错,通过原文“孔子所处的,确实是一个礼坏乐崩、阢陧难安的时代”可知,前者与事实不符,后者以偏概全。
D项,过于绝对,“运用这种体式解读中国古代典籍”不一定就能“让读者反思人生,理解传统,开启智慧”。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截至4月9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总人数已超过120万。面对病毒威胁,各国都尽其所能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乐观估计,全球可能会在2020年4月底来到疫情拐点。联合国呼吁,可减少国际间的往来,以降低疫情的扩散。世界卫生组织正竭尽所能组织多国科研力量,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提供科研支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说,未来几天、几周以及几个月将“考验我们的决心,我们对科学的信赖和我们的团结互助精神”。
新冠疫情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健康,还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据彭博社报道,新冠疫情恐在未来两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逾5万亿美元。全球已有81%的劳动人口受到疫情影响,近10亿就业者将面临减薪或失业的高风险。从各国整体经济形势上说,必须出台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才能保证GDP在2022年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摘编自《全球疫情的影响》)
材料二:
 
(摘编自《全球新冠疫情对跨国投资行业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自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在危急时刻,政府对千万级别人口的城市果断采取外出通道管控措施,体现了出色的领导、应对、组织动员和贯彻执行能力。
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我国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始终以公开透明的态度,不断规范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分享科学数据和防控经验。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人民也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度评价说,“武汉街道空无一人,但是每个窗户后面都有配合应对疫情的市民。”
(摘编自《中国经验对抗击全球疫情至关重要》)
材料四:
疫情无国界,在这场全球抗疫“大考”中,中国与其他各国携手作战,积极分享抗疫经验,并提供物资援助和派遣专家队伍,彰显大国担当。
截至目前,中国已同全球多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举行视频会议,主要围绕病毒检测、病例追踪、防控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从2月29日起,中国已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老挝等国派遣了多支医疗专家组。同时,中国已向120 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包括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在内的物资援助。非洲是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的薄弱环节,中国援助18个非洲国家的抗疫物资运抵非洲,为非洲的抗疫提供了极大帮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与世界各国并肩抗疫,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管全球疫情形势趋于严峻,但有经验可循、有力量可依、有信心可暖,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必会胜利在望。
(摘编自新华社《综述:全球并肩抗疫中国彰显担当》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抗击疫情中,党中央总揽全局,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我国为全球抗疫提供宝贵的组织经验。
B. 疫情防控需要信息公开。这次抗疫中,我国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规范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分享科学数据和防控经验。
C. 联防联控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唯一作用,我国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调动多方力量,仅用十天十夜建成了火神山医院。
D. 武汉街道空无一人,市民听从政府号召在家中配合应对疫情,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疫情中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截至2020年4月9日,感染总人数已超过120万,各国尽其所能,积极防控,全球疫情有可能在四月底到达拐点。
B. 各国经济 恢复,离不开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此外还与疫情结束的时间相关,疫情越早结束,越有利于经济恢复。
C. 新冠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会造成明显影响,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贸发会预测疫情会使得全球FDI下降5%至15%。
D. 我国与其他各国携手作战,分享抗疫经验,彰显大国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6. 疫情无国界,世界各国应如何协同合作,共同抗击新冠疫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①各国可减少国际间的往来,以降低疫情的扩散。
②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共同加强抗击疫情的科学研究。
③树立团结互助精神,各国可分享抗疫经验,可向薄弱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专家队伍支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联防联控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唯一作用”分析错误,通过原文“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可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作用。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C项,新“冠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会造成明显影响”表述绝对,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有14%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有1%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受疫情明显影响。从材料二图表二可知,根据贸发会预测,疫情2020上半年得到有效控制FDI下降5%,持续到2020年底FDI下降15%,选项说法不严谨,缺少时间限定。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首先,明确提干要求“世界各国应如何协同合作,共同抗击新冠疫情”,通过筛选材料内容,该题答案可以从材料一第一自然段“联合国呼吁,可减少国际间的往来,以降低疫情的扩散”中概括出“各国可减少国际间的往来,以降低疫情的扩散”;根据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说,未来几天、几周以及几个月将‘考验我们的决心,我们对科学的信赖和我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可知,为抗击新冠疫情,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应该共同加强抗击疫情的科学研究;材料四第二自然段“中国已同全球多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举行视频会议,主要围绕病毒检测、病例追踪、防控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非洲的抗疫提供了极大帮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通过中国的做法可知,为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各国应树立团结互助精神,分享抗疫经验,可向薄弱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派遣专家队伍支援。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苔藓笔记
李青松
⑴朋友斧子跟我说,看见苔藓就会想老家,就会想起童年。斧子说,不知怎的,老家门前台阶石缝里的苔藓,竟会这么长久地停留在记忆里。干燥的北方苔藓并非随处可见,也许只有发呆过的孩童才会长久地注视脚下这极渺小的生命。我想,雨后潮湿的空气催生出的那一层绿意,一定记录着斧子童年发呆的时光,也许在那里斧子捉过粉红色的蚯蚓,数过搬家的蚂蚁,也许脚下一滑,还在长满苔藓的石阶上摔过屁蹲儿……
⑵或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丛苔藓。绿茸茸,柔软,湿润。
⑶苔藓,非草非木,无花无果没有根。人说无根的东西不靠谱。苔藓却不然,它不会稍纵即逝,不会随风飘散,甚至永远不会腐烂。在这个意义上说,苔藓的灵魂不朽。
⑷时间之外,一定还有一个苔藓时间。苔藓时间存在于静态里,存在于我们的想象无法抵达的深处。苔藓时间是长了牙齿的时间,能把石头吃掉,能把格局改变,能把空间解体。在阴暗潮湿之处,在残破不堪之中,浮生出新的气象。
⑸苔藓分明长着耳朵。它能听到水声风声雷声,能听到山林里竹笋拔节的声音,能听到藤蔓伸腰打哈欠的声音,能听到花开朗笑的声音。如此,声音听得多了,浅的苔藓也便深了,薄的苔藓也便厚了,疏的苔藓也便密了,散的苔藓也便聚了,瘦的苔藓也便肥了。
⑹苔藓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世界。
⑺苔藓远离所谓的艺术。画家画竹画兰画梅画菊,很少听说哪个画家专门去画苔藓。画家也点苔,但只是绘画节奏的调剂。苔藓几乎没有脾气,一言不发,悄无声息。它有一种隐忍的气质,我们很少听到有关它的消息。它不与树木争强,不与花草抢眼。
⑻然而,看似卑微,实则有着超强的修复自然的能力。在修复的过程中,苔藓稳固了土壤,稳固了植被,保持了水分,增强了自然的免疫系统。在修复的过程中,它缝合瑕疵和遗憾,缝合疲惫和恐惧,用柔情和慈爱去抚慰大地受伤的心。
⑼在长白山,我曾看见山民用苔藓包裹刚刚挖出的人参,在早晨的集市上出售。那苔藓,薄薄的一层,还带着露珠。山民说用原生态的苔藓保湿保鲜,才能保证人参的品质和性格不变。苔藓没有疆城,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只是需要时间和湿度。苔藓不畏严寒,在厚厚的冰面或者积雪下照样生存。苔藓,是冬天北极驯鹿重要的食物。在苍茫的天际里,驯鹿能够闻出它的气味。前蹄刨开积雪,只要找到苔藓,就可以度过漫长的冬天了。苔藓与驯鹿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吗?
⑽依照寻常的思维来看待苔藓,有些不太符合逻辑。不用耕耘,不用播种,它却在我们忽略的角落不可思议地长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⑾它从来就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也不是。它表现出迥异的生活形态,在不可能的地方表现出可能。它长在峭壁上,长在废墟上,长在老瓦上,长在树皮上,长在井台上,长在乌龟的甲片上。它不占空间,几乎没有多少重量。我们看不见它生长,可它一刻不停地在生长,即便在我们的梦里。
⑿是的,生命的本质,是我们无法看穿的。苔藓演绎的故事,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林奈说:“自然从不跃进。”但在我看来,苔藓无时无刻不在跃进。虽然这种跃进我们无法看到,但却能够真切地感知——它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⒀有一次在浙西山区某地,我看见斧子拿着手机总是俯身拍来拍去。我四下看看发现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到近前才发现拍的是苔藓。台阶缝里的苔藓,古树干上的苔藓,老屋墙角的苔藓,天井四周的苔藓。
⒁那些苔藓,泛着幽幽的光、润润的绿,却隐隐地,仿佛云蒸霞蔚一般,升腾着灼灼朝日之辉。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②段中“绿茸茸,柔软,湿润”三个词语,写出了人们记忆之中苔藓那温柔湿润、充满生机的特点。
B. 文章语言细腻且生动形象,如“苔藓几乎没有脾气,一言不发,悄无声息”,就形象地突出了苔藓的隐忍气质。
C. 文章第⑨段通过介绍苔藓在长白山和北极的不同功用,突出了苔藓分布广泛的特点,以及苔藓张扬的个性。
D. 文章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苔藓的外在特征,同时赋予其精神品格,触发了读者的思考。
8. 文章结尾写斧子拍摄苔藓,这些苔藓也让“我”惊叹,结合全文米看,最后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中作者说苔藓“从来就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也不是”,这么平凡、卑微的苔藓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人生启示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收束全文,深化主旨,再次表达作者对苔藓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写斧子给苔藓拍照,也表达了斧子对故乡的想念,对童年时光的难以忘怀。
②结尾运用了比喻、奇张的手法,把“苔藓幽幽隐隐的光”比喻夸张为“云蒸霞蔚,灼灼朝日之辉”,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苔藓的外在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苔藓精神品质的赞美。
③描写斧子拍苔藓,与开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④以“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结尾,戛然而止,既强化了作者对苔藓强大生命力的惊叹,也激发读者的思考。    
9. ①生命即使平凡,也应顽强生长。苔藓没有根,不用耕耘,不用播种,却顽强地分布在广阔的大地上,它“无时无刻不在跃进”。
②生命即使卑微,也要实现自己已的梦想,体现价值。苔藓默默无闻,生命卑微,但也改变并创造着世界,“缝合”大自然的“瑕疵和遗憾”,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功用。
③为人应谦逊不张扬,不骄不躁。苔藓“不与树木争强,不与花草抢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项,“以及苔藓张扬的个性”分析错误,文中第九段就是为了突出了苔藓分布广泛的特点,没有与苔藓张扬的个性相关的内容表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看前面的情节(包括标题)是否有伏笔暗示、结尾对主题的拓展与深化、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结尾对人物形象的丰富、结尾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是分析结尾的作用,结尾段从思想内容上有收束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结合尾段内容“我看见斧子拿着手机总是俯身拍来拍去”“那些苔藓,泛着幽幽的光、润润的绿,却隐隐地,仿佛云蒸霞蔚一般,升腾着灼灼朝日之辉”,表达了斧子对故乡的想念,对童年时光的难以忘怀,再次表达作者对苔藓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从篇章结构上看,描写斧子拍苔藓,与开篇“朋友斧子跟我说,看见苔藓就会想老家,就会想起童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从表达效果方面思考,重点分析文章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达到的表达效果。“那些苔藓,泛着幽幽的光、润润的绿,却隐隐地,仿佛云蒸霞蔚一般,升腾着灼灼朝日之辉”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苔藓幽幽的光、润润的绿”比喻夸张为“云蒸霞蔚,灼灼朝日之辉”,既展现了苔藓的外在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苔藓精神品质的赞美;最后从表达效果方面去思考,以“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结尾,戛然而止,可以强化作者感情,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形象意蕴的探究。做这类题需要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由“形”悟“神”,由物及人,进行合理的联想。根据题干提示,可以从“平凡、卑微”两个方面思考给我们的启示,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苔藓,非草非木,无花无果没有根。……它不会稍纵即逝,不会随风飘散,甚至永远不会腐烂”“不用耕耘,不用播种,它却在我们忽略的角落不可思议地长出来”。苔藓没有根,不用耕耘,不用播种,却顽强地分布在广阔的大地上,这可以启示我们:即使我们的生命平凡无奇,也应顽强生长。通过文中⑦⑧⑨段能读到苔藓虽然永远都是配角,却能改变世界,缝合自然。这启示我们,生命即使卑微,也要实现自己已的梦想,体现价值。通过文中“苔藓几乎没有脾气,一言不发,悄无声息。它有一种隐忍的气质,我们很少听到有关它的消息。它不与树木争强,不与花草抢眼”可知,苔藓隐忍淡泊、不争不抢、默默无闻。我们也应该像它一样谦逊不张扬,不骄不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牛徽,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入朝为右补阙,再迁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曹猥滥吏为奸弊每岁选人四千余员徽性贞刚特为奏请由是铨叙稍正能否旌别物议称之。巢贼犯京师,父蔚方病,徽与其子自扶篮舆,投窜山南。阁路险狭,盗贼纵横,谷中遇盗,击徽破首,流血被体,而捉舆不辍。盗苦迫之,徽拜之曰:“父年高疾甚,不欲骇动。人皆有父,幸相垂恤。”盗感之而止。及前谷,又逢前盗,相告语曰:“此孝子也。”即同举舆,延于其家,以帛封创,饘饮奉蔚。时僖宗已幸成都,徽至行朝拜章,乞归侍疾。其年丁家艰,执丧梁、汉。既除,从驾还京,至陈仓,疾甚,经年方间。宰相张浚奏徽为判官,检校左散骑常侍。诏下凤翔,促令赴阙。徽谓所亲曰:“国步方艰,皇居初复,帑廪皆虚,正赖群臣协力,同心王室。而于破败之余,图雄霸之举,俾诸侯离心,必贻后悔也。以吾衰疾之年,安能为之扞难。”辞疾不起。明年,召徽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归山南,李茂贞上表,请自出兵粮问罪,但授臣诏讨使。奏不待报,茂贞与王行瑜军已出疆。昭宗延英召谏官宰相议可否。不敢极言,相顾辞逊,上情不悦。“两朝多艰,茂贞实有翼卫之功,所造次者,不俟命而出师也。近闻两镇兵入界,多有杀伤,陛下若不处分,梁、汉之民尽矣。须授以使名,明行约束,则军中争不畏法。”帝曰:“此言极是。” 及茂贞平贼,自恃浸骄,多挠国政,帝命杜让能料兵讨之。徽谏曰:“茂贞倔强,不顾祸患。万一蹉跌,挫国威也,不若渐以制之。”不听,师出。而王师果衄,大臣被害。岁中,迁刑部侍郎,封奇章男。天复初,贼臣用事,朝政不纲,拜章请罢。诏以刑部尚书致仕,乃归樊川别墅。病卒,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牛徽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乾符中/选曹猥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2020届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五(学科基地密卷)』  下一个『广西柳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4月模拟(三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