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承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正是双方对瓷器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
试题预览
承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正是双方对瓷器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光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这些地区。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整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时间最早,品类、数量最多。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东亚、东南至、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于1492年到1522年间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从这个角度讲,以新航路开辟为界,可以将中国瓷器输出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比简单按照中国历史朝代划分更合理。
就品类而论,瓷器输出基本实现“全品类输出”,甚至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基本同步。在瓷器输出品类变迁上,14世纪中前期,即元代后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瓷器输出品类以青瓷、白瓷、青白瓷等体现中国审美特征的单色釉瓷为主。这与“镇瓷在唐宋,不闻有彩器”的中国瓷器生产状况完全吻合。从元代后期青花瓷成熟开始,彩瓷品类逐渐超越单色釉瓷,成为中国瓷器输出阵容中的主力——欧洲许多大型博物馆都收藏有大量青花瓷,明清时期专为欧洲市场生产的外销瓷,如“克拉克瓷”“中国伊万里瓷”等也多为青花瓷。“无青花,不瓷器”,标志着世界进入彩瓷时代。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摘编自侯样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文世界以瓷器的英文来命名中国是英文世界对中国瓷器于世界文化意义的认同。
B. 早在9世纪下半期以前,我国瓷器就开始通过“丝绸之路”成规模地输往世界各地。
C. 宋元两代,我国瓷器输出得到快速发展,这与当时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是分不开的。
D. 元代青花签成熟后,我国瓷器输出品类逐渐由单色釉瓷为主转变为以彩瓷品类为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证中国瓷器输出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时是按时间顺序推进的。
B. 文章以欧洲许多大型博物馆收藏的瓷器为事实依据,论述了我国瓷器输出品类的变迁。
C. 文章从输出时间、输出线路与范围、输出品类等角度论述了我国瓷器输出的历史进程。
D. 文章结尾指出中国瓷器输出实际是文化交流,目的是论证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洲的瓷器烧造技艺虽受中国瓷器烧造技艺的影响,但伴随欧洲工业革命实现了超越。
B. 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整头千年,如今已不再辉煌,主要是因为受鸦片战争的影响。
C.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扩大了瓷器输出范围,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瓷器输出史的划分。
D. 瓷器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双重特征决定了我国瓷器输出是文化交流而不是商业贸易。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成规模地输往世界各地”说法错误,文中“我国光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的“国外”特指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从下文“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也可知这一说法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项,“目的是论证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分析错误,目的是明白中国瓷器输出的意义。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伴随欧洲工业革命实现了超越”与原文不符,原文“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并无超越之意。B项,“主要是因为受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错误,文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整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只是表明了一个时间节点,并未形成因果关系。D项,“我国瓷器输出是文化交流而不是商业贸易”分析错误,既是商业贸易,也是文化交流。故选C
【点睛】做此类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火眼金睛   侯发山
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混,一招鲜,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
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晴”,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
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
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
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
阿三哀怨地说:“师傅不教我。”
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
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
“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
“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
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
“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
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
“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
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
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
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
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
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
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
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
“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
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
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
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
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先声夺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为“火眼金睛”之“绝”做了铺垫。
B. 标题“火眼金睛”寓意深刻,表面上指的是一种杂技艺术,实际暗示大高心明眼亮,能够洞察局势,不愿阿三陷入难堪。
C. 阿三多次提出学“火眼金睛”却被拒绝,就认为师父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都是借口,于是暗自偷学,但师傅大高并没有怪罪阿三。
D. 小说结尾处写大高在阿三眼睛失明后再也没有表演过“火眼金睛”,可以看出大高内心的愧疚和没有真正教过阿三绝技的悔意。
5. 小说对老树着墨不多,却在小说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自始自终没有明说是老树做了手脚,却多处给予了强烈暗示,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老树的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因为老树的到来,大高才让阿三表演绝技,才有了后面情节的发展。②凸显了大高的人物形象。老树状告大高,但大高却答应照顾他儿子一辈子;尽管大高猜到是老树做了手脚,但他顾及阿三的感受没有去报官。这些都反映出大高正直、善解人意、包容有大爱的善良人性。③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老树由最初的做手脚、恶人先告状,到最后让儿子终身善待师傅,通过老树的转变进一步突出小说为人要正直、善良的主题。    
6. ①老树来看阿三时问及燃料问题,这表明老树对大高燃料的怀疑态度。②阿三回家时,老树嘱咐阿三要好好待师傅,这是他良心发现后的表现。③小说结尾处,阿三感觉父亲怪怪的,这“怪怪的”正是老树做贼心虚的反映。这些情节都强烈地暗示了老树在表演中做了手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与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把握小说大意,明确所用手法和主旨。D项,“愧疚”是有的,但不能据此看出大高的悔意。从文章内容看,大高应该是为了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才不愿再表演“火眼金睛”的。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及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调动关于小说中作用题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作答。作品中的“老树”是小说中次要人物,这类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作答: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异);2.深化主题(次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度推动故事发展); 4.烘托气氛(如很多群众喧哗吵闹熙攘)。因为老树的到来,大高才让阿三表演绝技,才有了后面情节的发展,推动了情节发展;阿三出事后,老树想状告大高,但大高却以德报怨,这样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大高的形象。文章结尾处,老树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这里可以看出老树有了良心发现,凸显了小说为人要正直、善良的主题。能出现答案要点即可。
【6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情节技巧的能力.本题运用的是安排技巧中的伏笔。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要找到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与现做的提示或暗示。从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可以看到“老树对大高燃料的怀疑态度”;从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可以看老树“良心发现”;从“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可以看出老树“做贼心虚”。
【点睛】人物的作用:
主要人物的作用:①对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②主题: 揭示小说的主题。 ③对社会:折射出社会现象。
次要人物的作用:①人物角度: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或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②情节角度:是中心情节的见证者、经历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③ 主题角度:揭示或凸显小说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12~16岁的青少年是游戏成瘾高发人群。虽然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既往研究显示,游戏成瘾的流行率约为0.7%~27.5%,其中不乏一些极端案例。
游戏成瘾和一些非严重的精神障碍一样,都是大脑某个区域出了问题。在行为方面,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一旦被迫停止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在心理方面,患者表现为情感和认知偏差,因长期过度上网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出现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等状态。
专家认为,一旦游戏成瘾,治疗起来既难又慢,且常有复发。未病先防才是治本之策。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法规,严格限制游戏公司的产品,比如限制年龄、限定时间、审查内容,杜绝游戏开发者的成瘾设计,避免把电子游戏变成“电子海洛因”。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为啥同样是这款游戏,有的人拿得起放得下,有的人却深陷其中?
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会体验到一种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的精神状态,心理学称其为“心流”,它不仅是一种非常专注的状态,还能够让人感受到幸福感。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但是有些人频繁在现实的世界中碰到创伤和挫败,他们中的一些就有可能会转而去寻找其他的寄托,如暴饮暴食、滋用药物、赌博、游戏成瘾等等。
姻、美食或游戏,会促进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然而这种多巴胺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它激发的是人的渴望系统,它让你误以为做这些事会带来快乐。而人在压力状态下,对能分然多巴胺的诱惑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容易屈从于诱惑。所以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怪圈:压力越大,我们越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放松,那不如就玩会游戏看会儿视频减压吧。玩过一阵子后回头一看,原本就不多的时间更紧迫了,压力更大了,更想继续放松……于是就成了恶性循环。
(摘编自《金陵晚报》)
材料三:
 
数据显示,中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超2亿人,2010年时最低触网年龄还是10岁,而2018年的一次调查已降至5岁。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网游以暴力题材为主。玩家对暴力网游接触量越大,则越倾向于认为世界是丑恶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同时对暴力的赞同度也越高。而在大部分游戏中,暴力、情色、血腥元素早已成为设计者用以吸引玩家的不二选择。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从去年的王者荣耀到如今的抖音,从谷歌苹果到脸书,互联网产品纷纷推出防沉迷系统,此举不论是自我驱动还是形势所迎,都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游戏到视频、社交,再到全行业,从未成年人到全年龄层,防沉迷系统的领域、对象正在不断扩大。
互联网产品在“让用户沉迷”这件事上付出大量努力后,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价值观逐渐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又迫于日渐趋严的政策监管压力,互联网产品不得不陆续推出防沉迷系统,帮助用户健康使用电子产品。但这些大同小异的防沉迷系统究竟成效几何呢?
对于成年人而言,防沉迷系统只能起到一个简单的提示功能,实际效果并不突出,而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即便设有密码镇,他们也能找到一万种方式破解。因此,真正让用户减少一款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间的,只会是另一款产品的崛起。防沉迷对用户效果不理想的同时,反而成为产品监管的避风港,值得行业反思。
(摘编自《防沉迷系统不断上线,但治疗“科技上瘾”仍是伪命题》)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到十年时间,我国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已经由180多亿元飞速上升为1600多亿元,显示出市场空间巨大。
B. 从对我国未成年网民的调查情况看,未成年网民总量惊人,已超过两亿人,最低触网年龄近年呈快速下降趋势。
C. 青少年主要喜欢暴力题材的网游,并且随着接触量的加大而对暴力的赞同度越来越高,这就给了游戏设计者以灵感。
D. 对于孩子游戏成瘾,家长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是和孩子口头约定,有的是安装软件进行管控,最主要的是责打体罚。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数据显示,12~16岁的青少年是我国网民中游戏成瘾的高发人群,游戏成瘾就是严重的精神障碍,是大脑某个区域出了问题。
B. 多巴胺会让玩游戏者产生错觉——玩游戏能带来快乐,而人在压力下几乎无法抗拒能分泌多巴胺的诱惑,因而沉迷于网络游戏。
C. 前两则材料都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游戏成瘾的原因,尤其是材料二对“心流”的阐释更深入浅出,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D. 互联网产品最初为了占领市场,极力让用户沉迷上瘾,现在只是迫于政策压力,推出了并无防护效果的防沉迷系统,求取产品发展。
9. 防治游戏成瘾,网民自身、游戏平台、政府各自的责任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B    
9. ①网民自身: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寻找恰当健康的放松宣泄的方式。②游戏平台:研发推出切实有效的防沉迷系统,帮助用户健康使用电子产品。③政府:监管部门应出台一系列法规,严格限制游戏公司的产品,监督网游平台的健康运营。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项,“这就给了游戏设计者以灵感”曲解文意,原文中说“而在大部分游戏中,暴力、情色、血腥元素早已成为设计者用以吸引玩家的不二选择”说明设计者早已考虑到了这一点,并非这给了设计者灵感。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A项,“游戏成瘾就是严重的精神障碍”错。据材料一,游戏成瘾和精神障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项,材料一只是谈了游戏成瘾和网瘾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并非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原因。D项,从材料四“此举不论是自我驱动还是形势所迫价值观逐渐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又迫于……“实际效果并不突出”可综合判断选项中“只是迫于政策压力”“并无防护效果表述不合文意。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生应结合文本,划分答题区域,提炼信息仔细分析前三则材料,会看出网民自身想通过网络放松宣泄,实则伤害更大,因此网民自身应该“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寻找恰当健康的放松宣泄的方式”;从材料四中的“互联网产品纷纷推出防沉迷系统,此举不论是自我驱动还是形势所迎,都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句可以归纳出作为游戏平台,应当“研发推出切实有效的防沉迷系统,帮助用户健康使用电子产品”;而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应从“严格限制游戏公司的产品,监督网游平台的健康运营”入手解决此类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僥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僥胄方居中用事,恚①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亨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傀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 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 松已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曰:“宣威②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游仲鸿传》,有删改)
[注]①恚:生气。②宣威:指程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B.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C.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D.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秦朝等定都陕西,又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为关外。
B. 辟嫌,指官场回避。官员回避制度在不同朝代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等。
C. 节,文中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军等的一种凭证;钺,兵器。节钺,文中是权力的象征。
D. 登闻鼓:为畅通言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专供官员击鼓上闻,到朝堂陈述谏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仲鸿被人赏识,获得信任。他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李昌图征召他任职,认为他是个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赵汝愚赞赏他,后来还向他咨询政事。
B. 游仲鸿恪尽职守,富有才智。蛮人侵犯犍为,他请求前往,使蛮人投降;他在杨辅手下任职,就营田问题向杨辅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到杨辅认同。
C. 游仲鸿担忧别人,遭到打压。他与赵汝愚长期交往,在赵汝愚危急之时予以提醒;赵汝愚曾经得罪韩侘胄,韩侘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
D. 游仲鸿忠于朝廷,痛恨叛贼。吴曦反叛,他对前来拜访他的薛绂和家人誓言以死效忠朝 廷,并表示,如果程松留下抗击叛贼,他要用积蓄犒赏士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其蛑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请蛮曰:“归俘则还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个『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