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8-1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 B. 为了能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 C. 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资源,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 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 B. 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 C. 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 D. 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 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 B. 白族女作家景宜创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C.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其他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殊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 D. 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直到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这一优秀作品才得以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少数民族作家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因此他能够写出更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偏概全,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从意识、价值到社会、物质等各个层面都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C项,“……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向而行”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最后,原文是“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D项,“……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是“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论点论据,筛选信息能力。答题时注意通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此类题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重点考核为论据是否符合论点。D项,本项所说的事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1994年完成,1997年就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慧眼识珠,进行出版,至今已累计销售100多万册,很容易进入读者的视线,不能作本文观点的论据,本文论证的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困境,籍籍无名的作家即使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想要进入读者的视线也不容易。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晒晒暧 琦君 ①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墙头上晒晒暖的童年生活。 ②母亲最喜欢背时令:“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也跟着背。一季有一季的妙景,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年里最后的四个时令:“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因为到了冬至就快过年了。而且大雪天多好玩,雪后的太阳更可爱。长工阿荣伯会用稻草给我编双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我的蚌壳棉鞋外面,站在雪地里不会滑倒,我就可以任情地抛雪球、打雪人。玩累了,把一双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伸在阿荣伯的大棉里取暖。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棒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 ③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九月的天气虽然还很暖和.而我已开始晒晒暖了。其实我是在帮阿荣伯他们摊开簟子,拨开谷子,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喊我进来,我偏说怕冷,要晒晒暖。 ④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因为我的笑声叫声,母亲与老师听不见,他们喊我,我也只当没听见。 ⑤这时,旷场上晒的已不是谷子而是好吃的东西,那是萝卜丝、霉干菜、番薯丝和番薯,都香喷喷的更引诱得我舍不得离开。我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尤其是番薯枣,那是母亲的拿手,把番薯整个煨熟,切成长条,铺在簟子里晒,晒得糖黏黏的,再藏在钵子里可以吃一年。我等不及晒透,总是边晒边吃,母亲说有太阳气,吃了肚子疼,我都不管。阿荣伯倒说不要紧,小孩子石子吞下去也化得掉。他还用犁刀刮去新鲜番薯皮给我啃,吃得肚子鼓鼓的。有一次,老师喊我去背书,我才背了一句“齐宣王问日”,肚子里生番薯作起怪采,痛得跟发痧似的忍不住哭起来。老师偏说我是背不出书,故意装的,拿起戒尺要打,我却哇地吐了一地,他才信了。从此以后,母亲不许我在后院晒晒暖,要晒暖只能在前院,她可以看住我。 ⑥长大点以后,知道晒晒暖的乐趣不仅是偷吃东西,还在于一家子老老小小坐在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可是父亲回来以后,晒晒暖对我却变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一清早,我先在南边走廊下摆好一张藤椅,边上一张小茶几,一张矮竹椅。父亲起床下楼来,就坐在藤椅里晒晒暖。我给他倒好茶,点好烟就去花厅后面玻璃房里捧出一尊尊的兰花,一字儿排在廊檐下,给它们晒半小时的暖暖。父亲要我仔细检查兰花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如有细黑斑点就用竹鉴轻轻将它刮去,用干布擦净,再端回玻璃暖房。搬兰花与检查虫子在当时对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我还不懂得莳花的情趣,我只觉得那是父亲命令我做的事,我须认真地做。更有一样,父亲时常要我坐在边上背唐诗或古文,背了还要讲出个起承转合采。老师要面子,就拼命给我填鸭,要我在父亲面前炫耀。有一次我背“吊古战场”文,背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父亲大喜,认为我颇有才华。但我背诗却老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那首诗,父亲恼了,我心里更烦恼,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只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溜到后院去找阿荣伯玩。 ⑦可是岁月不待人,一转眼间,父亲鬓边已添了星星白发,我也长大了。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呢,更不必说了。 ⑧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晒晒暖”的说法,自然点题;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友的回忆。 B. 作者笔下的“阿荣伯”虽是长工,可是看起来两人却不像主仆,充满了长辈对小辈浓浓的关切疼爱。 C. 我觉得“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生动描写出了我背诗不熟被父亲生气批评后的感受。 D. 文章在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娓娓道来,童年的乐趣,亲友的面影如在眼前,真挚感人。 5. 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答案】4. C 5. ①承接上一段,进一步交代如今的境况,转徙台湾,远离故乡,早已失却了昔日晒晒暖的情味;②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的安闲与温暖形成对比;③表达了作者的离愁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6. ①文中故乡的俗语、俚语时时显现,例如母亲最喜欢背的时令,还有“晒晒暖”“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等这些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通俗易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倍感亲切。②琦君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农村,童年时,又生活在乡村古镇,文章以故乡以及故乡的人事为题材,尽情倾诉着对故乡农村乡土生活的真切记忆和真挚质朴的美好情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作者并非背诗不熟,而是总背同一首诗导致父亲恼了,文中也未提及父亲“批评”作者。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先明确最后一段内容,然后分析该内容与文章其他内容以及主旨的关系。比如本题,文章最后一段写现在的状况,现在作者写自己远离故乡,居住在台湾,农历十一月了台湾还非常暖和,还得穿单衫,根本就不用晒晒暖,更别提去体会昔日童年时在故乡晒晒暖的情味。这些内容正好紧承接前一段所写随着时间推移,父亲来了,自己长大了,且“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是居住在台湾,进一步交代居住在台湾,不用晒晒暖,无法体会童年晒晒暖情趣和温馨,现在的不能晒晒暖的状况与童年时代在故乡晒晒暖时听阿荣伯讲故事、偷吃好吃、与家人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情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把握分析文章选材特色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首先指出“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要求“结合全文加以赏析”,乡土指家乡的土地,借指家乡;民俗。也就是本题要求学生赏析文章是如何体现家乡民俗气息的。赏析文章体现家乡民俗气息一般可以从文章语言、选材以及场景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语言上采用具有故乡地方特色方言词汇,比如故乡的俗语、俚语、口语等,比如本文,称呼家乡人为“乡里人”,指出“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母亲背的时令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称自己冻红的小手成为“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还有“火笼”“撮一把”“煨熟”“糖黏黏”“做活儿”等富有故乡地方色彩的农村方言词汇,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选材上选用富有家乡农村色彩的人和事为题材进行写作,比如本文选材上,作者选取故乡浙江永嘉一带农村富有地方色彩冬天晒晒暖(晒太阳)活动;冬天用稻草编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蚌壳棉鞋外面尽情玩雪,长工阿荣伯把自己抱在矮墙上晒晒暖,讲故事;在后院旷场帮阿荣伯晒谷子;谷子进仓以后在旷场晒好吃的东西,自己“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还有自己番薯吃多了,在背书时候肚子疼老师不相信等具有故乡农村乡土生活气息的事件进行记叙表达对故乡人和事的思念之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文章中的场景环境描写也富有乡土气息,比如“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棒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从一闪哥几个方面进行赏析作答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国外媒体报道,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轨迹如同过山车一般,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出现跌幅,中国圆满完成全年太阳能设备安装目标。自2009年以来,太阳能价格跌幅大约为62%,而离岸风能的成本在近几年中也减少了一半,其在2017年内达到每兆瓦57英镑。 由此将套造成的结果是.各国政府将会在能源拍卖市场继续寻找成本达到历史谷底的太阳能和风能,而目前无需补贴的太阳能和风能农场正处于开发过程中。荷兰国际集团油气方向技术总监兹瓦指出,整个2017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发展,但增幅却并不明显,其中很大原因正是中国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以及能源价格下跌。事实上,能源领域产能过剩的趋势将套一直延续到2018年。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2920亿英镑。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协定》峰会上还承诺将为国内煤炭使用量设置上限,事实上燃烧煤炭已经在多个中国城市造成严重空气污染,而中国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峰值。备受各方期盼已久的中国国家排放交易机制已于2017年12月正式实施,该机制使得中国发电站在碳排放方面都会受到国家定价的制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国内的发电站仍严重依赖燃烧煤炭来生产电力。 (摘编自《凤凰国际》2018年1月) 材料二:
注:由于新能源负荷的需求很难用计划进行硬性规定,需求会不断变化,再加上新能源不方便储存,不用掉就会浪费,所以就要将富余的经调度送到有需求的负荷点,这个过程就是消纳。 材料三: 进入新时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日益呈现系统化和复杂化,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更加重视对市场、技术、消费者等各种驱动因素及驱动机理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区布局和系统结构,构建长期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出多主体复杂动态博弈的特征,可再生能源的边际社会效益逐渐降低,激励政策实施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政策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日益突出,政策的杠杆作用也在逐步削弱。亟需有关部门从不同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发,深入探讨其央策动机、决策行为厦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稳健的政策。一些地方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差异,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选择上同样也呈现多样化。当前,亟需研究政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确定好长期战略性引导政策,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省情、区情,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环境状况等方面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有效的政策,构建符合“美丽中国”总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1月)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宏观调控,在全国各省实施配额制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存量消纳。 B.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国家在配额指标的下故上北方绝大部分省份要高于南方。 C. 各省份配额目标在逐年上升,2020年的预期指标都明显高于2018年的配额指标。 D. 内蒙古、云南两个省份应该算是可再生资源消纳大省,目前消纳比已明显高于配额目标。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据国外媒体报道,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过程中,犹如过山车一般,价格都出现了跌幅。 B. 中国和德国等国家出现能源产能过剩及能源价格下跌,导致2017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增幅并不明显。 C. 虽然中国目前仍严重依赖燃烧煤炭来生产电力,但国内煤炭使用量的上限设置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 中国只有严格推行减煤措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才有可能实现绿色转型,建设成为真正的“美丽中国”。 9.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D 9. (1)①第一则:可再生能源在2017年里的发展轨迹及原因;②第二则:全国各省配额制政策规定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情况;③第三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 (2)做法:①把握发展规律,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与消费,研究各种驱动因素和机理;②从战略层面上进行合理规划,构建长期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③制定稳健灵活、富有针对性的政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