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8年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18届广东省化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试题预览
一、【18届广东省化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 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等暗示手法,如第四段写到卢娜生气地关掉书店的灯光,心底的小火苗也快要熄灭,就喻示着卢娜决心关掉书店,而且心底的信念也行将崩溃。
B. “明光书店”的命运转机首先来自省政府的奖励资金。这说明政府和国家开始扶持个体书店,加大了对文化建设事业的投入。
C. 建议把灯光调亮的顾客的出现,非常巧妙,一方面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严谨,另一方面通过他带来了书店更多的好消息,并通过他说明卢娜的事业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D. 卢娜的丈夫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书店的经营,无怨无悔地支持卢娜的事业,主要是因为他理解卢娜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巨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2.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3.小说中的主人公卢娜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并分析。
【答案】
1.D
2.把“灯光调亮”的表层意思是指把书店的灯光调得更亮一点,改善服务环境,吸引顾客。深层意思有二,一是指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都要重视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和投入,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建设得更好,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把文化事业和国民素质这盏灯调得更亮;二是指要坚定 对知识文化追求和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把追求知识、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这盏心灵之灯调得更亮。
3.卢娜是个热爱知识,爱书如命的人,这从她不计报酬,十多年来苦苦经营“明光书店”和在流泪时下意识躲开书籍可以看出;卢娜还是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公民,虽然知识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但她还是要通过经营书店来传播知识文化,改变别人和社会;卢娜还是一个意志坚韧的人,“明光书店”亏损十多年,但她一直苦苦坚持,并最终迎来了转机;卢娜也是一个善于感恩的人,这从她听了丈夫的话眼圈开始变红可以看出;卢娜还是一个非常无私的人,获得文有关部门一百万资金,她从没想过用于自己和家庭,而是想着怎样能让“明光书店”经营得更久长。
【解析】
1.试题分析:主要是因为对卢娜的爱。
2.试题分析:此题分析标题的意蕴,首先分析表层含义,“把灯光调亮”是方便顾客;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然后结合主旨(开书店的目的)分析深层含义,开书店的目的是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表达了一种希望。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分析标题的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主旨分析表层和深层含义。[来源:Z,xx,k.Com]
  
二、【18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 芽   游睿
接连几天,都有人来买树。无一例外,都是冲着那一棵金桂来的。经过他这些年的精心培育,眼前这棵金桂早已郁郁葱葱,每到八月,花香四溢,十分醒目。
他很纳闷。树已经栽了多年,之前从无人问津,为何这段时间频频有人来买。他思考再三,想起了给儿子通个电话。树由儿子当年所栽,卖与不卖,还是应该征求儿子的意见。
电话接通,瞬间被挂掉。他习以为常,儿子身居要职,经常开会、接待,接不了电话,正常。半小时后,儿子回了电话,说刚才正在大会上讲话。他便说起有人买树的事情,儿子在电话里哈哈一笑,说有人愿意买你就卖吧,只要价格合适,一棵树也卖不了几个钱。说完,儿子又要去开会,就挂了。
他回到自己的院子,再次打量那棵树。那是儿子在林场上班的时候栽的,那年儿子刚参加工作。有天儿子匆匆忙忙拿回了这棵树,当时这棵树还算不上树,连苗都不算,只能算芽,仅有两片嫩嫩的叶子,趴在一个塑料花钵里,并看不出品种来。儿子说是林场落下不要的,扔了觉得可惜就拿了回来。然后儿子就和他一道将那株芽小心移出,栽在了院子里。不想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弱不禁风的嫩芽已经长成今天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也和这棵树一样,不断变换岗位,一直走到今天。很多时候,他甚至觉得这棵树是和儿子的命运紧紧捆在一起的。
尽管买树的人不断前来,但他都一一拒绝。眼下,他并不需要卖这棵树,这些年,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早已经超过村里人许多倍,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卖树。偏偏来买树的人就是穷追不舍,价格也越发诱人,从最初的5万,现在有人竟然出到了15万,如果再这样一路高上去,他难免会心动。
这天,又有一个人来找他。来人40多岁,短寸头,戴眼镜,自我介绍说姓方,是专程来拜访他的。他想,可能又是来买树的。
果然,方先生开门见山,问起了这株金桂的具体种植时间。他也没避讳,就把当年种植的时间说了,然后问,你打算出多少钱?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别急于说价格,你不想知道我为什么会来这里吗?
他说正想问这个问题,这些天为什么老是有人来买这棵金桂树,而自己并没有对人说要卖。
我知道这棵树是你儿子种的。方先生说。
你怎么知道?
你儿子在一次会上谈到了这棵树,虽然是个小型的座谈会,还是有很多人知道了。你想想,在他的岗位上,谁不想离他近点儿,所以来买这棵树的人自然多。方先生说。
他沉吟片刻,看了看方先生说,这么说来,你不是来买树的?
我是你儿子以前在林场工作时的同事。我只是想来看看。方先生用手摸了摸树干,感叹道,当初那么小,长得真快!
当年他告诉过你栽这棵树的事情?他问。
没有。方先生说,我是最近才知道他栽了这棵树。不过,方先生说到这里看了他一眼。
你请讲。他感觉到方先生还有话。
好吧。方先生说,当年我是林场苗圃的保管员,那年我们培植了100株金桂,可是后来发芽之后,却只剩了99株。这事儿领导们都没有发现,只有我知道,但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一株金桂去了哪里。
他顿时觉得额头冒汗。板下脸说,你的意思是我儿子偷回来的?可他告诉我说是林场不要的。
林场怎么会不要,你不知道当时培养一株金桂是多么不容易,跟宝贝似的,哪里舍得丢?方先生叹了口气说,如果不是最近听到有人到你们家来买金桂的事情,我怎么也不会联想到是你儿子拿了一株回来。而这棵树 栽种的时间,正好吻合。
他顿时脸色惨白。他中年得子,尽管家境贫困,但他拼尽全力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儿子工作后,一直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他无时不有的骄傲。却不想,儿子的背后却有如此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狠狠跺了跺脚说,早知道是这样,当年我肯定不会让他栽!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要是你当年阻止了,就好了。有些东西一旦种下了,就会疯狂生长,枝繁叶茂。现在,这棵树已经不是你的了。
是谁的?他奇怪,还能是谁的?
有人已经给了30万元将树买下,你儿子已经收了钱。方先生说,现在只不过没来移栽而已。
他没有告诉我已经卖了,难道你今天就是来移栽的?他问。
不。方先生说,我是来取证的。方先生亮出了一个工作证说,我现在在检察院里工作。你儿子涉案金额巨大,半小时前已经被我的同事带走。
他惊恐不已,赶紧拨打儿子的电话,却被告知已关机。再打,依旧是关机。
这哪里是金桂树,这分明就是他种下的罪孽!他顿时瘫坐在地上。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中的金桂树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金桂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到8月花香四溢,十分醒目。
B. “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在已经超出村里人许多倍。”这句话不仅仅表现儿子孝顺,也为下文写儿子腐败埋下了伏笔。
C. 买树的人不断前来,而父亲却迟迟没有把树卖出去,因为价钱在不断攀升,还没有达到足以让他动心的程度。
D. 小说中方先生形象的塑造,说明那里有腐败,哪里就有检察干部,即使是一棵树的被盗或以卖树为名的变相受贿,也要一查到底。
E. 小说采用的对话没有使用传统的冒号加引号形式,而是采用叙述的方式推动情节,还多处用疑问、设问和心理描写。
5.金桂树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物象,试分析小说中金桂树对情节的衍生发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6.标题“如芽”隐喻了小说怎样的主题? 能否改为“金桂树”   ?
【答案】
4.BE
5.①情节方面,这一物象串起文中的主要事件。小说是围绕着这一棵金桂树而展开故事的。②人物塑造方面,有象征性。金桂树虽然是一棵树,其实它象征着文中的主要人物“儿子”的命运。幼小时,它是“儿子”性格形成的起点;枝繁叶茂时,它是“儿子”仕途命运的终点。
6.标题中的“如芽”,寓意着人类贪财的欲望和习惯就像一颗芽一样,一旦获得了生长的机会,便会成长壮大,难以抑制,直到东窗事发,走向穷途末路。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分析表面化,文中的金桂树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儿子的身份是领导,人们想讨好、亲近他。C项,“因为价钱在不断攀升,还没有达到足以让他动心的程度”不当,从文中内容来看,父亲迟迟不卖树的原因是“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早已经超过村里人许多倍”,他不缺钱花。D项分析不全面,方先生是来取证的,也说明法不容情。
5.试题分 析:题干明确了分析的方向,那就是情节的衍生发展、对塑造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所谓情节的衍生发展,也就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人们前来争相购买,引来了检察院的同志,回忆起往事,最后又落脚到儿子因为这棵金桂受贿而被抓。这棵桂树贯穿了全文,串起了所有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塑造来说,金桂是儿子亲手带回,亲手栽下,也是儿子亲手卖掉;儿子偷回金桂,种下了贪婪的幼芽,金桂长成大树,儿子也成了巨贪,所以金桂象征的是儿子的命运。
点睛: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说中如果多次写到某个物品,一般作用有:作线索,串起全文,使内容紧凑有序;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烘托(衬托)某人或某物,使其个性鲜明,品质突出;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突出主旨等。本题可参照这些规律,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有哪些作用,答出就可以了。
6.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解答第一问“标题‘如芽’隐喻了小说怎样的主题”,首先要理解“如芽” 
三、【18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B. 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C. 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D. “‘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8.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9.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现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答案】
7.A
8.意蕴: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③书店经营的是书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它就应该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④“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9.动力源泉:①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②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③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的坚守体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担当精神。④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不舍,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思考:①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的缺失,图书市场萧条;②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③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缺位。
【解析】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 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分析标题的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主旨分析表层和深层含义。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根据情节概括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对书籍、书店的热爱”“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再结合现实分析”实体书店“的困境,主要从“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缺位”等方面分析。
四、【18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堂   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18年高中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  下一个『浙江温州九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