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情境创设,促思激趣,怡情悟理(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浙江省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刘宏坪 语文多媒体课件应该在哪些方面发生效用呢?为语文学习增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该强调些什么呢?笔直以为:强化情境的创设是一大方法。 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图像或图片,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产生积极反应的形象整体。 以下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 为何要强调情境的创设呢? 1、体现先进理念,符合教学规律: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学应该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创设情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符合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 2、体现语文特点,发挥课件优势: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其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更需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从而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唤醒其思辨和感悟的能力。语文多媒体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便捷生动的演示,中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让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人、事、物,过程、方法、细节等等活起来,动起来。鼠标轻点,所需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便于弥补常规教育中的许多不足,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应用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创新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可以说语文课件创设情境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其长,淋漓尽致地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3、促思激趣,怡情悟理: 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妙。而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可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要、认知准备和情感因素;学习中的情境则直接涉及影响学习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种种因素以及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语文多媒体教学,通过组织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来创设情景,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把握。学生可以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从而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学生融入于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身临其境,吸收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思维活跃,悟性特强,能较好地感悟语言规律和理解文章意蕴,这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对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有着无与伦比无可估量的作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留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诉、的感情流动。 (二)强化情景设计的探索 1、语言情境的创设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传统的信息传递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而应用多媒体语文课件教学,把文字直接搬上显示屏,已是极为轻松便捷之事。教师将创设情境所需之生动形象、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打上课件,通过精心设计,强化描述,巧妙地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笔者制作杜甫《登高》一文的教学课件时,运用这一方法创设了较为理想的语言情境,课件先展示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图,配放萨克斯风演奏的《伤感》,接着将以下这段话打上字幕: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导入时教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进行讲述。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课堂中的气氛立即凝重起来。接着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有的学生竟流下眼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入境动情”的语言,如泣如诉,把学生感情的波涛推向了高潮,产生强烈的共鸣。 知识是在学习情景中获得的。适宜的语言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攻克内容的抽象单一,并促进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除了描述导入外,拓展阅读、比较阅读、例举阅读、品评吟咏的设计也是语文课件的强项,也是创设语言情景的重要方法。如再结合名人名家的朗诵或表情朗读,可以有效地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把“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朱自清语),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从而在整体上轻松地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笔者有时摘录文章中精美的句段置入课件,教学中指导学生吟咏诵读,并引导其从美的层面上予以品味评价,可使学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诗品》)。语文课件有时也很朴实、极简练、仅几行文字,但只要注意创设情境,也能“此时无声胜有声”。努力通过精美简练的语段或文章营造出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陶醉于其中,品味其情韵,努力使学生在课件的影响吓进入一种美的创造与欣赏的“颠狂”状态,这才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2、画面情境的创设 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从信息论角度看,运用多媒体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和吸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的运用,学生不但能穿越时空,“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置身于课件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还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人把开讲视为教学的“定调”,看成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课件能否“展图入境”?一开始便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学《祝福》《雷雨》时剪辑电影片段制作成课件,那效果自不必赘述。教学巴金的《灯》一文,导入时先以多媒体展示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的背景,然后闪出如豆的灯火。而后就这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可从中感悟到“灯光”的重要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便于创设情景,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制作《念奴娇.赤壁怀》《梦游天姥呤留别》的课件,笔者在网上搜集大量能表现诗歌特点的古画、漫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从而生动地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了教学内容。(详见拙作《语文多媒体设计七格》一文)。《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重在研讨环境、人物,以多媒体展现林黛玉等人物的画像来创设情景极为理想。例如展现林黛玉的图片后,先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进行比较鉴赏,再让学生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的描写语句找出来展示在媒体上,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评议。从而使学生悟出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这样的情境对比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人间的一切爱恨情愁、是非美丑,全可“倒映”进语文多媒体课件这“半亩方塘”。更为重要的是,语文学习过程具有直觉意会的特点,它要求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柏拉图认为,人在直觉中,不仅发现了真理,而且由于直接与完美的观照对象合一,心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受这种美感驱使,直觉者会以一种执着的颠狂进入思维,从而使观照、思维的过程呈现出知情意一体化的结构。画面情境的创设正是强化了这点,所以能产生令人震撼的教学效果。古人论画时常说: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画面情境的创设,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但更应该注意让画面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发学生的思维。 3、问题情境的创设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抛锚式教学强调“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要求创设鼓励学习者积极地建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在导人新课之始,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要善于利用课件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教学情境。成功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学《逍遥游》时先以多媒体播放雄鹰翱翔的情景,同时在字幕上分步显示问题:“逍遥自在”这词该怎样描述?世界上有无绝对的自由?一个战乱频频,杀人如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人不屑与之为伍,而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人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如此的沉浊,你会让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吗? 讲到疑难重点,可创设问题情景。制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件,可配放萨克斯风演奏的《风月俏佳人》与《人鬼情未了》,同时展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图片,然后就百宝箱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试探李甲的诚意。)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百宝箱在小说中是怎样描写的?(行文过半出场,头两次轻描淡写,给人极强的神秘感,欲扬先抑。)百宝箱在突出人格方面起到什么作用?假如不将百宝箱沉入江底,情节会怎样发展?人物又会是怎样的形象?通过多媒体的系列展示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能较为深入地把握情节内容与人物性格。 容易忽略处,可设置问题。《守财奴》的课件中播映:“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啊,救救我们!’”的语句让学生品读,而后跳出一问:“一个‘瞪’字怎么会吓得太太大呼上帝喊救命呢?这是一种什么眼光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有的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来赏析它的妙处;有的联系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来说明;有的从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超越温情的家庭关系来认识这一叫声的深刻内蕴。这一问题情景的鉴赏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对内容的理解也更为深透了。 启发式教学最关键、最典型的方法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孔子所言的“愤”、“悱”即此状态。“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启动全部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可启发学生互相质疑,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又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课件里设计“如果第二天路瓦栽夫人后来又找回了那条项链,那么结果会变得如何?”“你的头脑中是否也有(有过)陈奂生式的思想——容易满足、善于自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你是否也曾以"大姑娘"、"村里人"的眼光去评判别人?”“你能找到社会中的此类现象吗?”诸如此类问题,进行说、写训练,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还可培养学生求异、求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特别是能对已有的问题作出解答的东西,往往都是有兴趣的。”(曹日昌<<普通心理学>> )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多媒体创设情景的提问, 也应该能唤起学生的期待欲,像海面上移动的冰山, 把“水下的八分之七”留给学生自己去想象和探求,使学生期待得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学生的注意就经常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 我们强调“真”“善”“美”,但成功的教学方法主要并不难在“真”上、“善”上,而是难在“美”上。教师给自己那科学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加上某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才能体现新时代美的风格。为语文学习增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要强化情景的创设。一段动听的音乐或朗诵、一幅优美的照片或图画、一段令人捧腹的相声或电影剪辑、一篇生动隽永的小品或小说,都可用来创设美妙的情景。创设情景的技巧很多,情景的类型很多,作用很多。总起来说,要讲究一个“实”字。要紧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要能突出学习的重点难点,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用。最好还要体现一个“趣”字。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美趣”,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投入的 “情趣”,要能使学生引起思考并获得感悟的“智趣”。能使学生 “依境染情”、“因境悟道”、 “据境解文会意”的,便是好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3、 黄林娟《高中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4、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