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节日文化初探(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于福东   电子邮箱: y6g@163.com  

“常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战国时,屈原涉江,“朝发枉渚(德山),白起破郢,秦蜀郡守张若在此筑城,……如此悠久的历史,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拿常德人比较看重的节日来说,有国际性的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全国性的,如春节;地区性的,如清明会节;民族性的,如汉族有 “青节” ,回族有“肉孜节”;与文化传说有关的有订亲节、火把节等等。本文想就常德一些特殊的民俗节日作些探讨。

        大小节日  “齐”“奇”亮相

常德市乃武陵古郡,历史源远流长,节日种类繁多,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不少,不仅多,而且奇。

如春节,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在常德也有它的奇特之处。天未亮便要敬祖,至门外置香烛拜访,谓之“出行”,插红旗于东方,《荆楚岁时记》有“出行大吉,对我生财”。贴春联。中国人常见的都是红联,是为了实现心愿和祝福生活,衬托喜气,但我们却发现在常德澧县有贴黄联的习俗(黄纸黑字),这是家里有人去世的第一年(即“新年”)的大年初一才贴的以寄托对死者沉痛的哀思的对联。对于过年食物,常德的“糍粑”就不得不提。例如在常德德山地区的人们,把几十斤糯米煮熟,在一个大石里打烂,然后再做成直径半米的大圆饼(也有小的)以示团圆。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常德人念旧顾新的情意,他们期盼美好的生活,希望家庭团圆幸福。从历史和地理气候来看,常德位于沅水下游,年降雨量丰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历史上常有水涝灾害发生,以至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们发现,这些特定的环境使他们这种迫切需要团圆的心情在春节这个喜庆的节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他们也重情义,不忘故人,也因此有了这些独特的风俗。

与春节不同的是具有常德特色的地方性节日清明会节,不用说,其奇之处便更多了,我们走访了常德德山一带,发现每年三月初,便要举行一场清明会。此时,每家必备一只大红公鸡,把血涂在猪栏上、鸡笼上、希望死去的亲人保佑他们的家禽家畜养得更好更多,然后把鸡尾部的一根最长的羽毛摆在桌上敬菩萨,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好的收成,中午的时候,全村几百人就锣打鼓,浩浩荡荡的去老祖宗的坟上祭拜上一番,如果资金充足,还要请人唱戏,以祭死者。

另外,在常德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鬼节。由于人类慎终追远的本性,使现世活者的人们通过庄严隆繁的祭典礼仪来追忆或取悦已经过世的人的鬼魂,来膜拜与抚慰逝者的灵魂,这一天就称为鬼节(也称祭奠日)。鬼节在中国其它地方大都七月半这天,即农历七月十五,而我们发现这一节日在常德却分为两天。七月初七是纪念新亡人(三年之内死的);七月初十是纪念老亡人(三年之前死的)。与传统的清明节不同的是,这两天都不用去上坟,且一切仪式或活动都需按照白天伺候,晚上送回的习惯进行。先把准备好的鸡、酒、蛋、茶等熟食放在桌子上(但是南瓜、豆角、辣椒等一般不上桌,传说在阴间,南瓜就是小孩的头,豆角就是小孩的肠子,辣椒就是小男孩的鸡鸡,亡人们一般不忍食用。另外,听说亡人们最喜爱吃的菜就是韭菜煎蛋,因为“韭”“九”谐音,韭菜煎蛋就成了十样菜,就十全十美了。),请直属三代以内的已亡祖宗和其他已亡亲人来吃饭,嘴里还不停的念叨些客气话,仿佛这些已亡人就在眼前。而进行这一活动时,还要把电灯拉起(传说阴间这时候也是晚上),但历来鬼是怕光的,对于这一做法我们还未考证。以上称为“接亡人”。等到晚上10点以后,就要开始送鬼。把事先准备好的纸钱至少分成七个纸堆,(六堆祭奠最近三对已亡的祖宗,另一堆散发给那些孤魂野鬼,以免他们抢祖宗之钱,至于其他已亡亲人可以另烧纸堆。),烧钱的时候,嘴里要念叨着“扬州街上看戏”(说这句话的原因大约是古代名都扬州的繁华,令远在千里之外的常德人神往所致。),当烧完纸钱,人就要起身离开,且不能回头看,传说这时鬼就要开始拿钱了,倘若回头看见了鬼,就会被鬼附身。

除此之外常德的节日还有许多,过节方式也与众不同,节日文化的内涵也很深厚,总之用两个字概括,齐、奇。

           

                 民族风情,各有千秋

             

    常德市的居民以汉族为主,并有土家族,回族等1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节日异彩纷呈,富于情趣。

   

汉族的尝新节。 这一节日的主要特点是“尝新而尊狗”以前农历六月初六为“尝新节”,而现在的农户则根据各自的稻谷成熟情况和收割的具体时间而定。“尝新”这天,家家户户先打下此新稻谷,整成新米做成饭,中午时,摆酒没宴,除了新米饭,还摆上猪头、公鸡、鲤鱼、“三牲”,放在正堂,先敬农神和土地,再敬祖先,之后以新米饭给狗尝,然后合家聚食。民间传说谷种是狗带来的,所以尝新不忘狗的功劳。

此外我们还发现六月初六也是常德的“晒霉节”。据考察,六月六这天常德气候较干燥,为太阳光照射较强烈的日子,人们都有在这一天翻晒衣被、书籍等物的习惯。民间也流传着“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的谚语。就此,我们问了一下当地的老人,他们说这一天晒过的东西,可以防霉除蛀,也就在这一天,常德各大小寺庙祠堂,都要翻晒经书族谱,故又称“晒谱节”。

回族,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  回族与维吾尔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常德这两个民族的习俗在许多方面都是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他们的风俗习惯是古老淳朴的,无论在是语言、节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民族特征。直到如今,常德回族中的许多人仍然保持着自己民族的古老而淳朴的习俗,“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顾名思义,它是具有宰牲献祭特色的节日。节日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大搞卫生,有条件的家庭还宰杀牛、羊、一般家庭都要炸些油香,散子等食品,招待客人和互相馈送。节日这天,家家清洁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中(内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最热闹的一个。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节日风俗,但不管怎样,这些节日风俗都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成为民族之间联系感情的纽带。

        神奇的土地    传说的掌故

常德俗有“文物”之邦的美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更加传奇的是这里的传说。常德的传说繁多,这里所撷取和只不过其中的几个与节日有关的传说。

“美丽”的订亲节,桃源北边一带风行以石订亲,这是一种古老而朴实的订亲方式。订亲这天,男方须挑着从头到尾由自己亲自制作的的稻草到妇方家接受检验和评定。晚上,女方会给男方一双布鞋,如果布鞋时有两颗用红纸包着的石子,那就是说明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如果只有一个石子,说明男方还不能使女方满意,须改正,如果一个石子都没有,那这门亲事就泡汤了。

后来我们在桃源地区,对当地人进行了采访,才知这石子叫“订亲石”,“石”与“实”同音,表婚事落实,至于为什么男方要亲自制稻草纸作为礼物,而女方的回礼则应是两颗用红纸包着的石子呢?这儿还有一段传说。很久以前,这地方的山沟里住着一对以买稻草纸为生的夫妻和他们漂亮的女儿兰花。到了十八岁,向兰花求亲的踏破了门坎,于是兰花就说,哪个后生摊着的纸又薄又匀,揭得又快又好,兰花就嫁给谁。最后一个叫春哥的娶到了兰花。其实,兰花早爱上了春哥,她送了他用红纸包着的磨纸岩,并告诉他用其磨纸,揭纸的决窍。此后稻草和磨纸岩就成了这一带男女订亲的信物。

关于这个节日,我们可以看出,常德人民的勤劳、朴实,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赢得爱情,取得胜利。兰花的勇敢跳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她的机智为她赢得了幸福,但这机智却是迫于封建礼教中女性必须的矜持和婉约,看似矛盾,却并不。正如桃源的桃花源,是真是假,还未考证,但这里的人民却坚信他们的乐土。正是这种若隐若现,矛盾与对立,不管人们怎么说,但他们以那种“我们是对的,信不信由你”的精神感染着你,让你好像也十分肯定他们的做法。这人节日之所以流传下代,想必也是出于对这种精神的向往与崇敬吧!

火把节。这也是常德白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此时,每个白族村民都要在村中的场地上竖起一至数柱的大把火。通过多方面查阅资料和对一些白族传统民俗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这样做一是借助火把发出的光和热向祖宗问寒问暖,二是要照亮未来,希望“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第三,还凝结着有一段凄美的传说故事。相传蒙舍诏主想吞并其它六诏,并企图强占一位诏主的美丽善良的柏洁夫人,于是他放火烧死了那位诏主,而柏洁夫人却誓死不嫁,投湖自尽。因此,为了纪念坚贞不屈的柏洁夫人,常德白族的人民在这天夜里点燃火把,妇女还要用凤仙花红指甲。

常德人民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创造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就连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有源于津市、澧县一说。此外,在节日中的传说也还有许多如上面的提高的“古尔邦节”也是由伊人拉欣(一位先知)献祭的故事演变而来。

22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写下“沅有芷兮澧有兰”的佳句,东晋一位大诗人陶渊明,把他那桃花源的理想社会模式虚置于常德,常德更以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刘禹锡、李群玉、宋玉等无数文人墨客的来访,而现在,我们仅以此文,从节日这一小的方面来介绍常德、范围虽太小,也不能道尽,但却真心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常德,关注常德、希望常德繁荣、昌盛。

          

             ---------常德市节日文化研究小组

组长:杜燕瑾

     

组员:方明珠、谷冰莹、杜燕瑾、严宽、周瑾

指导老师:杨智慧

查阅书籍:《常德市志》 《常德风物大观》  《民族奇俗》

登陆网站:湖南旅游网

采访地点:常德德山 澧县 桃源县

研究性学习论文

常德节日文化初探

常德节日文化研究小组

组长:杜燕瑾

组员:方明珠、谷冰莹、杜燕瑾、周瑾、严宽

指导老师:杨智慧

执笔:杜燕瑾

常德市一中高222班常德节日文化研究小组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