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诗一样美的“张秋生童话精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青岛出版社近来出版了“张秋生童话精选”一套书共四册,其中《躲在窗子里的狼》和《驮着野鸭的天鹅》是作者历年创作的“小巴掌童话”的集萃。书的出版,引起了海内外儿童文学界的重视。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装帧和内容编排上独具一格,更主要的是书中一篇篇如同珍珠般闪光的小巴掌童话,给当今课业负担过重的孩子们,带来了轻松欢快的阅读愉悦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张秋生十多年耕耘所获的数以百计的“小巴掌童话”和很多册“小巴掌童话集”,早已风靡全国乃至海外。他以小小的巴掌把握博大的世界,拨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广大小读者如痴如醉地阅读着这些温馨的、幽默的、充满情感的小巴掌童话。 我读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常常会为自己能很清晰地读到一些很经典的童话创作艺术背景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张秋生其实是以儿童诗成名的。所以当他“极不安分”地冲入“小巴掌童话”这一新的创作领域的时候,他的童话总是带着浓浓的诗意。 “小巴掌童话”的特征就是短小。橄榄虽小,回味无穷。张秋生着力追求的就是这种橄榄式的让人回味无穷的浓浓诗意。短而有味,才是经典精品。他的这种“小巴掌童话”,尝试着把诗歌、散文和童话这三者糅和在一起,努力写一种既要有诗的意境、韵味,又要有散文的飘逸、随意,还要有童话的想象、夸张,甚至是荒诞的作品。能够把这三者巧妙地糅和一起的作家,必然是个高明的多面手。也就是说,他必须懂诗歌,懂童话,也懂散文。张秋生以儿童诗为艺术基础,又写童话,又研究散文,有意识地潜心进行了四十多年的创作底气的铺垫,一旦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他就喷薄而出、势不可挡,文学作品的经典性也就鲜明地凸现了出来。 “小巴掌童话”把三者糅合一起的实质,是追求童话的诗意美;童话的诗意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和美感的追求。 张秋生笔下的小松鼠,“每种下一棵树,他眼前的森林就向前移了一步。”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诗的感觉呀!下过雨后,用手摇一摇小树,会落下一阵使人凉爽的小雨点。这个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却被这位善于写诗的童话作家抓住了,写成了一篇其妙无比的童话《躲在树上的雨》。 张秋生收录在《躲在窗子里的狼》集子里的童话《铺满金色巴掌的小路》几乎是把它当作散文诗来写的。“一夜秋雨,树叶掉落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很平常很普通的景象,一般人是不大会去留意它,更不会去特意赞美它的。但作家却在这种枯燥的城市生活里也找到了非常美的东西。在张秋生的眼里,雨天落在水泥地上的“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叶子,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一步一步的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小雨鞋。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的小鸟,在秋天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这样清新优美倾注感情的描绘,使童话充满了一种令人回味无尽的诗情画意,给孩子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小读者读完全文,肯定会这样想:哦,原来水泥道上也有这么美的东西,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他或许还会吵着妈妈也买双棕红色的小雨鞋,穿上它到金黄的叶丛间去走走呢! 在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里,这样真情浓浓诗意浓浓的作品比比皆是。有许多作品甚至干脆就标上了“抒情小巴掌”等副题,说明作者是多么有意识地追求着童话的诗意。 张秋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和大森林有关,他的许多作品甚至直接描绘大森林的美丽。他的心灵故乡,似乎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森林情结。 这种森林情结融汇观照到他的童话作品中,于是就使人们感觉到了一 种童话的森林景象。这种森林景象不单单是一个写作诀窍、写作策略 的问题,其实更是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所必须具备的文学感觉。 这种森林景象更是张秋生的心灵景象和道德品格的景象。读他的童话,读不到凶狠的角色或凶恶的情节,却时时都会感受到善意。比如,在《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中,爸爸对贪玩的小土拨鼠说:“你妈妈说,当你放学后准时回家时,听到你的敲门声像听到十分动听的音乐。”“当你月亮升起时回家,你的敲门声就像锤子敲在我们心上……”从此,小土拨鼠再也没有晚回家。在《一串快乐的音符》中,那串到处飞跑的小音符,发现一位孤独的老奶奶竟是那么需要小音符们的抚慰,他们再也跑不动了,他们也不想跑了。小音符们手拉手地钻进了老奶奶的心里……这样的童活,既有善意,又有诗意。这种善意,张秋生总是处理得那样的自然,使得他的童话总是处处洋溢着温馨。张秋生也写狮子野狼,也写巫婆妖怪,但在他的笔下,这些狮子野狼巫婆妖怪,也都纷纷成了温和善良的人物。 他只要稍有空闲,便如同他自己所说,会一头钻进他的“森林”,幻想着和他的“狐朋狗友、狮朋虎友,还有刺猬朋河马友、长颈鹿朋短尾猴友聊天,并且凑在一起,由他们演出一幕幕趣味无穷的童话剧”。 “森林”之静的美学,是一种永恒的艺术景象,因此,对于一个审美主义者来说,张秋生理所当然地会过分偏爱这片“森林”。 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还常常带点哲理。但这种哲理完全不是生硬的,不是枯涩的,不是强加在作品头上的,而是自然的内在流露,是本来就蕴含在作品内容中的,作家只是稍加点拨,甚至不用点拨,就能让孩子自己品味到的。这是一种孩子能理解的哲理。 由于受儒教“不苟言笑”传统的压抑和特定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幽默儿童文学的先天性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而未来社会发展对健全人格的要求,又将幽默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张秋生似乎早已意识到这点,所以平时不爱说话的他,其实在生活中是挺幽默的,他要么不说话,静静地当听众,一旦开口便会震惊四座,以幽默的语言引得你忍不住哈哈大笑。他爱喝茶,因此每看到茶树就哈腰鞠躬说:对不起,我吃了你们许多叶子……他的“小巴掌童话”的基调,除了“温馨”就是“幽默”。他希望自己给孩子们的作品多一点幽默感,多一点趣味,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笑声中,受到感染。 收在这两本集子里的童话,都是那么短小精致,又不失幽默有趣。 比如:《小花瓣》、《弹琴》、《几张飘落的红叶》、《刺猬和老虎》、 《香蝴蝶》等。许多作品才一二百个字,甚至几十个字,却使短小的“巴掌”透露出了幽默诙谐的艺术趣味未尽的浓浓诗意,这就足见作家在儿童语言的修炼和对儿童心理把握上的深厚功夫,这就难怪“小巴掌童话”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国内外儿童文学界和广大小读者的喜欢。 像诗一样美的经典的童话,一定会受到小读者的拥戴! 摘自《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